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名垂千古的非凡女子,谢道韫就是其中引入瞩目的一位。谢道韫,东晋重臣谢安的兄长谢奕之女,后嫁于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为妻。谢家为晋代名门大族,谢道韫不仅美丽、聪慧,而且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和教育,才华早显。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叔父谢安暂隐会稽东山,寄意山水。一次,他问道韫《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答道:“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咏怀,以慰其心。”谢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又有一次,冬日大雪纷飞,谢  相似文献   

3.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和农学家。他深刻批评明末王学的流弊,大力倡导程朱理学,是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研究他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明末清初社会思想的变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履祥一生著作非常丰富,凡各种诗文约有440篇,体例有骚、诗、书札、序、记、题跋、铭、杂记、读书笔记、传记、说、论、见闻等。对张履祥著作的编撰、刊行进行详细的考察,无疑有助于其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晋代蝗灾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其发生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气候密切相关.统治者予以一定的关注,但措施不力,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5.
对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著名蜀学家任瀚的著作及其存佚情况一一进行考证,有利于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宁玲 《文教资料》2011,(36):239-241
本文就晋代史料中的障泥、纸这二个物质资料加以考证,尽量丰富他们的含义,力求准确。  相似文献   

7.
丘光庭的生活年代在主要史籍中并无记载,后人编纂的书目中有唐代、五代和宋三种说法,经考证他一生主要活动在唐末五代之时,当确凿无疑。丘光庭以著述留世,他的《兼明书》有三卷、四卷、十二卷等不同记载,经考证作五卷。  相似文献   

8.
五代著名诗人、笔记小说家王仁裕,系甘肃古代重要的本土作家,虽然不少史料载有其生平事迹和著述情况,但存疑、错讹不少,需要考证,包括其生年、籍贯、世系及其重要作品的创作情况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据史志考证,李群玉著作版本约有十余种,今择其要者八种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封建、郡县论是中国古代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汉魏之后的晋代,由于社会的动荡,中原士人对历代的兴亡成败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封建论也是焦点之一。多数学者乃至史学家得出了近乎一致的结论:封建优于郡县,甚至在遭受八王之乱后的东晋也不例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历史背景等。  相似文献   

11.
宋琬是清初的重要作家和诗人。从方志、年谱、选集等各类文献中,共辑得集外作品若干,凡文5篇、词1首、诗评5条、词评2条,发现集外待访作品若干,并对部分涉及的作品、人物加以相应说明和考证。  相似文献   

12.
李二曲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著述丰富。通过考察现存李二曲著述,揭示其现存《二曲集》、《四书反身录》等传世著述,以及《帝学宏纲》、《经筵僭拟》、《十三经注疏纠缪》、《二十一史纠缪》等亡佚著述,有助于系统研究二曲著述与思想。  相似文献   

13.
被称作“天下言情第一人”的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长篇小说作品全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既因为其文字风格瑰丽诡奇,表达方式类似电影剧本,也因为其小说在选材上具有吸引电影创作者改编翻拍的诸多特质。李碧华在作家和编剧之间不断转换身份,其笔下的文字与影像逐渐生出纠缠不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地位非常重要,但承载李大钊精神的遗文整理工作仍未结束。本文对李大钊遗文整理和笔名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整理李大钊遗文,理解先烈救国救民之路。  相似文献   

15.
宋琬是清初的重要作家和诗人。从别集、总集、方志等各类文献中,共辑得其集外作品若干,凡诗7首、序1篇、书信1通,并对部分诗文中涉及的人物加以相应说明和考证。  相似文献   

16.
高则诚、李孝光皆以文学成就著名于元末。可是他们的诗文集后来都散佚。李孝光的《五峰先生文集》在明代虽还侥幸残存,但也已远非原貌;《高则诚集》则是现代学者辑录的。他们的诗文辑佚工作均有待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7.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以独特敏锐的认知方式,一任感情自由倾泻的情感表现,将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现身说法”,通过他多层次的内心需要、阶段化的创作动机、至真至纯的性格、多愁善感的气质、超凡脱俗的创作能力,比较真实地表达了他生命个体趟过人生长河的心灵感受。从个体心理研究的角度进行阐释,对更切实地体认李煜词的深层指归,更深入地认识李煜词的艺术价值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老人李根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断追求真理,为后人所公认。终生《曲石诗录》凡十六卷,后二卷作于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初期的国家大事,诸如外交政策、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建设等在李根源晚年的诗中均有形象的反映。文章试图通过对李根源晚年诗作中爱国情结的探究,以证祖国新旧之变。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个性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我认为集中体现在善于以实为虚,以俗为雅;抒真实之情,发清新之思;以平易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心,架设起了共鸣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长篇章回巨著《三国演义》中的蒋琬与史籍中的同名人物相去甚远。史籍中的蒋琬忠厚谦恭,并有治国、治军之不俗政绩;而小说中的蒋琬虽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但表现平平。究其缘由,当由作品的题材取向与作家的情感取向所决定。因小说以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军事、外交为主要描写内容,而活跃于当时政治舞台上的军事家、谋略家诸葛亮,又是作家人格理想之所在,故而诸葛亮去世之后,小说虽赋予蒋琬以治世之才、赋予姜维以治军之才,但皆逊色于诸葛;同时,作品又依循主题的需要,让身为文官的蒋琬又远不及武将身份的姜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