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一生写了大量的诗篇来歌咏农村,独创了田园诗,开辟了诗歌创作的新天地。“古今论陶,统归平淡”,诗人多用白描手法,很少夸张,也很少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华丽的词藻。但他的诗虽平淡却不浅薄,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浑厚有味,意境深远。正如古人云:“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田园诗的浑厚有味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他能敏锐地感受到和捕捉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美。他能用简洁朴素的语言描写那些平平常常的景物,表现出高尚的情趣,深远的意境。村舍、鸡犬、锄头…  相似文献   

2.
西周穆王时器《癎甗》铭文中有"夗事"一词,其意犹"转事",多指派属下往上级贵族处服务或任职。这是和谐上下级贵族关系的一种办法,也是虔诚致敬于上级贵族的表示。大概同一时期的《长盉》铭文虽然没有出现"夗事"一词,但其内容与"夗事"一致,也反映了西周时期荐臣的情况。西周铜器铭文所见的荐臣之事,实开春秋战国时期"荐贤"潮流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上的一个概念。在现代的美学理论、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上,这一概念也早已普遍应用开了。“意境”一词,含义隽永,结合得极妙。“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境要有意,才深邃邈远;意要寓于境中,才生动、形象、感人。因此,意境是形象与情感的统一,是客观与主  相似文献   

4.
周济的“寄托说”揭示了比兴、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隔与不隔’侧是近代王国维评价意境特征、意境高下的专用术语。  相似文献   

5.
学养课堂是以学生学养培养为本的课堂.何为学养?学问和修养.学养是指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备修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学养课堂,即以学生的学问和修养的提升为本的课堂.文章主要梳理学养课堂的教学理念,旨在探讨提高中小学生学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晖 《教学月刊》2005,(8):10-11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不少古诗、新诗,诗歌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点。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材中的诗歌作品,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无不具有真挚的感情。如何“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感受作品的美,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鬻嘲群繁鬻爨蘩黧颦颦然瓣鬻鬻黪麟攀慧 1.下边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哞哞(ni0) 潺潺(ch6n) 说笑嬉戏(灯) B.咩咩(y6ng)红润(山n) 霹雳炸响(阱) C.孪生(1u6n)酥软(s0)踉踉跄跄(嘶6ng) D.旷野(ku6ng)泥泞(ning)衣着美丽(zh60) 2.下边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连蜜蜂煽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 B.虽然那光模模蝴蝴,小得像小米粒儿。 C.他分辩不清那是幽蓝的光,还是翠绿的光。 D.“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 快的强音。 3.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有一些人的姓名,或因历史原因,或是约定俗成,已失去了本来的含义,而被赋予了更深更广的意义。比如说,“猛张飞”指人性格鲁莽;“诸葛亮”指聪明机敏;“陈世美”指负心汉;“张三、李四、王五”指普通百姓。谈到美女就想到“西施”,谈到真挚友谊就会想起“管鲍之  相似文献   

9.
文字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关乎文字学性质及文字与语言关系的根本理论问题。然而,目前学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且成熟的结论。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文字本质上是人类创造的集口语和图画各自优长于一身的、新的更优表义工具即书面语的物质载体。同时进一步探讨了两种文字体系的发声原理及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字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关乎文字学性质及文字与语言关系的根本理论问题.然而,目前学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且成熟的结论.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文字本质上是人类创造的集口语和图画各自优长于一身的、新的更优表义工具即书面语的物质载体.同时进一步探讨了两种文字体系的发声原理及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诗词教学中,往往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即不注重诗词的整体分析、整体欣赏,只重解词析字,或品赏个别佳句,结果前者犹同解牛,使意趣盎然的诗歌变为枯燥无味的汉字材料;后者则如独赏倾国眉,也大大损害了诗歌的整体魅力.笔者认为:一切艺术的生命和魅力都来自有机整体,诗歌艺术的生命和恁力则在于整体的意境;意境作为整体不仅是平面的、静止的,而且是立体的、生成的,是诗歌和欣赏者产生的艺术效应。因此,对诗歌的赏析,必须从整体着眼,不仅着眼于作品自身的整体,还要注意到欣赏者和作品之间形成的动态整体.下面试分点论述。一、艺…  相似文献   

