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美英 《成才之路》2009,(30):86-86
一、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1.读中入境,读中悟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读文本,学生才能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说得到位。同时。教师更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方能更深层次地做到“读中悟情”。  相似文献   

2.
阅读课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将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文字材料转化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阅读课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自主地读,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课文感悟文章,并实现自动的内化,这就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导"很大程度体现在组织指导学生的读。指导学生读书要避免走入"死读、硬背"的怪圈,避免学生在读中将其思维发展定死、礓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贯彻《课程标准》中读的要求,让学生在读中悟意,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相似文献   

3.
陈洪桂  杨远龙 《小学生》2013,(11):126-126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把"重感悟"摆到了阅读教学的第一位,他认为学生学习课文"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儿也要在读中悟"。学生是阅读感悟的主人,任何人、任何媒体都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而只能靠学生自己去学习感悟。学生读得越充分,感悟得就越深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恰恰相反,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愈来愈得到教育前线教师们的认可。如何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使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读得人格;②读得人情;③读得入境。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采取相应的多种多样的促读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入境会文,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下面,.笔者就谈一谈怎样以多种方法促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入境悟情.  相似文献   

6.
感悟有"自悟"、"导悟"两种形式: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另一方面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驱其意的同时悟其法,促进他们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阅读教学中虽然能听到学生书声琅琅,但许多却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悟结合、读导结合。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品悟、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掌握技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  相似文献   

8.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新课标中也突出强调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倡导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文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教师要依据学情,讲究学习方法,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悟语,读中悟情;要描述藏在文字中的画面,让学生扎扎实实又不失温度地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10.
李荟 《新疆教育》2012,(18):174-174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几年来,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可是,在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虽然时间长,次数多,但存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呢?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读中得到感悟,培养语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感悟,就必须充分地读。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因此,只有读得充分,才能悟得到位。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以“读”为主,教师主“导”课堂,而不独“占”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读得充分 悟才能到位@马希芳$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著名教学专家支玉恒老师更是将“读”发挥得淋漓尽致,那指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技巧真是炉火纯青,真正体现了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求悟”的精神和理念。笔者多次领略其语文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请看以下几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13.
周国强 《课外阅读》2011,(12):305-305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求我们应力求把语文课题中的分析,教师的讲解转换成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教师要重在指导学生朗读,做到在读中识字、读中悟情、读中积累、以读促写。那么,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1.引导点拨,深入解读。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朗读、体验,从而感知、理解文本。本节课让学生充分地读,读悟语意,读悟语像,读悟语情、读悟表达。2.另辟蹊径,突破重点。为突破重点,本设计把槐花的香与孩子的生活特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读书,感悟出槐乡孩子生活的乐趣与幸福。“3.三维”整合,提高素养。本节课注意把“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个整体,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关注语言的感悟与训练、运用与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走向运用、走向生活。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的语…  相似文献   

15.
王三忠 《学子》2013,(4):48-49
一、读书促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1.在轻读想象中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借自身的经验、经历帮助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初步感知课文,为继续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在“悟”之后能升华“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笔者听了一些教学研讨课,听了一些青年教师的优质课评比,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也就达不到入情入境了。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背后,笔者发现许多教师没有正确走好“读悟结合”的捷径。误区一:急于求成”式的读悟案例:《春天的雨点》教学片段(学生初读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著名教学专家支玉恒老师更是将“读”发挥得淋漓尽致,那指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技巧真是炉火纯青,真正体现了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求悟”的精神和理念。笔者多次领略其语文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请看以下几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18.
余鸿山 《考试周刊》2012,(29):46-46
语文教材本身包含丰富的情感,又可以说教师有情,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而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便是教师,教材的情感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教师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情感纽带不断加长,由入情、动情、悟情,达到抒情的高潮,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最终获得教学的成功,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创设情境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下面以《丰碑》一课为例,我谈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冯臻 《教师》2014,(25):88-89
正"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层层悟读之中,渐渐的,可以达到准确地传情和悟情;若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审美主体充分体会到审美客体的语言美、图画美、音乐美,甚至情感美。在传统朗读教学中,我们常结合多种朗读方式,如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男女分组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等,让学生领略朗读所带来的文字中千姿百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要让学生直接感知语言,让他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渗情,并形成语感。教师可以采取形象感受、比较朗读、品析关键词句、多样化朗读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