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加玲 《辅导员》2009,(10):42-43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使众多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也有不少的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偏狭,对新课程的学习不够全面深入,在教育学生方面,人云亦云,生搬硬套,缺乏切合实际的个性化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代保民 《上海教育》2006,(6B):54-54
有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教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有一个孩子考了三次艺术院校都未能通过,父亲抱怨他是“白痴”,叔叔说他是“孺子不可教也”。还有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呵斥,教师和长辈们都认为他资质平庸,愚笨无为。可就是这样的三个孩子,最后都成长为举世闻名的伟人,他们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  相似文献   

3.
4.
去年冬天,笔者赴安徽广德中学,参加语文新课程教学与考试研讨会,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蔡老师的一场学术报告。其间,他提到自己听课中的一个真实案例:一名瘦小男生和一名高个女生,被老师喊到黑板前,听写十个成语。结果,高个女生全对,得了100分,被老师表扬一番,高兴地回到座位上。而那位瘦小男生,不小心将无稽之谈的稽写错了,将其右半部上面的尤写成了龙。这多出的一撇,招致与那位女生截然不同的待遇。老师在  相似文献   

5.
看生活的观念不同,生活的境遇也就不同。思维定势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而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态则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09,(12):7-7
我们所说的麻辣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主要以风趣话语“闻名”。麻辣教师如何用个性化语言作为“催化剂”,以创新独特的教育方法吸引学生?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们存在着很多困惑,尤其会被一些外在的形式迷惑,产生"跟风走"的现象。这就敦促我们在学习新理念的同时,把自己的思考转化为有效实践,让课堂从丰富多彩的形式回归到教学的实效性上来,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8.
伍振 《家庭教育》2008,(9):18-18
姐姐的孩子是个调皮鬼,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姐姐很为这个孩子发愁,自己也觉得没面子。 一次家长会,许多学生都表演了节目,小外甥也表演了节目:竟然是学狗叫。姐姐当时就恨不得有个洞钻进去。但是小外甥表演得好极了。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家长们也夸奖他,小外甥的眼睛亮起来,他期待地看着妈妈.这一瞬间姐姐突然明白孩子也是有优点的,她及时地赞扬了孩子。此后,姐姐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肯定他的进步,赞扬他做得对的地方,使他增强了学习上的自信心。学习也比较努力了。  相似文献   

9.
诚信与眼光     
<正>蔡嶙:写在手心上的借条清朝商人蔡嶙,为人处世以诚为本。有一次做生意手头资金不够,他的一个好朋友知道后主动借给他七千两银子,他十分感激,就写了借条。朋友看了借条很不高兴地说:"我看重你的诚信,你给我立字据,这不是羞辱我吗?"随即把借条撕了。借钱立据是常理,但朋友执意要信用不要  相似文献   

10.
时下,各校多多少少都接触了一些新课程新理念,学校管理会上会下也常常强调民主和谐、以人为本,此处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在实践中领导们都在强调以生为本,很少有决策会把教师之“本”当一回事,殊不知,校长只有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更饱满的姿态以学生为本,学生才能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中,三是一种线性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本的培养模式,是把学生当作课堂主体和主导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这种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授课方式以及学生学习形式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与此同时,通过建立以课堂为中心的学生共同体,构建良好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正确处理教与学的比重关系,这种教育培养模式才能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2.
以学生为本的培养模式,是把学生当作课堂主体和主导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这种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授课方式以及学生学习形式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与此同时,通过建立以课堂为中心的学生共同体,构建良好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正确处理教与学的比重关系,这种教育培养模式才能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3.
吴记芝 《考试周刊》2012,(80):32-33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进行心灵的交流。”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而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当今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和谐互动,而不是机械“填鸭”。以学生为本、和谐互动,师生之间才能情感相通、亲密无间、心理相容,进而学生才会对教师的关怀、体贴产生亲切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4.
简论教师如何培养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和力”是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亲和力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拥有较高的亲和力,才会拥有宽广的胸怀,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在学业上获得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呼唤平等、民主、合作、师生共同成长,请让我们试着将视线投向这么两个字——错误.众所周知,新课程还在初步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让我们用辩证的目光去看待错误。  相似文献   

16.
当你翻开语文教科书时,那一幅幅童趣盎然的课文插图一定让你忍不住再看上几眼,“我会写”、“我会读”、“我会认”、“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这一连串崭新的词语一定让你倍感亲切。与众不同的教材已清晰地告诉我们编者努力把教本变为学本,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一定要讲吗? 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以讲析为主,每一篇课文都要由教师分析讲解,否则就认为不是在学习语文。对此,人们都习以为常,也深信不疑。那么,现代文一定要讲吗?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一定要讲吗 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以讲析为主,每一篇课文都要由教师分析讲解,否则就以为不是在学习语文。对此,人们都习以为常,也深信不疑。那么,现代文一定要老师讲吗?  相似文献   

19.
赵亚萍 《湖北教育》2007,(11):22-24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而真诚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强调给学生提供自主感受的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益智、自主育德、自主健体,增强学习的亲历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真实体验的过程中,将感受化为对价值取向的判断。在学生不断进行道德参与、道德选择的同时,提高道德判断的能力,逐渐形成稳定的价值观,获得和谐而健康的发展。以生为本,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根本利益。既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又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以生为本,注重启发和建构,强调师生的民主平等。师生面对同一道德情境,共同感受、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活动并获取学习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要求课堂教学重视学生人格、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思想、品德、性格的塑造,以及知识、能力、智力、智慧的提高,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即教与学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