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漱溟对人生问题的考察阐发一种"力本论",把力本论与人生观勾连起来,可以看到其持有一种崇尚力量的人生观,简称力性人生观。这种人生观认为,力性的人生将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生""自觉用力的人生""向上用力的人生"和"向里用力的人生",是一个有力度的人生。由中国问题而引发人生问题的思考,由中国无力认识到人生无力,继而构建力性人生观,这便是梁漱溟人生观的内在理路。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是中国现代性视域下的人生观,既批判了西方近代勃兴的机械主义、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又扬弃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人生观,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性经验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
"左右"一词作为古汉语中的常见词,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可分开运用。下面试释其用法。一、分开用时,有如下含义:1.表示方位我国一些主要山川大体上为东西走向,因而古代称山川之东为"左",山川之西为"右",即山东为山左,江东为江左;山西为山右,江西为江右。如《群英会蒋干中计》:"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此处"江东"即"江左"。另,左右为两旁之意,故道路之东称"道左",如《中山狼传》":引避道左。"  相似文献   

3.
郭慧 《教师》2012,(31):51-51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躬行的一句格言。他说:“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他认为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育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那么。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呢?我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同舟共进》2011年第1期刊发了周正章先生写的《陶行知当年的“深思”与“多虑”》一文,说明他在川版《陶行知全集》是否收入陶行知两篇带有政治色彩的文章——《读列宁传》和《关于社会改造的提案》——所发挥的作用,笔者对此已经著文《〈陶行知全集〉编辑中的小插曲》予以说明,请参见《生活教育》2011年第12期(上),不再赘述.此外,周先生在文末还就两篇文章做了简明的评价:“陶行知当年的思考,并不因岁月的磨损而稍减分毫.”周先生在行文中对陶行知赞誉多多,但是醉翁之意似乎不在酒.因为文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1,(25)
小河马(22□□□□kkk):姐姐,我怕老爸。他沉默寡言,不和我交流,总是用严厉的眼光瞪着我。有时候,我做了一点错事,或者根本不是我的错,他对我都是一顿训斥。我真的受不了他。他算个什么东西呀?  相似文献   

6.
李琼  张建 《教育》2012,(11):44-45
教育者就是“燃灯者”,就是点.燃学生求和欲的那盏灯的人。作为班主任,应首先与学生擦亮知识的火花,因为班主任是与学生走得最近的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从中可知,教育学生追求真知真理并做一个“真人”,是一个教育者工作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劳动技术课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生产知识、劳动技能的教学活动,技能技巧又是在劳动实践操作训练中形成的,实践性强是劳技课的鲜明特点。我校在劳技课中运用"九字"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是”字最早见于金文,未见于甲骨。它的金文形体为“(?)”,到周的晚期简化为“(?)”,篆体亦同。隶为“是”。 一、古汉语中“是”的本意。 它出现时,本意为指示代词,贯穿在文言始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这个”、“这样”。如: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没有因为学校的关闭而停止.相反,陶行知曾一度以上海为基地继续针砭时弊,反思"生活教育",倡行"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建立小先生制,投身国难教育.这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生活教育",而且在实践上推动了这一新教育理论在上海乃至全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陆玉 《教育》2012,(31):44-45
教育者就是"燃灯者",就是点燃学生求和欲的那盏灯的人。作为班主任,应首先与学生擦亮知识的火花,因为班主任是与学生走得最近的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中可知,教育学生追求真知真理并做一个"真人",是一个教育者工作的终极目标。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全的"真人",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引""营""因""赢"四个字的教育管理法则,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本又一本的教育学术论,而且在他的行中也很少看到这主义那理论的学术名词,这个人会被我们看作教育家吗? 这也许是一个让我们很多人汗颜的问题,因为这个人在我们的心中不但是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这个人是陶行知。与那些“作等身”的学院教授们相比,使他厚重的并不是单纯的字,而是字及其背后的实践。正是那些切人社会苦痛现实的实践,缠满了一个知识分子良心,使他的字像手术刀一样,对社会中的教育现实充满了力量。  相似文献   

12.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他还说,"做"不能盲目行动,也不能胡思乱想。"只有手到心到的做,才是真正的做。"笔者认为,劳动与技术课是实践"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做"中学知识。英国有句著名格言:"我听过的就忘记了.我做过的就记住了,我亲自动手过的就理解了。"劳动  相似文献   

13.
关于竹根是茎还是根的问题,在我没有上自然课以前,我一概不知,总以为地下长的都是根。但是到老家一次实地观察以后,我明白了竹根并不是根,而是茎,为了这个问题,我还跟爷爷奶奶争论了一番呢。  相似文献   

14.
王晓春 《班主任》2012,(1):67-68
正先来看几条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办学是时下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学校德育也是。两者放在一起,自然让我想起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说陶行知,也许能让人从一个侧面更加清醒地认识今天德育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改进德育。  相似文献   

16.
感受是什么呢?感受就是指你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感觉、思考,进而得到的启发和认识。生活本身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对生活的感觉、思考、启发和认识,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各具姿态的。但归结起来,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发现美好的东西,从而加以赞扬;二是发现丑恶的东西,从而加以批评。1.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我们的周围,每天都在发生着美好的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教育的普及化对高中教师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令人尴尬的是,我国高中教师的师德素质不仅未获得提高,反而出现某种程度的减弱。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者"、"学习者"、"创造者"三位一体的师德思想对高中教育普及化时代的高中教师师德建设具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即高中教师的师德建设应视教育者角色为基点、视学习者角色为动力、视创造者角色为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中,"是"字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概括的说,大致可归纳为用作指示代词,形容词、判断动词。  相似文献   

19.
李苦禅曾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由此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暑假里,当我捧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文集》时,生发出许多感想。初读这本文集时,我总觉得很多地方自己不理解,毕竟先生距离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太遥远了,有些语言是深奥难瞳的。  相似文献   

20.
正9月8日晴我爸爸是个村民小组长,在我的眼里,爸爸总是显得很小气。夏天天气炎热,我向他要零钱买冰淇淋时,他总是用手指指热水瓶。一天,学校组织看电影,我觉得这是一个要零钱的好机会,于是,我就多要了1元钱。给钱时他还自言自语地说:"现在看电影怎么这么贵……"谁知,好景不长,看完电影回家后,爸爸阴沉着脸,问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