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洪波 《考试周刊》2014,(30):106-107
文章采用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80名重竞技运动员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训练自我效能感方面,随着重竞技运动员入队的时间增长,运动级别的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自信心有所下降;在比赛自我效能感方面,参赛水平为中等的重竞技运动员对比赛更加充满自信心;高文化程度的重竞技运动员表现出较高的比赛信心,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某一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它对格斗对抗性项群中散打运动员无论在训练还是比赛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队员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队员竞技水平稳定良好的发挥、保持和提高以及取得优异成绩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建议各散打专业队在日常训练中重视对格斗对抗性项群中散打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自我效能是个体在某一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它对篮球运动员无论在训练还是比赛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队员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队员竞技水平稳定良好的发挥、球队整体水平的保持和提高以及取得优异成绩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建议各篮球专业队在日常训练中重视对球员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赛前训练是中长跑运动员年训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比赛期达到竞技状态最佳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赛前训练力求让运动员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能力调整到最佳临赛状态.赛前训练的内容是决定比赛成绩的重要条件.教练员确立相应的训练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制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赛前训练计划,保持中长跑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赛前训练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自我效能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主体因素的一个方面,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自我效能感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特点。学习效能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自己能够胜任学习任务和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学习能力的主观判断。学习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成绩有着双向制约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对学生做出恰当的期望和鼓励性评价,以及实施角色扮演技术等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自我效能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主体因素的一个方面,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自我效能感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特点。学习效能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自己能够胜任学习任务和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学习能力的主观:判断。学习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成绩有着双向制约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对学生做出恰当的期望和鼓励性评价,以及实施角色扮演技术等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班杜拉认为,人们对于自身能力的判断即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影响职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行为信息、代理性信息、言语劝说、情感唤起、环境信息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归因训练、学习策略培养等途径,提高职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8.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班布拉研发并倡导的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的心理学说,这一学说最大的理论创新是充分关注自我形象的全面考察,从而达到个体对自我能力的正确认识.体育训练中的自我效能感对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增强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呢?笔者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般职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部110名高职生进行研究,旨在了解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现状.结果发现:①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中等偏上;②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各维度发展不均衡且部分学生偏低;③职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专业、年级、家庭居住地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建议:优化职业指导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加强收集信息的效能感培养;训练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帮助制定职业发展计划并监督实施;实践课中教会制定计划,实习活动强化问题解决效能感的培养,以活动为中介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三个部分,即心理布局、意念操作和认知重组,并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认为心理布局包括心理定位、目标设定,意念操作包括自我效能、情绪控制、意象训练,认知重组包括沟通合作和比赛前后分析。提出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学习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干预作初步探讨,希望通过增强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自我知觉和自我信念、设计和践行切合学生实际的具体学习目标、训练学生用对失败的正确归因等手段对学习进行干预,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感,从而整体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心理接种训练是通过情境训练让学生获得一种特质,即心理接种.心理接种训练具有情境性、体验性、效能性、可操作性的特点,适合在校园环境中实施.自我效能感通过思维、选择、动机和身心反应等中介过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利用心理接种训练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学生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一活动的关键。文章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自我效能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从五个方面以教师的角度探讨了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行为目标;教学中设法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的归因和理性对待失败;对学习效果进行直接而及时的反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努力建立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钟雷 《教师》2014,(35):62-62
影响排球运动训练及比赛的结果的因素之一就是排球运动员的球感.本文在球感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排球运动员球感的作用及培养途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运动员对球感的认识及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适时加压增强运动员的抗压能力,以及科学的减压,让运动员放松自我,均能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6.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活动效能的判断,它对中学生的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目标的选择、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与行为、对学习结果的认知与归因等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积极发展.如帮助中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强化成功体验;指导中学生对成败进行积极的归因,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在比较中不断提高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7.
提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自我效能感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一活动的关键.本文以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基本途径,即对学习效果进行直接而及时地反馈、体验成功、确立学习掌握目标、对学习进行积极归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自我效能感与儿童社会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教育探索》2000,(12):47-47
一.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  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2.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班杜拉(Bandura)主要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不论是准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建立在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与生理状态这四种信息之上。  第一,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因为它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失败的经验会降低效能感。但更为复杂的是成败经验还受个体归因…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剖析普通高校中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原因,探究提高这一群体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途径,有助于帮助高职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的时期,也是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困生是小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低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要做好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家长要重视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学校应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明确学习目标,并提供合理的榜样示范,加强归因指导与训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以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和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