12.
刘东明  陈立 《语文天地》2011,(12):22-22
“客有吹洞箫者”一句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对这句话的翻译,不少参考书并不统一,概括起来有如下两种: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人);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  相似文献   

13.
"客有吹洞箫者"一句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对这句话的翻译,不少参考书并不统一,概括起来有如下两种: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人);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赤壁赋》中提到主客二人。据考证,当时同游赤壁的确实只有苏轼与客共二人,客人就是苏轼的好友杨世昌道士。如译为"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人"就表示客人不止一位。因而  相似文献   

14.
过去他乞讨,是为了填饱肚子,等着别人来捐助。现在他乞讨,是为了多讨些钱,去捐助别人。5月15日中午,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出现在南京市江宁区红十字会的募捐点前。他套着一件打了许多  相似文献   

15.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恰是周作人说不尽的童年里的“大气候”。做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的知识分子的地,却在故乡的“小气候”里享有短暂的“金色的童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使这一代(最后一代)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没落与腐朽,又最后一次直接领悟着传统文化的内在扭力。“夕阳”的最后一瞥,仍然是捺人情思的。从台门走向十字街头,使他成为绅士阶级的浪子,台问之内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叫四世之美”,却又处处散发着死尸的气息,科举、鸦片、养妾、缠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钱酷、非人性的部分。虽然这只是周作人童年的记…  相似文献   

16.
感受艺术作品、体会艺术意境、与其共鸣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不仅基于身体本身,同时基于身体内隐记忆的唤醒,艺术家在创作中也依托着身体记忆与内隐记忆来表达艺术意境。建立在身体上的艺术意境审美意味着身体是感受艺术作品及艺术意境最直接的载体,身体是审美的出发点、也是审美的接受对象,而环境中的身体不仅是客观存在用以观赏艺术、感受意境的主体,同时也与环境中的客体互为镜像。通过身体对艺术意境进行体验和审美,人不仅能获得更具身的审美认识,还能够进一步了解看不见的自我本身。  相似文献   

17.
<正> 羊涤生先生说庄子“长于文而短于逻辑思维”,“蔽于推理”,(《庄子“濠梁之辩”与辩无胜”》)这也是在庄子思想研究中许多学者的认识。这一认识常从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去说明。其实这一认识未必正确。庄子在与惠子的辩论中有时有诡辩的现象,但庄子也是一个伟大的辩者,有着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与惠子的论辩中,他遵守逻辑规律的要求,运用正确的推理形式,有力地驳斥了善辩的惠子。因此我以为他并不“短于逻辑思维”,也决非“蔽于推理”。  相似文献   

18.
内心的独白──中学生记日记心理漫谈肖军告别了天真烂漫的童年,小学生兴高采烈地踏入了中学的校门,进入了人生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从此,他们面临着一系列崭新的课题:如何适应新的、多科教师的不同教学?如何处理好同老师、集体、伙伴的关系?如何调节青春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梦雅  姚琨  赵芳 《英语辅导》2008,(2):132-134
在大学英语的研习阶段,了解不同的语域中英语的差异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细致的、根植于地域文化上的或是场合上的区分可以帮助学生在语用表达和翻译中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愿,避免歧义,从而对文意有更顺畅的了解。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在重要相关语境中用词和语汇各方面的特点与不同,并就语域英语的差别进行了简明比较,以期引起英语学习者的关注,并使他们在以后的语言学习进程中对语言现象能明晰地加以判断,并自如地运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的千年伊始,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在全国和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陈至立部长在题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一文中指出:“狠抓师德建设,优化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广大教师真正“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可见,教师职业道德的优化与科学文化和体格素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为师之道,重在学养,贵在师德。当前,很有必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再认识。 一、师德与伦理道德 远古洪荒,人猿楫别之际.出于对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