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犯罪问题在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无论是从刑事责任与年龄的关系、社会对老年人犯罪的宽容态度来看,还是从刑法的机能、刑罚目的方面来看,对老年人犯罪予以从宽处罚的做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犯罪具有一般犯罪构成的特征,又因其主体身份而备受关注。对大学生犯罪处罚看法不一。大学生犯罪犯罪率和犯罪人数上升,并呈现出手段、类型多样化、动机复杂,危害行为智能化和暴力化的特点。以满足刑法适用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阐述基于大学生身份的从宽处罚背离了基本法治原则、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同时也不利于刑法任务及刑罚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老年人犯罪的绝对数量及在犯罪中的比例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老年人犯罪及刑事责任的研究在刑法理论界仍很薄弱。因而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借鉴古今中外刑事立法对老年人犯罪的具体规定,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与我国的实际,着眼于老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相似文献   

4.
单位犯罪,是一种以单位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而实施的犯罪,也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具有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特征。绝大多数的单位犯罪都是不纯正的单位犯罪。我国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主,也有少量的“单罚制”。单位犯罪在我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要注意正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5.
刑事立法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设置从重处罚规定,是贯彻从严刑事政策、实现对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保护的重要手段。虽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有相当的规范基础,但是相关立法类型化不足,无法满足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需求,加剧了刑事司法权与立法权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利于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严刑事政策的彻底落实。利用科学的类型化思维与方法可以实现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立法的节俭性和开放性,更好回应当前社会对于从严治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在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规范类型化的过程中,应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理念为指导,吸收司法解释中相关从重处罚规范的合理因素,将《刑法》与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范予以整合,确立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的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6.
单位犯罪,是一种以单位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而实施的犯罪,也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具有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特征。绝大多数的单位犯罪都是不纯正的单位犯罪。我国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主,也有少量的“单罚制”。单位犯罪在我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要注意正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7.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严重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刑罚的适用和量刑标准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该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整治社会环境,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加强对在校生的管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9.
不满十八周岁的朱成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是1997年刑法第49务明确规定的。本文以审判实务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的立法宗旨,针对司法实践中刑事责任问题的有关争议提出应对思路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家长会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连接的纽带,起着沟通各方的桥梁作用。但是以往的家长会存在种种弊病,阻碍了家长会在促进未成年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的发挥。本丈着重分析了家长会在参与主体的扩充、教育内容的充实和制度化后对预防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九)》中贪污贿赂犯罪特别从宽条款的增设,作为立法者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的制度性尝试,对于推动案件进程、节约司法资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对其设置必要性与妥当性的争论,并未在随后出台的司法解释中得到权威阐述,实践中部分操作难点仍缺乏明确的司法判断准则。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在于细化从宽处罚的规则设计,进而在有效配置刑罚强度让案件办理有据可依的同时,赋予法官适度的自由裁量空间,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基础上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立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后,这一制度被广泛运用于司法实践,在节约司法资源、减少办案环节、提高司法效率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的运用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参考国外司法实践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实际,提出了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郭之纯 《河北教育》2005,(22):13-13
两则有关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新闻让人惊愕不已:其一发生在沈阳市,一名13岁女孩持刀抢劫出租车,致出租车司机的耳朵被咬去约三分之二,脖子和手多处受刀伤;其二发生于包头市,包头市九原区23名最大者不满19岁、最小者仅14岁的青少年纠集起来轮奸在校女中学生,一年内作案19起,先后有16名未成年女学生受害。这两则新闻在互联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的激烈反应,很多人跟帖认为法律应该修改,应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力度,“年龄小不能成为其实施犯罪的防护衣,否则就是纵容犯罪!”。  相似文献   

14.
15.
单位犯罪是和自然人犯罪相对的一种特殊犯罪形态,我国现行刑法却没有就单位犯罪的刑罚适用方面作出与单位犯罪相应的特别的规定。文章以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刑事处罚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为切入点,重点就完善问题提出个人的浅陋之见,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五个特点,即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单一化、犯罪主体团伙化、犯罪时间趋同化、文化水平低层化.进一步剖析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重原因的具体内容,联系我国目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从一个刑事审判法官的视角,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可行性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浅析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是否应当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从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其次,采取此做法并不能起到很好成效;再次,如果单纯以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也可以说是成人社会在推卸应负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丧失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挽救的信心,不宜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是未成年犯罪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表征。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对准确认定未成年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以及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预备是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由于犯罪预备在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在我国的刑法中是采取总则的一般规定的方法,又是处于罪与非罪的关键点,其认定就有一定的重要性,同时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实际问题。所以我国刑法中应增加对犯罪预备的形式规定,使犯罪预备的认定更具有合理性,这有利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对避免司法惰性、司法擅断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全面推开并展示出强大生命力,传统法学研究方法在分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价值与合理性以及司法资源效益方面存在某些局限性。以“卡尔多—希克斯效率”理论为研究工具,从法经济学视角论证了未成年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当性,以C法院裁判文书为实践样本,分析该制度适用现状及博弈相关因素并进行法律效益评判,提出了细化认定标准、优化认定范围与效益关联、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利等实践路径,以期实现效益最优和法益人本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