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艳 《考试周刊》2015,(6):172-173
<正>《品德与社会》的源头活水是生活,学科本身就具备社会性,强调教育回归生活。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才能使品社教育具有实效。一切教育来源于生活,也必将走进生活,这是现代教育的共识。那么,如何将品社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是每一个从事品社教学的教育者都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一、生活即课程任何学科的教材都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育具有社会性,只有融入社会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样的,只有  相似文献   

2.
熊跃 《广西教育》2008,(10):35-36
课改以来,国家把原来的“思品”学科改为了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就是要在“思品”教学中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认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2002年4月国家颁布义务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为界限,小学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教学经历了学科教学和课程实施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思品学科教学是把人类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所得出的道德经验加以提炼形成的道德观点、道德概念以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因而思品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品社与生活》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的一门综合学科,是将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教育、及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它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如何上好品社教学课,是我们一直苦苦思索,努力在课堂上实现的。只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农村生活中去,才能推动学生产生道德行为,才能使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才能给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史芳婷 《陕西教育》2007,(10):33-33
小学思品课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德育课程尤其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儿童思想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生活性是《思品与生活》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思品与生活》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才能收到教育实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生活与劳动》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人们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非常紧密,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基础学科。通过《生活与劳动》这门学科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传授劳动技术,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素质和健康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简述自己几年来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一些有效做法。一、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我认为《生活与劳动》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实质上包含着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从整体教学中看,德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师生面对面沟通交流最直接、最常态的途径。我们的生命教育就从课堂展开。我们引进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生命教育))(肖川主编)作为教材,融班会、思想品德课为一体,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学。我们认为,生命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融合的,比如:思品七(下)第三单元《过有选择的生活》就与《生命教育》八(下)第六单元《人生与选择》相融;  相似文献   

9.
马丽静 《考试周刊》2010,(9):163-164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体会到生活,在生活中能学习到更多。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有些《品德与社会》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  相似文献   

11.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品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通过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去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思品教学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品质,学生的道德生命才会生动而完美。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让学生体验与感悟真实生活,要给学生更多的观察、探究等体验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采用讨论、交流、辩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深受我和孩子们的喜欢。这种课型为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笔者有幸接触"品生"课的教学,我觉得"品生"  相似文献   

15.
王丽芹 《新疆教育》2013,(15):48-48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边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致使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生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品社课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提高品社课实效性的前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品社课实效性的主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品社课有效性的主要素材,家庭教育活动是提高品社课的有效性的重要补充。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了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受功利价值观的影响,思品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普遍存在人文教育缺失的现象。在实际的思品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思品学科的教育功能,加强自身的人文教育素养,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现高效思品课堂应有的人文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创设真实的情境、进行真实的探究、组织真实的讨论、实现真正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这是追求本真思品课堂的目的。本文对人教版思品八年级下册《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课堂教学实践展开研究,从"预置学习—启疑思疑—拓展升华"三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及"真实创境—真实探究—真实盘点"三个角度对初中思品本真课堂的构建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18.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课程标准》都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课”)等学科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下面仅谈我在思品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培养学生的合群心理人际交往、群团合作是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它不仅是个体社会化的一条渠道,同时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载体,充分发挥思品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在思品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途经,努力为学生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成长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在小学各门学科中居于重要地位。如何走出“灌输““强压“等说教式的“传道“误区,是摆在每位思品课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中“传道“策略的剖析,就教育事例创设的策略,与各位教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