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覃琴 《考试周刊》2009,(17):228-230
一、概念的提出 最初萌发做关于"城市暗部"的研究,源于安藤忠雄大师的启发。在拜读他的《安藤忠雄论建筑》时,看到大师将大阪梅田、东京新宿的传统街区与经济高速发展后"变化"了的城市进行对比,从而提出"城市暗部"一词。随后在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城市不是树》中看到那些针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局限性。批判过度单纯的功能分区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期主角:安藤忠雄神奇咒语:解决一个事情有很多种方法,我觉得也许我的是更好的。行动故事:1.改建自家的房子安藤忠雄,1941年出生在日本大阪。他在运动场和大街上度过童年,曾迷恋过船模和  相似文献   

3.
我二十岁出头四处旅行时,就在想,这个国家真的可以这样吗?对社会或权力的问题也思考了很多。这些现在都成为我做建筑设计的动力,即使有一时的不顺利,在愤怒还没有消失之前,就想"再努力一把也许就……"这也许就是我摆脱不顺利的方法吧。———安藤忠雄  相似文献   

4.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回忆过去"的风格。他的作品以主人公的回忆为线索,通过充满回忆色彩的语言和富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主题,讲述特定历史时期的日本故事。本文主要以石黑一雄的《浮世画家》为例,通过作品所表现的重要主题,从个人创伤、家庭、社会等方面解读石黑一雄笔下呈现的日本战后社会景观,阐释作者对战争、族裔身份等进行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石黑一雄的作品和阿尔都塞的论文《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有着惊人的契合,他的多部作品都印证着阿尔都塞的洞见。以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为依据,从"合格"的生产力、意识形态的灌输者和被表述的想象关系三个角度分析石黑一雄三部小说中的人物创伤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这个星期天,我一口气把《骑鹅旅行记》读完了。它让我想起了以前许多不对的地方。这本书是瑞典女作家塞马尔·拉格孚写的。书中的主人公是个名叫尼尔斯的男孩。他经常欺负小动物,被狐仙变成了只有拇指那么大,骑在雄鹅茅帧背上,跟随着大雁旅行,到了许多地方,经历了许多危险。他渐渐养成了主动帮助动物的好习惯。后来,他终于变成了一个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7.
十八世纪后期,在欧洲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这便是感伤主义文学,其鼻祖为英国的作家斯泰恩。1768年他出版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也叫《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一词便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8.
写完《像嬉皮那样晃荡行走》后,我就飞往马来西亚吉隆坡了. 等待印度签证需要一周时间,于是坐夜间火车前往北海,北海可以坐渡轮去槟城.在火车站候车时,随意和一个身着长袍的德国人聊了几句,得知他已经旅行了9年,就很直接地问:"你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人为什么要长期旅行呢?"他说:"你知道的,有时候,不得不."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大学及其图新:纽曼遗产在英国和美国的命运本书采用了历史"旅行"的手法,围绕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分子约翰·亨利·纽曼和他的经典著作《大学的理念》,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大学组织和文化所发生的变革而展开。"旅行"连接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学历史,其叙述的重心是形成了纽曼大学理念的牛津、剑桥大学的变革历程乃至牛津,剑桥之  相似文献   

10.
自幼钟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1921年到中国旅行前,创作了大量取材中国古代典籍的作品,并孕育出了他独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亲近中国古典"是芥川"中国趣味"形成的雏形,进而发展成了对"中国古典的回归"。他早期借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素材,凭借自己对于中国的憧憬与幻想,创作出了一系列如《杜子春》《奇遇》等作品。"中国趣味"不仅决定了芥川的艺术创作,而且影响着他的个人经历与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复制偶像     
品读安藤忠雄看似成功地复制了偶像勒.柯布西耶的成功模式,但如果没有他对梦想的执著,以及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他的成功也只能是镜花水月。所以,复制偶像固然能让我们追寻着偶像的脚步一步步迈向成功,但请一定不要忘记,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政策利好研学旅行活动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第一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加强与规范研学活动的组织及管理,进一步开展研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我国教育部等部门在2016年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研学旅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  相似文献   

