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制度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产业聚集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现象,产业聚集形成是企业寻求交易成本的降低,因制度创新而导致交易成本的降低将为产业聚集形成提供了深层次的保障,本文探讨了制度创新对产业聚集的作用机制,并指出为了促进产业聚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有利于产业聚集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创新,形成互补配套的制度结构,并注意弥补制度供给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区域地理学家刘君德教授发现"行政区经济"现象,并提出其概念、特征与理论框架。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用"行政区经济理论"分析研究我国区域经济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也不断验证该理论的有效性。"行政区经济"理论在行政区划、区域规划、区际利益协调、都市圈建设,在新兴产业旅游、金融发展等现实问题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成为深入分析与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经之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行政区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富有中国特色的分支学科。本文就此进行了理论上的回顾与阐述,最后对"行政区经济"的发展前景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行政区经济是政区地理研究的对象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区经济阻碍了我国城市与区域的发展,都归咎于制度.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制度的作用,新经济制度学的发展,重新提出了有效的制度对经济的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行政区经济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指出城市间发达的交通网络系统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硬件,因此,打破行政区经济,实现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才能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既未能真正提高道德水平,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培育和生长新的道德规范,促进道德转型,从而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因此,道德水平也是生产力,我们应努力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国家理论的生命力都取决于它解释现实国家的正确程度及能否随现实国家变化而发展。通过对国家理论的简要评述引入奥尔森国家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以此为分析框架比照中国现实对转型期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深刻分析,得出中国政府只要调整政策措施,限制分利集团,经济持续增长是可以而且能够实现的。明确指出这一理论对其他转型国家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区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对中国经济区划变迁的回顾,经验的总结和学术界目前比较欣赏的方案分析,提出了以行政区归类取代经济区划,重新划分我国行政区域,组建国务院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合理布局"增长极"体系等综合方案,从而淡化、弱化乃至消解我国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所导致的"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已经使个人收入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其负面的政治效应正日益显现。调节差距的收入,消除其不良的政治后果,是当前个人分配制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计划与市场的各自作用入手,提出了经济转型时期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经济转型时期计划管理的特点和功能,并提出经济转型时期计划管理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于立 《现代情报》2006,26(11):69-71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电子市场的本质和内涵;分别从交易成本、市场机制与内部化以及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电子市场对经济活动组织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梳理并绘制交易成本的知识图谱,明确了交易成本的内涵及其层次,认为交易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成本,在产业经济中起着摩擦力和产业链粘合剂的作用。交易成本通过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关系决定组织边界,而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相对变化关系将影响组织边界的变化趋势。产业链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当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大于市场交易成本的变化时,组织规模将变大,反之将变小。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与产业链的解构,商业模式将演化为"小而美"经济体的平台化运作,平台与"小而美"经济体间基于时间入口从社会关系分工和技术关系分工两个维度进行协作。  相似文献   

12.
<正>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辖行政区 域为单位的区域经济,一般 以县城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属于 国民经济最基础的财政单元。实施 "县域突破",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就 山东省荷泽市县域经济发展中所面 临的若干体制、政策性制约因素及 其对策做如下分析。 一、荷泽市县域经济发展中 面临的体制和政策约束 (一)现行财政体制制约县级财 政  相似文献   

13.
朱剑  徐维祥  张志纲  黄艳 《软科学》2009,23(12):74-78
群体投资是产业转移中一种重要的模式,它以相关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带领一批上下游企业同时迁移,相比于传统的产业转移方式它有着独特的优势:整条产业链的转移,为产业链上众多的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众多同行业企业的进驻,也能对迁入地形成当地特色产业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这一投资模式,利用实证模型,来分析其对迁入地经济的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汪斌  王华 《软科学》2007,21(5):64-67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建设管理体制转型问题,认为建设管理体制转型的动因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交易成本的降低、制度需求主体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转型的基本特征,得出了其基本方向是从项目建设的行政委派向市场配置转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以2000—2015年的省际面板年度数据为样本,结合Hansen提出的门限检验方法,以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技术创新水平为门限变量,运用双重门限模型,对各省科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省级行政区的科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非线性关系,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省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将会显著提升,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数字经济通过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环节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机制,采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所在27个地级市2012到2019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全局熵值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典型工业化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以及对其产业转型速度、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利用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依旧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推动典型工业化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推动产业转型速度提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在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方面并不显著;数字经济对老工业城市的推动作用要高于资源型城市。基于实证结论提出数字经济助推典型工业化城市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跨行政区创新体系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其核心特征:创新主体的多元化,跨行政区划的密集联系,多行政区创新活动的明确分工。认为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应主要包括:总体协调机制与系统,共同市场与环境,地域分工与协作机制及其网络等几个部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发展历程与体系建设的障碍与问题。之后,针对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的经验事实观察,从分工演进的视角出发,解剖数字经济驱动就业结构调整的演绎逻辑。分工高度发达的数字经济通过扩大就业规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就业交易成本等促进就业结构调整。数字经济发展稳定了就业增长、调整了就业结构和降低了就业信息交易成本,但也存在人才供给结构不平衡、数字化人才供给不足、就业服务仍需完善等问题。政府需要完善相关公共就业服务,企业需要优化职工管理模式,个人需要提升自身禀赋优势。  相似文献   

19.
商务成本决定了资本的区位选择,从而影响着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本文对商务成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文献进行了分析评述,认为人为降低要素价格、地区间的政策竞争等只能是在投资环境不完善条件下的短期诉求,是对较高的商务成本的一种政策性弥补.并不能改变资本的区位分布以及经济增长,反而造成福利损失;另一方面,资源诅咒使低要素成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降低甚至为负;降低包括制度成本在内的交易成本已成为调控商务成本、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跨行政区科技合作的成因、模式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跨行政区科技合作与交流也显露苗头,特别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文章从科技资源的稀缺性、空间经济技术联系和政府增加(准)公共物品供绘画的角度分析了这种跨行政区科技合作的成因,把它们归纳为三种模式,并在总结欧盟科技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跨行政区科技合作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