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当与同行们提起《新疆新闻界》,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何以如此?话还得从我读《新疆新闻界》谈起。 我是出席1985年春天新疆记协和新疆新闻学会成立大会的代表,也是新疆新闻学会的第一批会员。起初,我关心《新疆新闻界》,只是因为它是本区新闻界的刊物。但渐渐地我被它吸引住了,成了它最热心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是良师益友谭德祥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深深感到《新闻界》是良师益友。她融理论、实践为一体,在培养新闻人才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是通讯员成才的摇篮。就我县来讲,过去由于没有组织征订、学习《新闻界》,通讯员写稿凭感觉,盲目投害,幸运时,文章可见报一...  相似文献   

3.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新疆新闻界》办得好,它的一些特色令人喜爱。一、从去年第4期开始,封面封底的图片很有地方特色,它再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使读者见之喜爱,尤其给外地的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二、印刷质量优良,字迹清楚。三、出版发行及时。山东、新疆两地相距甚远,每期刊物都能按时收到,说明贵刊编辑尽职尽  相似文献   

5.
我是从教师转到图书馆工作岗位的。1986年调到中学图书馆时,工作生疏,束手无策,馆里的老同志也都是改行来的,所以他们劝我注意自学。在业务学习过程中渐渐和《图书馆杂志》交上了朋友。每期来后,我不但认真阅读,还坚持把学习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既学到了专业知识,也  相似文献   

6.
人常说:师者,教知识;友者,帮工作.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新闻爱好者》是良师益友. 我担任《水电工地报》总编辑工作,虽然已有一定本事,但是光靠这点本事是远远不够的.人的知识是要不断更新的,特别是在改革的新时期,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想适时采编具有时代性的好新闻,就必须拜老师,交朋友.我甘心情愿拜了《新闻爱好者》这个老师,交了这个朋友. 我的老师知识真够渊博的——新闻理论,教我提高理论水平;新闻经验,输送给我“养分”;写作知识,使我精编、细作更开心窍:“通讯员园地”,提供给我培训通讯队伍的范例;……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学了《新闻爱好者》1988年第5期《探讨总编的学问》一文,开阔了我的视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新疆新闻界》创刊4年来,我一直坚持自费订阅。每一期收到后我都认真阅读。贵刊所设20多个栏目,我都涉猎。对其中偏爱的栏目,诸如“通讯员谈体会”、“赞通讯员”等,期期必读。栏目所介绍的那些勤奋学习,刻苦努力而获成就的通讯员,为我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也激励我在新闻写作的阶梯上不懈地攀登。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由于文化功底浅和以前接触新闻不多,新闻写作水平提高不快,写了许多新闻稿件,命中率却不高。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新闻与写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订阅了它。从收到第一期刊物开始,我就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刊物里不仅有丰富的新闻理论知识,而且有实例讲解,对我们初学新闻的人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刊物。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 我于1967年10月走上乡镇广播电视站工作岗位,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工作多年,曾订阅过好几种新闻业务类刊物,而《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良师益友,工作上的伴侣。 由于,本人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为使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九十年代起到现在,未间断过订阅《新闻与写作》,认真学习,拜它为师,使我在新闻报道工作中确实受益匪浅。自从有了它,我所采写的新闻稿件录用率逐年提高,我还被一些报纸和电台聘请为通讯员及特约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采制的广播自办节目也曾多次在市、县新闻单位获奖。尤…  相似文献   

10.
《新疆新闻界》的创刊,是我区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从此,新闻界有了自己的刊物。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和朝气蓬勃的年青一代都为之欢欣鼓舞,并共同祝贺它的诞生。我们相信这一杂志将为青年一代新闻工作者的全面成长,使  相似文献   

11.
欧美的情报学是继承了19世纪末期欧洲文献学(documentation)的传统,并在战后对科学情报问题进行研究,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这门学科比较系统地介绍到我国是在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和情报学课程也是在这一时期前后得到普及和发展的.记得当时的学习,除了几本情报学教科书以外,情报学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非常少.所以,当时创刊的几种极有影响力的情报学专业期刊,就成为极其珍贵的学习参照对象.  相似文献   

