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丽萍 《云南教育》2005,(25):16-17
[案例一]: 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些,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分别测量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再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学生汇报如下表:  相似文献   

2.
杨晓荣  吴希 《辽宁教育》2008,(12):57-59
教学案例(学生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形物品的周长,量出直径,计算出比值。)师:观察表中的实验结果,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这些圆的大小不一样。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三点多。师:不错,圆不论它的大小。它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三点多.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再现 1.失败的教学案例及症状分析。【案例】“圆周长公式推导”教学片段。 师:圆周长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生1:和直径有关。生2:和半径有关。生3:半径越长,直径越长,圆就越大,圆的周长就越大。师: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分组探究,并完成报告单。  相似文献   

4.
赵劼  李秋焕 《山东教育》2004,(31):43-44
一、阅读教材,认识圆的圆长,了解原始的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先以四人小组一起学习一下88页第一部分的内容.看看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并且把问题随手纪录下来,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了两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在怎样证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环节上,两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想法和教法。案例1:师:如何用绳量出圆的周长?请会的学生演示给大家看。师:请同学们拿出四个自带的圆,量出各自的直径和周长,并用计算器计算好周长与直径的商,填在表格内。(学生交流并测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一个与圆的大小无关的常数,他们将这个常数称为圆周率.1600年,英国人威廉·奥托兰特首先使用π表示圆周率(因为π是希腊语中“圆周”的第一个字母),并设定当直径等于1时,圆周长为π.1737年,欧拉在其著作中用到π.后来,π终于被数学家广泛接受,并一直沿用至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徐恒祥 《云南教育》2005,(31):18-19
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业出现差错在所难免。其实“差错”作业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有效资源。教师应有效利用,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实现从关注学生的操作和体验过程着手,将探索探究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圆的周长"一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课堂讲授到课后访谈,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明确了关注学生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过程,创设学生真实、主动参与的课堂,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自然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以小学六年级"圆的周长"新授课为例,以教学生态理论为指导,对教学的五个基础环节,从全局的、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坚持以生态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在不断地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最优的教学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尊重”的误区1.全盘肯定——“学生说什么都是对的!”对于学生的见解、表现,教师唯恐自己一不小心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心,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加以肯定。长此以往,学生感到茫然困惑。“圆的周长”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中画了一个最大的半圆(以图形出示)。教师课件出示后问学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一下后便有人回答:“我看到里面有半个月亮。”教师微笑着点点头。受此“启发”,另一名  相似文献   

12.
黄毕年 《湖南教育》2002,(13):33-3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以这一基本理念重新审视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有新的体会与感悟。下面以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贯彻、落实这一现代教学理念。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时,是让同桌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片,合作测出圆片的周长、直径,再计算,通过以下表格,揭示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的。乍…  相似文献   

13.
“动手实践”作为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实践表明,动手操作和实践过程能刺激学生的知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与表象,能促进学生在做中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感悟与建构数学知识。但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建构知识和探究规律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在各级研讨活动中听“圆的周长”一课不下十余次.发现几乎该课的所有设计无非两种模式:不是在操作活动中去发现圆周率.就是通过测量计算去验证圆周率。基于对学生学情的深入了解和对圆周率这一学习材料特殊性的思考.笔者对“圆的周长”一课的核心丌值目标的定位有几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中的“圆周率”的教学,是令许多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因为里面有许多知识点涉及了高等数学的知识,但课堂上又经常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到这些知识,比如为什么圆周率用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来定义而不是圆周长与半径的比;圆周长是曲线长,直径是直线段长,它们能比吗?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时,部分老师经常以回避的态度处理,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为此,笔者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谈谈这些问题.人教版教材先定义圆的周长,然后设置一个测量实验,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是一种全新理念的教研活动模式,它不仅是教师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更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提升教学理念的窗口。因为教师的经验和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只有当教研和教学一体化运作时,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这类教研活动,促使教师主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的一次公开课中,我们听了同事的《圆的周长》教学.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学生的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概括总结等一系列井然有序的教学活动,学生很快得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从数学知识出发,给学生们一些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形成良性学究循环,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研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一、尴尬的境遇 近日.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尴尬,现撷取主要教学片断与大家交流。 片断一:“圆的周长我知道怎么算!”  相似文献   

20.
错误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错误的存在,要善于捕捉和运用教学中的各种“错误”资源,让“错误”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