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评估作为实践和活动的评估有着发现价值的功能,它通过对教育教学现实的综合分析、对主体潜在的教育需求的分析以及对主体教育需求与客体现状的动态关系的分析来加以体现。高等教育评估要建立价值发现的实践机制,以利于大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所谓乡镇成人学校的公共关系,即作为公关主体的成人学校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沟通的方法、手段),来影响客体(公众),协调各种关系,树立学校自身良好形象的一门管理艺术。乡镇成人学校领导管理机构与一般学校不同,它兼有双重职能,融乡镇领导、协调机构和教育行政管理于一体。在乡镇政府领导下,由教育、农业、科技、经管和群众团体等有关部门代表共同组成校董事会,实施乡镇成人教育管理的职能。乡镇成人学校作为区域性成人教育的管理机构,涉及方方面面,联系千家万户,有大量的统筹协调工作,要通过疏导,沟通上下,理顺关系,提供组织保障;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要疏通与村(企业)办学的关系,做好办学思想动员工作。因此,乡镇成人学校的公关要以树立形象、协调关系、沟通信息为主要目的。重视和正确运用公共关系,对于强化学校管理,发挥成校功能,搞好社会服务,促进事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此处的"人"指包括教育行政和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内的所有个人和集体。针对我国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人本管理正在成为学校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内涵学校既是一种组织,但又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殊机构,它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主体的  相似文献   

4.
对图书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图书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确定,只有从图书馆教育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图书馆整体、图书馆教育过程和图书馆教育目的的这三个角度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图书馆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和规范及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的循序渐进,成为图书馆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教育分权内涵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分权的内涵可以从其客体、授权主体和受权主体三个方面做出新的阐释。教育分权的客体是隶属于第三部门教育领域的一种公共权力,它包括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学校自主权。教育分权的授权主体与权力来源主体一样,都是政府。消解政府在公共教育权力配置中的垄断地位,重新定义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行为范式,是在新的现实条件下的迫切需求。教育分权的受权主体是社会与学校。从社会角度来讲,主要考虑建立市场参与教育事务的运行机制;从学校层面上讲,主要考虑赋予学校自主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族教育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实现涉及主体需要、客体功能和客体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三个因素。教育价值与民族教育价值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民族教育具有教育的各种价值,民族教育价值的本质性就是要突出其"民族性",即"文化性"。其价值主要由民族教育的个体价值(民族教育能满足民族成员和族群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和民族教育的社会价值(民族教育能满足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构成。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受者。一些人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观点的前提并不牢固,人不仅能作为主体,而且能作为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的确大量存在主体之间的关系,它大量地或主要地存在于学校与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除了教师之外,国家、政党、社会、家庭等也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师还是具有客体性的主体,要抓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抓好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抓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教育者接受(继续)教育。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方面,要在加强学生们的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不仅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而且还能检验它。  相似文献   

8.
教育问责昭示着特定的关系安排,它规定了与教育系统有关的不同群体之间一种正式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标明了一方就教育资源的管理与自身角色,对另一方所负的某种责任。在问责关系的安排下,教育问责包涵了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和结果等多种要素。教育立法是教育问责实践的核心依据,教育问责实践包含了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标准和结果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的理论反思 ,借鉴当代主体性哲学和主体性教育的研究成果 ,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特征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 ,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 ,主体与客体是一个认识论命题。作为一对相对应的范畴 ,主体与客体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只有在与对方的关系中才能获得自身的规定性。就主体和客体的概念而言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主体是指在普遍存在的事物相互作用中能动的、主动的一…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至少应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生产体制效益的提高。二是人口的基本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三是社会各阶层、各集团具有更多的权力和全民参与社会决策和管理意识的加强,他们寻求的目标、愿望和利益能更好地实现。在我国,它主要地体现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上,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上。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弄清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对于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于教育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教育法规而产生的以在教育活动中各方主体之间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国家教育管理法律关系、学校管理法律关系和平权性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可分为基本主体和非基本主体两类。只有教育行为才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本文还论述了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首次对教育法律关系运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家庭、学校、社会和大众传播媒介四者合称教育机构群。它是一个现代教育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教育机构地位的相对升降对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教育机构群的现代意义在于时代需要它的群体合力,即四者同心协力、互助互补,从而使教育的主体与客体这对矛盾在这种合力的作用下得到新的调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哲学观念的转变,以实体为中心的物体的世界观,逐渐为强调关系的事件的世界观所取代.在教育管理中,过去我们所说的管理方与被管理方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但是从现实的互主体性出发,它们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人对作为物质的客体的管理,应该是人对事件的管理.分析教育管理中事件(个案)的动态过程及其与特定社会情景(关系)的联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教材评价的本质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材评价是对教材一定价值关系的可能后果的预见和推断 ,教材评价的本质是评价主体对教材价值的判断过程。教材评价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它存在着两对主客体关系 :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的关系 ,评价客体与评价主体的关系。从价值维度对教材评价的功能进行定位 ,教材评价有满足社会、学生发展需要的外在职能 ,以及满足教材评价者自身发展需要的内在职能  相似文献   

15.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受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教育也正是在与制约者的关系中获得了自己的规定性,并如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有着作用于社会,作用于本身(即教育)的主体性。尽管“主体”、“主体精神”、“历史主体”、“认识主体”这些哲学概念十分复杂,但我们可以把握它的一些基本点,即它含有同作为客体的被动性相对立的能动性、积极性;有着同本能活动的自发性、顺应性相对立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教育实验是一种具有主动“干预性”的认识实践活动,它以这种能动性、自主性参与社会变革,促使年轻的受教育者由“可能的主体”变为“现实的主体”。教育实验理论研究应从哪些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呢?本文试作以  相似文献   

16.
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学校的人本管理是以育人为本的管理 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学校是一个人——人——人的系统,它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主体的人管理,最后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因此,学校的人本管理实际上是育人为本的管理。这也是学校管理与其他部门管理不同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学校或企业,在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这两者关系协调好了,就能促进管理活动的开展,协调不好就要阻碍管理活动的进行。因此,协调这两方面的关系对学校的发展至关紧要。 一、正确认识管理主客体的相互关系是搞好学校管理的关键 管理主体是指从事管理活动,具有一定德、才、权的管理者。管理客体是相对管理主体而言的,是指进入管理主体管理活动领域的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等等。 管理活动是内容极为广泛的动态系统。作为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不是各自独立、相互隔绝和互不相干的,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没有管理主体,就没有管理客体,没有管理客体,也就没有管理主体。 管理的主体与管理客体的相互作用集中体现在管理客体的制约性和管理主体的能动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主体”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生是主动的客体主体与客体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范畴,它们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其中,主体是指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即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而客体则是进入实践领域并为主体所认识、改造的对象,即主体活动的对象。〔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出者,并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能动的、积极的作用,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则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是接受教育影响的人,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尽管他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体现自身…  相似文献   

19.
产学合作关系管理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而学校与学生关系管理又为学校发展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遵循客体市场发展规律,以为客体服务观指导教育教学行为,用市场运作方法实现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20.
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社会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基本要素的综合,这就是总体社会。作为这四个基本要素之一的“社会”,是主体社会,它是总体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主体社会是主体间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现实生活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现实成果,都直接地返回到人,落实到人的生活上,成为人自身发展的力量。这种返回的过程,就是社会建设,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