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和代价,主要由于作为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在制度环境下,不仅为追求合法性而必须有所舍弃,而且还需要通过协调和激励等而付出交易成本以促进其持续发展.由于存在利益交换,可能因此而产生竞技体育领域内的腐败.由于现有体育体制的功绩评价模式原因,信息不对称双方博弈的结果是舍弃最优方案.另外,对成本问题不敏感的历史惯性使竞技体育有无限投资渴望.这些都增加了竞技体育的成本和代价.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近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正面价值、意义和实现途径似乎已经被揭示清楚.但转换思维方法,从代价论的角度审视,我们就会发现,它并不像人们推测的那样发展顺畅.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代价论意蕴、代价论根源和实现条件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必然是价值与代价之间的某种博弈均衡.  相似文献   

3.
1.发展意味着代价结合竞技武术的特点与实践,我们将竞技武术的发展代价界定为:人们为竞技武术的进步所做的牺牲、付出,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后果。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纬度,可对竞技武术发展的代价进行不同的分类,但从性质上而言,可分为不可避免代价与可避免代价两类。不可避免代价也可以称作必然代价,是指竞技武术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如在竞技武术力争进入奥运会的过程中,必须淡化、割舍一些与奥林匹克竞技规范不相吻合的文化理念。可避免代价亦称非必然代价,是指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判断、决策的失误所造成…  相似文献   

4.
1前言随着竞技体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竞技体育的水平得到了飞速提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国际大型比赛中,运动员成绩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比赛的胜负往往由那些微小的因素决定。近一个世纪以来,为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人们所付出的代价和精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认识和处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建国后认识和处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形态上、价值取向上的变化,提出了追求体育价值的同时,必须树立代价意识,防止对某一方面价值追求的过度膨胀,而不付出任何代价欲取得协调,则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科技代价的界定、合理性标准及其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科技代价“度”的把握三个方面的初步探讨,旨在提醒我们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进行决策和实践时,必须对科技代价的合理性有一个全面深刻地认识,否则我们就有可能被科技的工具理性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7.
科技代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和科技代价密不可分,研究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忽视科技代价的存在.事实上,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与科技代价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人们在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二律悖反".因此,从科技代价的视域看发展,对于深化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总结竞技体育“金牌”追求所付出的相应代价:投入与产出不一的社会代价、垄断与竞争不一的制度代价、预期与结果不一的价值代价、需求与满足不一的人文代价。职业化进程中,在“金牌”追求下,竞技体育运动员发展存在三大困境:体育职业化矛盾与均衡的环境冲击、职业阶段决策选择的有限理性限制以及金牌边际效益与成绩交换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出解决措施包括:1)增值剩余价值,磨灭“可卖品”标签;2)构筑精神体系,消逝“行货感”流弊;3)关注角色伦理,避免“乞讨门”事件。以期为运动员形成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进程中相匹配的职业精神、推动竞技体育运动员职业化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 就竞技体育而言,伦敦奥运会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体坛的前列地位,我们已经强大到能够承受为了今后体育更加全面、更加健康、更加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进行改革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强大到能够经受奥运成绩在第一集团内升降起落。  相似文献   

