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就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呵护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为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借助各种异彩纷呈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以所谓的引导和启发强加给学生,从而代替学生个体的阅读实践。将批注式阅读引入我们的阅读课,让课堂更多一点静默的思考,就是一种针对"替代性解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写批注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形成学生独特的、原始的阅读体验,可以更好地实现阅读课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新方向——阅读教学不但要转换视角,更新理念,而且更应在解放每位学生创造力的价值目标的引导下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法,真正还学生以阅读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张扬。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由此可知,批注式阅读在语文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要“关注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说什么都对,说什么都行,这种“过度解读”歪曲了多元解读的真正意义,使多元解读成了随意解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个性化的思考、选择、质疑、积累、表达,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发展和张扬。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读应该是自主的,而不是额外的;应该是“我要读”,而不是“要我读”。那么,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究竟怎么引导学生充分读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读有哪些特别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佯才能真正让阅读成为个性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阅读应该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而不是被教师满堂灌代替。针对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些都表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的语文阅读课堂。它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的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即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认为指导引领与自读自悟相结合的“收放式阅读教学”不失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也都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注重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个性化阅读并不是一味简单地肯定学生的见解。笔者以为,要真正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则”。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也都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注重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个性化阅读并不是一味简单地肯定学生的见解。笔者以为,要真正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则”。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绿色阅读     
梁科 《广东教育》2010,(2):33-33
所谓绿色阅读,是指注重学生情智生态平衡,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阅读教学。在“绿色”的课堂中,教师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阅读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是学生个体的阅读感悟。教师要做的不是讲述课文,而是引领学生走进教材,亲历阅读。绿色阅读,就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享受到体验的愉悦、探究的魅力、对话的激情、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