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农民工是农民工的主力军之一,但青年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与城市居民相比又有其特殊性。青年农民工个体教育需求首先受其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受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影响。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青年农民工教育需求的特殊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青年农民工个体教育需求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农民工是流动农民工的主力军之一,但青年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与城市居民相比又有其特殊性。青年农民工个体教育需求首先受其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受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影响。本文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青年农民工教育需求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传统制度的惯性作用等因素影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保障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重大意义,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三个角度研究了当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难以实现的原因,探讨了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利用对安徽25个乡镇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从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角度构建了一个二维的农民工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影响因素分析架构,对农民工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培训供给变量不管在输出地还是在输入地都是影响农民工参加培训的重要因素,但是农民工在输出地参加培训还受家乡周围是否有培训及政府补贴的影响,农民工在输出地参加培训还受培训时间、所在行业及有无资质要求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的主体性是指其作为受教育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在培训中受忽视农民工的个体差异、农民工之间缺乏交流、农民工自主学习能力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缺乏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培训中提升农民工的主体性,需要加强教师和农民工的对话,尊重农民工个体需求,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农民工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道德缺失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加强农民工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农民工道德缺失的原因是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自律性较差、政治待遇不公平、经济报酬不合理、教育机制不健全。为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必须要明确农民工教育的内容,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并形成一个较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民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着一些道德困境,通过从制度、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社会人文关爱方面对其道德困境进行根源性分析。最后,以人文精神的视角提出加强农民工道德建设的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素养整体层面向好,但也存在着道德观念保守、道德选择与道德判断缺乏独立性的问题。知识技能水平有限、网络的负面影响等因素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消极的主因。因而,必须从进取型道德观念的塑造、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以及敬业精神的培养等方面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其劳动权益受侵犯的现象比较突出.受相关法律不完善、用人单位偏见、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与男性农民工相比,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受侵犯的现象尤其严重.女性与男性天然的性别差异决定了女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应该有更特殊的保护,应多方面采取措施切实保护女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稳妥、快速推进女性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微观层面的就业质量指的是就业者就业机会的平等性,就业岗位的稳定性,就业者的工资福利、权益保障和就业者的满意度。受教育年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就业质量的各个方面。文章利用来自江西地区的529份有效问卷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基本状况及其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结论显示,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工的收入、稳定性和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有较显著的正向的影响,与农民工收入满意度有较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农民工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则没有显著的影响关系。由此,可以从提高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生存伦理与道德主体的视角看,拥有同一身体的农民与农民工因社会身份的不同,在农村与城市这两种不同日常生活世界中遵循着不同的行动逻辑与道德准则。政治、生活、社会、道德是一个人身份的构型纬度,一旦离开对农民身份有着系统性约定的乡村场域,传统型农民不再拥有农民身份;大众传媒惯用的农民工话语也是一个消解农民的过程。农民工身份是都市社会底层的一种新型社交类型,在此社交类型中农民工的道德主体有着原生型、再生型、次生型三种构型。激活作为"农民"的"农民工"内心深处认同的、与社会公德相契合的生存伦理的引领力,比抽象的"人的城镇化"对社会公德的建构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还是农民工,不同的认识以及由此建构的不同社会治理方式对未来都市与乡村的道德构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通劳动者劳动时间和工资至少减少20%,农民工辞职和辞退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而且,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就业冲击也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差异.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变量的农民工,其就业受冲击程度要小于其他农民工.另外,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农民工就业受冲击程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基于上述结果,本文就当前金融危机背景的农民工就业治理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两型”社会视野下农民工的道德融入与社区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入”应该说是世界各国均会遇到的共同性问题,“城市融入”这一范畴是一种空间意义上的“融入”,强调农民工发生了空间迁移,由农村迁入到了城市,是对城市属性的选择性适应。而道德融入是一种社会层面的“融入”,强调农民工在道德层面的城市融入,是对城市道德属性的选择性适应。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大量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不仅仅是农村人口的空间位移、户口变迁和职业转换.而是现代化意义上的“文化移民”。促进“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农民工道德融入。对于促进农民市民化角色转换的顺利进行,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将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社区作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是社会的“具体而微”。加强社区建设,对于实现农民工道德融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农民工在道德融入过程中遭遇到了来自社区的阻力,出现道德融入“受阻”现象,为农民工道德融入提供社区支持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从社区建设维度探讨重构农民工道德融入的社区支持网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李铭 《教育艺术》2007,(10):14-15
一、青年农民工道德建设的意义 (一)搞好青年农民工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权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就要求占全国人口将近六分之一的农民工在道德建设方面赶上时代要求,有关方面要在切实做好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的同时,努力提高农民工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受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后面临着生存、再就业和创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受双重排斥而陷入游离等方面的问题,结合返乡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返乡的原因,文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扩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和创业路径。  相似文献   

16.
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大规模农民工返乡的现象.通过对江苏省四市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调查,分析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回流是继"民工潮"之后,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又一引人瞩目的现象。近年来农民工回流呈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受国际性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农民工选择了回流。探析农民工回流的原因、考察回流农民工对村庄发展的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受次贷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正遭受着寒冬。不少企业被迫裁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得不因没有工作而返乡。解决当前经济形势下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已是迫在眉睫。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当前我国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影响农民工再就业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求解出各个因素对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工再就业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网络调查数据,本研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水平对其家庭收入的影响,以及这一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与其选择不同产业类型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水平是影响其家庭收入的重要因素。通过知识水平与家庭收入之间密切关系的详细分析,阐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和受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水平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了城镇化的大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但如果他们融入不了城镇,又退不回农村,城市融入生态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城市融入"是一种空间意义上的"融入",而道德融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层面的"融入",是对城市道德属性的选择性适应。从心理行为逻辑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好象生活在"污名化"且不受防护的孤岛上,在道德心理上处于"孤岛化"的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明显底层心理。这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污名化"过程相当普遍地存在,严重影响其道德融入。重构新生代农民工道德融入的社会秩序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