10.
松家萍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5):19-21,28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稳定.试图从发展和代价的视角剖析竞技体育发展中的问题,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从而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基本组织类型及其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竞技体育主要有职业竞技体育、业余竞技体育、专业竞技体育3种基本组织类型。中国竞技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绩不断提高,均离不开其各个基本组织类型的发展。每一个组织类型发挥其重要的价值,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着联系和作用。研究竞技体育的各个基本组织类型,对竞技体育各个组织类型之间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总结,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对“体育赛事运营”概念提出自己的理解;从项目管理学的角度把体育赛事运营过程划分为可行性研究、计划、组织与实施、效益评价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项目性质的分析;利用技术经济学的观点对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的内涵、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方法进行分析,为我国体育赛事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基本组织类型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竞技体育逐渐成为大众需求的社会公共文化,通过体育公共服务的平台对其进行传播和普及。竞技体育各个基本组织类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拥有着独特的作用;各个基本组织类型和体育公共服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影响着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体教结合”产生背景入手,理性审视“体教结合”的成效,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对“体教结合”的内涵及定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对教育的回归,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人才,充分发挥全面教育功能为目标,是学校教育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叶羽 《体育与科学》2012,33(1):107-111
本文着力从体育发展史的考察及其目的与功能的分析,揭示出体育的竞技本质和以竞争性为核心的规则性、娱乐性、合作性、运动性的相辅相成的综合属性;阐明这些属性不仅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所共同具有的,而且是我国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因此,本文打通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内在联系,并立足于群众体育,提出应以"竞技育人"的理念在全社会持久地发展体育运动,使建设"体育强国"的要求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悲剧心理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竞技体育中悲剧事件的发生现象,从悲剧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心理距离”学说与竞技体育悲剧理论,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竞技体育悲剧的崇高感、快感、主体情感活动的动态平衡性与高峰逆转以及竞技体育悲剧的“净化”和“领悟”作用,进而提出悲剧精神是竞技体育悲剧的生命张力。  相似文献   

17.
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在推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统筹协调竞技体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科学引导竞技体育深度融入国家生命周期,推动竞技体育伴随国家发展实现可持续成长是一项现实任务。基于国家生命周期的理论视角,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逻辑推演、对比分析、政策分析等方法,对美国竞技体育强国的成长历程和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美国竞技体育强国的成长经历了准备成长期、快速成长期和强盛期3个阶段,美国竞技体育强国的成长周期与国家生命周期之间关系密切,竞技体育发展与国家成长的趋势具有趋同性,竞技体育发展程度是国家崛起的重要信号,美国竞技体育强国的成长具有一定惯性,可能在2090年左右进入缓慢成长期。提出:科学研判我国竞技体育强国的成长周期及社会环境,引导竞技体育深度融入国家生命周期;以“开放、共享”理念优化竞技体育成长方式,全面提升为国争光能力;发挥竞技体育对国家成长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全面推动竞技体育强国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体育社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它具有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等基本性质。具有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成员发展、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等功能。体育社团可分成竞技运动、社会体育、体育科学技术、体育观众、体育娱乐享受等类别。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社团处于萎缩的状态,当前体育社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体育社团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还具有鲜明的官民二重性。体育社团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态,未来的世纪中,体育社团将会从官民二重结构中逐步走出,展示它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过去学术界对近代体育研究主要有整体性和专题性研究,整体性研究是以时间为线索,突出了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专题性研究则主题明确具体,但整体性欠缺。文章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体育革命”为主旨,兼及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特点,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体育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嬗变及其对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启示,凸显了近代体育发展内在关联性和逻辑因素以及近代体育研究的历史价值。认为近代中国体育兴起后,体育比赛和体育运动会改变了近代体育发展的方向,引发了体育“锦标主义”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偏离体育发展的真正目的——保障个人健康。“九·一八”事变前,有人提出要改变体育的“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倾向,但几乎没有什么成效。日本入侵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刺激了中国人的麻木神经,体育界再次批判了体育“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提倡“体育革命”和体育大众化,引起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体育大众化的重视。然而,竞技体育的根深蒂固和中国人追求的形式主义,使中国体育大众化的效果大打折扣,近代体育大众化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对近代中国体育发展转变的梳理,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近代体育发展的整体趋向,也可以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体育社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它具有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等基本性质。具有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成员发展、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等功能。体育社团可分成竞技运动、社会体育、体育科学技术、体育观众、体育娱乐享受等类别。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社团处于萎缩的状态,当前体育社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体育社团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还具有鲜明的官民二重性。体育社团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态,未来的世纪中,体育社团将会从官民二重结构中逐步走出,展示它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