13.
王飞 《文教资料》2007,(16):93-94
马原以他的中篇小说《虚构》进行了一次危险而又刺激的精神旅行。不仅地点、情节、人物奇异而充满刺激,而且创意设计上具有心灵的真实性和独异性。这反映了人类心灵深处对精神旅行的惶恐与憧憬。  相似文献   

14.
<正>"文革"那些年,无情的岁月泯灭了多少读书人的热情与梦想,而我则是例外。在乡镇供销系统当干部的父亲没有为我规划经商的蓝图,他更希望我读书成才。我的第一本书是他送我的《阮氏三雄》,一本在"文革"期间很流行的、描写《水浒传》故事的配图小人书;这本书我每天都看,从三四岁一直看到上小学,爱不释手,也不记得看了多少  相似文献   

15.
<正>著名特级教师李竹平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中的"十分",只教了"一分"就顺利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智慧魅力彰显。具体教学片段如下。师:现在请一个小朋友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想想雄日是怎么培育花种的。(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生: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师:(出示句子"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对,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请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相似文献   

16.
在蒙元时代,欧洲到中国的交通线打通,欧洲的传教士和旅行家相继来到中国,他们的旅行文学作品向西方翔实地介绍了作为乌托邦表征的北京形象。1299年《马可·波罗行纪》面世,北京首次以"汗八里"的名称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里,意为"大汗之城"或"帝王之城"。从13至16世纪的三百余年间,北京以"东方帝都"的形象反复出现在欧洲的旅行文学之中,为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乌托邦提供了更加翔实、可靠的素材。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依托,以《马可·波罗行纪》《颚多立克游记》《曼德维尔游记》为研究文本,探讨北京作为乌托邦形象在中世纪欧洲旅行文学中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大学及其图新:纽曼遗产在英国和美国的命运本书采用了历史"旅行"的手法,围绕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分子约翰·亨利·纽曼和他的经典著作《大学的理念》,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大学组织和文化所发生的变革而展开。"旅行"连接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学历史,其叙述的重心是形成了纽曼大学理念的牛津、剑桥大学的变革历程乃至牛津,剑桥之外的英国和美国的大学史,但也就便浏览了欧洲大陆国家的大学发展史。这种宏阔的历史"旅行"手法使本书能自如地讨论两个世纪以来与政府、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相关联的英、美大学的内部  相似文献   

18.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袁行霈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必修三,第四单元,收录有三篇文章:《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以下简称《历程》)(加来道雄)。编者的目的是"这个单元学习科普文章",这意味着教材编者认为,加来道雄的文章是"科普文章",这篇文本的教材价值是科普作品。教学目标是"启迪心智,激发想象,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科学天地,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人教版教材单元提示)。  相似文献   

19.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其代表作《长日留痕》获得了享有英国文学最高荣誉的"布克奖"。小说《长日留痕》充满了怀旧情结,通过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乡村之旅以及对人生的回忆与思考,层层展示了对贵族传统、绅士文化传统、贵族政治传统以及举世瞩目的大英帝国殖民霸主地位的怀旧情结。  相似文献   

20.
在《理论旅行》(1983)和《再议理论旅行》(1994)这两篇文章中,美国后殖民思想家爱德华·萨义德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乔治·卢卡奇的理论入手,考察理论在穿越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时,如何遭遇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而分别降调弱化和激进强化的过程。本文在美国的批评理论谱系下从元理论层面剖析这两篇文章中"旅行"所征兆的批评理论与批判意识时空观,说明跨界性、转化性和开放性是萨义德撰文所强调的"理论旅行"的动态运作机制。萨义德这一"理论旅行"的批评实践观为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