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大的市场意味着手机媒体所能带来的强大舆论力量。分析了手机媒体的独特传播特点及如何加强手机媒体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媒体观强调融合党报与新媒体"两个舆论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原则,注重讲故事,开展"红灰黑较量",占领舆论制高点,强化互联网思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报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媒体观的重要理论来源,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媒体观的思想根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媒体观通过主流媒体的实践具体化。通过提高统筹理论与舆论的本领,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培养网络传播人才,形成"两个舆论场"的融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格局,实现传播载体多元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3.
舆论的产生和传播,可以在受众中产生强大的意识形态中的力量,从而影响受众的思维和观念。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日常的工作职能就是和舆论密切相关。如何体现好新闻工作的职能,反映受众的心理和意志,是我们的本职工作。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媒体"一词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不仅是指纸质媒体的报刊杂志等,还有立体的广播、电视,更有主导舆论的第四媒体互联网。新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发现舆论和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媒体技术日趋成熟.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舆论也悄然兴起.由网络舆论的本质入手,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和传播机制,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高校应该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预防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发生后的应对策略和后续处理办法.这对维护高校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舆论的产生和传播,可以在受众中产生强大的意识形态中的力量,从而影响受众的思维和观念。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日常的工作职能就是和舆论密切相关。如何体现好新闻工作的职能,反映受众的心理和意志,是我们的本职工作。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媒体”一词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不仅是指纸质媒体的报刊杂志等,还有立体的广播、电视,更有主导舆论的第四媒体互联网。新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发现舆论和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网络社会已经来临,马克思主义舆论传播如何在网络社会中占领互联网的传播阵地,聚合马克思主义新旧受众群体,以达到深入人心的舆论传播效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在分析网络社会马克思主义舆论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网络社会马克思主义舆论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加强网络社会马克思主义舆论传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逐渐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其中微博发展尤为引人瞩目,传统媒体和媒体工作者也纷纷开通微博,成为微博用户构成和传播景观中的亮点。微博平台传播信息、生成舆论等功能,很大程度上与传统媒体重合,因此,自媒体时代纸媒如何经营官博,对其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媒体价值观是指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机构组织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对报道对象的价值实质、构成与标准的认识与评价。媒体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舆论的导向、受众对事物的评判。本文将着重分析媒体非理性的种种价值判断,旨在探讨媒体如何更好地践行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媒体融合有助于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改进高校舆论引导工作,不断推进传统舆论宣传阵地升级改进,加快推进高校传统舆论宣传阵地转型升级,适应新时代传播规律的发展变化,巩固壮大高校主流舆论阵地。从媒体融合的角度,分析高校媒体融合的现实需要和高校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提出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舆论引导路径,为高校舆论引导提供参考意见,让高校主动适应舆论新生态,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实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通高校党群信息沟通,连接青年大学生"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媒体垄断。多年来,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利用其舆论传播主导权,一方面,向其他国家输出西方价值观,以此动摇别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根基;另一方面,利用其掌握的强大舆论机器,在国际上丑化别国形象,为其"改造"这些国家扫清国际舆论的障碍。从东欧剧变到"颜色革命"再到"茉莉花革命",西方传媒的煽惑作用虽不是决定性的,但影响却不可低估。重点结合西方主流媒体涉华负面报道分析,就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加强舆论领域的宣传引导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融媒介时代不仅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生产与传播模式,重塑了媒介的生态格局,而且受众对传统媒介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于信息的更新速度以及丰富性要求更高。因此主流媒体必然要全新变革来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人民日报》在主流媒体转型中极具代表性,其创新媒介传播手段,打造融媒体矩阵,极大丰富了舆论效果;准确捕捉时事热点,重构舆论内容框架,提升了信息传播力;坚持用户思维,新闻与服务双轮驱动,增强了媒体影响力:为探究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新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媒体垄断。多年来,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利用其舆论传播主导权,一方面,向其他国家输出西方价值观,以此动摇别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根基;另一方面,利用其掌握的强大舆论机器,在国际上丑化别国形象,为其“改造”这些国家扫清国际舆论的障碍。从东欧剧变到“颜色革命”再到“茉莉花革命”,西方传媒的煽惑作用虽不是决定性的,但影响却不可低估。重点结合西方主流媒体涉华负面报道分析,就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加强舆论领域的宣传引导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9,(2):30-33
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传统舆论格局和话语权力分配,网络舆论在舆论体系中地位上升,对互联网舆论生态的管理成为当下重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频发,戏谑话语折射网民情绪在网络空间大量传播,造成主流媒体公信力下降、虚假信息泛滥,从当前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中戏谑话语传播特征出发,摸索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净化网络生态的综合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4.
校园舆论环境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在技术日益发达和媒体平台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传播。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以我为主,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关  相似文献   

15.
以往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对外出口时,韩国媒体对于"中国制造"的舆论引导很难说是正面的。这不仅是对出口贸易市场的误导,也会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我国产品形象和软实力的提升。如何将"中国制造"乃至中国的国际形象扭转提升,是问题的关键。本文将以韩国媒体《朝鲜日报》为例,以韩国的主流媒体对"中国制造"的传播效果和舆论态势分析为重点,针对我国产品升级的需求,分析中国工业制品的对韩传播现状。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提高我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以时政新闻节目、舆论监督节目和民生新闻节目为主,形成了品牌节目的舆论影响力,在重大新闻报道中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环境空前复杂,把握新闻传播规律,适应传播生态变化,提高我省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的传播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频发,这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网络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载体,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使得群体事件的传播变得更加复杂化.文章以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过程为主线,通过阐述其网络舆论滋生的温床、网络舆情的导火索和传播要素,渗透其传播逻辑,阐述社会环境、公众心理以及政府能力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公众、媒体、舆论领袖共同作用的信息空间产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中,政府如何有效利用媒介提高信息传播效果,实现对舆论的正向引导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手机媒体作为一个具有立体效应的多媒体传播平台,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理中彰显出独特的价值。本文从媒介融合语境中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出发,结合手机媒体的传播特质,运用阶段分析理论深入探讨手机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场域中的独特价值,继而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手机媒体传播策略加以提炼。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高校广播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晓玲 《文教资料》2009,(10):178-180
高校广播台作为校园里唯一的有声媒体,成为高校宣传国家方针政策、正确引导校园舆论方向的重要窗口,也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从指导广播台工作的实际经验出发,就在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广播台作为校园主流文化载体及传播体的作用,如何重新确立广播台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地位,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是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的首要任务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