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瑾 《地理教育》2011,(5):26-28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教材从人类地域联系的最主要方式——交通运输着手,分“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两方面阐述。“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对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对运输方式进行选择,阐述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交通运输布局”则以两个基本要素之一的“线”为例,以南昆铁路为案例,阐述南昆铁路的重要性,引出影响南昆线布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通信等。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的区位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由于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罗明军 《考试》2010,(Z1):69-71
"地域联系"考点:(1)掌握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3)学会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考点1掌握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图解1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是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它们使社会形成运转自  相似文献   

4.
罗明军 《考试》2010,(5):69-71
“地域联系”考点: (1)掌握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管彪 《地理教育》2015,(4):18-20
一、教材分析 物质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不同地区需要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从而形成前所未有、更加广泛、频繁的地域联系.本节以此为出发点,着重介绍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  相似文献   

6.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时聚落宅问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构建 受地质规律的影响,资源供给在全球的分配极不平衡,产生了生产区与消费区的空间分离,这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交通运输就是利用各种运输卫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的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它是联系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共有五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化、网络化、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交通运输网络一旦形成,其对聚落、城镇分布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本节探讨的就是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陆艳 《地理教育》2014,(12):23-24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是地域联系对生产活动影响的具体表现之一,包括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两部分.此部分内容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其认知要求是从特殊到一般,即先有实例,后有规律;认知过程是“分析现象-发现规律-认识本质”的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中学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
  高中地理教科书一共三本必修、七本选修。必修一共五大章,分别为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必修一中有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影响、对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地质灾害、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环境知识。必修一主要在自然地理中渗透环境知识,让学生了解我们居住的大自然,对环境有初步认识。必修二分为人口的变化、城市和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六大章节。必修二中的人口与环境、城市化与环境、农业与环境、工业与环境、交通运输布局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等从人文地理角度介绍环境知识。必修三分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这五大章节。必修三是区域地理,主要讲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节选)。【教材分析】本节课分为"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两部分。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突出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本节课主要讲解"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材文字比较少,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教材中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但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于是笔者引  相似文献   

12.
于萍 《地理教育》2016,(4):18-20
一、教材分析"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三节,这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本节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二、目标导航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  相似文献   

13.
铁路是当前我国几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最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其布局合理与否对加快经济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极为重要作用.该部分知识也是考试中的常考考点,学习中不能忽视.除要掌握我国铁路网点布局最基本的"三横五纵"主干线外,下面几条铁路线也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略)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图片和案例的探究,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聚落的形态、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形成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地理事象  相似文献   

15.
苏日娜 《地理教育》2015,(Z1):66-67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3版,2012年6月第6次印刷)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从内容的选择情况看,本节课是前两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的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科内容内在逻辑顺序。本节课内容对于前面所学知识的整合具有重要作用,又对下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起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及服务业的概念、类型和特点。2 结合实例了解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及服务业的作用。3 掌握交通运输中各种方式的判断方法。【重点难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方法】谈话法 读图指导法 图示分析法【教学过程】人们的衣、食、住以及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 ,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交流 ,实现互补 ,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整体。伴随着现代…  相似文献   

17.
安晓丽 《地理教育》2015,(Z1):137-138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为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一部分内容"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工业的区位选择",二是"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阅读教材后可发现,教材以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区位选择→主要地域类型为线索,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教学设计将湘教版教材部分内容做了微调,将集聚概念的理解放到"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中与"工业集聚"一起介绍,不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人类地域联系的重要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今天人们对联系与交往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们生活对交通运输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如何评价交通运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何认识交通运输以及  相似文献   

19.
以人教版(2019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为例,采用“一境到底”的教学方法,以一段真实的旅途情境为依托,设计问题链,探讨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郑州的地域交通从以传统水运和驿道为主到以近代铁路为主导,经历了由盛及衰、复又兴起的演化过程。平汉、陇海铁路的筑通,改变了中原地区的交通布局,突破了郑州地域发展的时空限制,为区域社会变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郑州交通区位的提升,使得传统的运输渠道以及区域间人员商货的基本流向由此发生转换,郑州地域的经济体系和空间结构亦随之发生变化。以铁路为代表的现代交通体系,促进了区域经济中心由水运便利之地向铁路沿线城市的位移,郑州逐步发展成为地域经济的中心地;郑州以铁路为桥梁连通外部世界,改变了该地域传统、落后的状况,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市场化、外向化转型,从而引发区域商业和工业空间的演变;由于铁路交通网络的形成,使得原本分散的地域结构和人口布局呈现聚集的趋势,由此带来郑州区域市镇的兴衰更替,传统市镇趋于衰落,铁路沿线一批新兴市镇悄然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