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我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现状 (一)员工结构情况 我校后勤部门人员编制主要有事业编制、集体编制、聘用大学生及劳动用工人员.每种类型人员编制情况各有不同:事业编制是学校正式编制人员,与学校其他教辅行政岗位待遇相同,由于受到学校整体编制名额限制,新进人员较少,现有人员年龄偏大,文化、专业技术层次偏低;集体编制人员是学校以集体所有制指标招收的,并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属于历史遗留情况,人员待遇偏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编制人员逐步退休,集体编制将不再出现;聘用大学生是集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聘用的具有相关技能人才,其文化、专业技能较高,待遇参照正式编制人员执行;劳动用工人员是集团各中心根据岗位需求面向社会招聘人员,其年龄偏大,与同类社会用工相比待遇偏低,流动性大.目前,后勤事业编制人员、集体编制人员、聘用大学生和劳动用工占后勤总用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5%、3%、2%、70%.  相似文献   

2.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我的发言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工大后勤集团的概况介绍,第二部分是我校十年来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做法和体会,第三部分是对今后改革的几点思考。一、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后勤概况西北工业大学座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隶属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内蒙古师范大学后勤各部门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结合校情和后勤实际,以学校加快建设发展为契机,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坚持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协调并进,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十二年里,后勤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成绩喜人,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按照大会安排,我很荣幸代表宁夏大学做大会交流发言,谈一谈宁夏大学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发言的题目是《坚持改革,科学发展,为推进"211工程"建设提供坚强的后勤服务与保障》,主要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岚清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深化高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当前条件下克服高校面临的瓶颈制约,加快高校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其实质是要实现我国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深入学习领会李岚清副总理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目标是:继续坚持高校后勤改革的社会化正确方向和基本思路,稳步开放校内后勤市场,稳步剥离高校后勤服务经营职能,完善高校后勤市场的监管体系,加快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建设,转变政府和高校职能,最终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作为一名高校后勤人,如何将构建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与我校的后勤保障工作统一起来,使之与我校提出的“1235”发展战略及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相匹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今后工作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后勤近十年来,经过改革、创新和发展,有效保障了学校的整体发展。特别是2003年学校《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下发执行以来,我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实现了"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在高校发展建设中担负着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重任,在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中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勤社会化则是高校后勤工作适应社会经济、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统一的渐进过程,是我国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第三产业,建立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法人服务体系.它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配置由计划配置改为市场配置;二是社会职能由事业属性职能变为企业属性职能;三是服务手段由行政手段转变为以经济和法律为主的市场手段;四是社会化的高校后勤组织形式变为企业法人组织.  相似文献   

9.
一、学校概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目前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等教学单位,各类教师和在校生达3万余人,拥有东、西、北、华侨城四个校区,校区总面积达16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其中教室10.7万余平方米,图书馆4.9万余平方米,体育馆1.3万平方米,实训实习场所13.3万平方米,办有8个师生食堂,32栋学生公寓。  相似文献   

10.
2004年,苏州大学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积极探索适合中国高校的后勤模式,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苏大模式”,得到了有关部门和诸多院校的认同,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益,保证和推动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后勤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要。为此,2000年国务院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后勤改革,大多数高校后勤保障模式基  相似文献   

12.
时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高校后勤的改革发展也已经有了近30年的历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上海率先实践后勤社会化改革,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全国高校的探索实践活动。其出发点是在解决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的同时,还要解决谁来高校承担  相似文献   

13.
一、学校后勤主体原则后勤改革及其形成的后勤服务市场都是为了给学校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保障。高校是国有教育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对后勤管理执行国家政策法规,体现着政府职能的延伸。因此,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建设校园后勤市场中具有毋庸置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各位领导,高校后勤战线的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辽宁龙源集团的赵晓军,非常高兴能够作为参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的社会企业代表,与大家一起交流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和体会。作为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参与者、实践者,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谈话中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山东大学后勤保障部担负着全校的水电气暖、交通通讯、饮食服务、住房管理、社区管理、卫生健康、物业管理、幼教服务、绿化修缮等综合性后勤服务保障职能。现有正式职工424人,下设四个办公室、五个中心,担负着六万余名学生和七千余名教职工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目前,正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梳理后勤社会化改革理念,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域及改革模式,制定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并在物业管理、能源管理、交通运行等方面大胆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潮中,苏州大学的后勤社会化模式以及苏大教服集团的发展模式作为一个独特的范式,已然成为中国事业单位后勤改革史上一个鲜活的样本.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苏大教服集团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努力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者、领跑者、推动者.总结苏大教服集团近十年的发展经验,推动集团不断成长与壮大的内在原因在于她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2月,教育部、计委等中央六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200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0】1号的形式转发了该文件,唱响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序曲。该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2000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自此,我国高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如今十二年一个轮回已经过去。我们看到虽然高校后勤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其严重制约了高校后勤社会  相似文献   

18.
伴随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高等学校扩招乃至高等教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的内在要求,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和市场化,是必由之路。学校能够做的就是,基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判断、认识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学校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合于自身健康生存的学校后勤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径,关键是后勤足以支持学校事业发展,保持服务对象有公认的、稳定的、较高的满意度,同时,可以有效规避或防止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末以来,中国高校全面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的物价狂涨、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新劳动合同法实行、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等严峻形势,高校后勤社会化是停、是退、还是继续下去?成为大学内部管理的又一争论热点。本人结合中山大学的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后勤不能完全适应学校和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突显,如资产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