12.
本刊新开辟的专栏——《杜会各界谈新闻》,这期同广大读者见面了。 开辟《社会各界谈新闻》这个新栏日,是想进一步加强新闻界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系,架起相互沟通的钮带和桥梁。通过这个栏目,使新闻界了解杜会各界对宣传报道的建议、要求,从而把报纸杂志办得更有指导性、可读性,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通过《社会各界谈新闻》栏目,使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新闻界以及担负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崇高使命,从而理解、关心、支持新闻媒介的工作。 我们热情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赐搞,献计献策,协助我们把这个新栏目办成“拳头产品”,使其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哺育我成长去年9月,我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被自贡市贡井区人武部评为“民兵四带头先进个人”。当我手棒鲜红奖证的时候,千计万语涌上心头,我要劝我的写作指导老师─—《新闻界》尽情倾诉。1981年,中考落榜的我回到了家里。从此每天和父辈们一起背太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我与读的三个典型事例,告诉图书馆界我的同行们,在借阅台这个特殊岗位上,你到底可以从读那里学到什么。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矿灯充电工,业余时间爱写作。多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新闻知识》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是1987年开始学习新闻写作的,刚开始写新闻报道时,和广大初学者一样,一味追求稿件数量,不懂得稿件的质量,认为“万箭齐发,必有一中”,抱着打彩碰运气,整日地写呀,写呀!结果,一年采写了上百篇稿件,大都石沉大海。偶然有个“豆腐块”发表,也是经过编辑精心修改的。  相似文献   

16.
我与《新闻界》的缘1993年初夏,我被云阳县红狮镇党委从一所乡办中学借来镇里搞通讯报道工作,我与《新闻界》的这段缘就从这时开始。当时,镇宣传委员刘道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新闻报道是一项艰苦、复杂又细致的工作,你才来业务不熟,要多钻研,依我看,你要去订...  相似文献   

17.
嘿您可别笑我孤陋寡闻。我是天津大港油田井下公司的一名业余通讯员。1995年元月.公司领导为了鼓励我们多写稿、写好稿,特地为我们10名骨干通讯员每人订了一份全年的《新闻三昧》,领导的用心可谓良苦;每年公司的报刊订阅费就那么一点,全国的报刊又那么多,为什么领导独钟情于《新闻三昧》?这足以证明,领导的慧眼不凡,《新闻三昧》的品味不俗。遗憾的是,当时偏偏碰上了我这个不识货的“刺儿头”。我不但不领情,反而说风凉话:“喊,什么‘新闻三味’。八成你们是看中  相似文献   

18.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她是良师。我自1991年进入报社以来,她确确实实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每月一期的《新闻三昧》发下来,我像小学生学课文一样,从头至尾认真地读完,几乎每一页上都用红笔划上杠杠,有的文章旁还写满了评语和简短的分析,对个别重要文章大段大段地抄录。天长日久,对新闻方面的事儿摸着边了,专业名词也渐渐熟悉了,多多少少地掌握了一些业务技巧。未进报社之前,我连新闻的概念也模糊不清,写篇消息稿也掌握不住要领,文章拿出来不伦不类,乱糟糟的四不像。现  相似文献   

20.
不经意间,《浙江档案》300期悄然而至。作为《浙江档案》的忠实读者和老朋友,我谨表示热烈祝贺。最初我是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了解《浙江档案》的。由于经常看到《浙江档案》上的文章被全文复印,我意识到《浙江档案》是一家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档案期刊。从1995年起,我就一直自费订阅《浙江档案》。《浙江档案》引领我跨进了学术研究的大门。在《浙江档案》主编和编辑的厚爱、扶持下,从1997年至今,我已在《浙江档案》发表学术论文13篇,占已公开发表的档案学论文总数的1/4,其中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