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相配”是彝族传统文化中较为突出的观念。在彝族史诗中,“相配”不仅有雌雄动物交配繁衍后代的意思,而且还有其他丰富的内涵。在彝族看来,自然万物都是如同动物一样的生命存在,“相配”是生命产生的根源,也是生命存在、发展和完善的条件。“相配”使自然万物互为联系,相互依存,在协作中共生共存。“相配”观念是彝族自然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现代适应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彝族儿童民间游戏“老虎抱蛋”的发源和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彝族儿童民间游戏“老虎抱蛋”的发源和变迁,论证了该游戏起源于彝族的虎图腾崇拜。“老虎抱蛋”游戏名称和游戏方式的不同,是一个从反映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到反映当地人们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再到直接而纯粹的游戏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福军 《云南电大学报》2011,13(4):51-54,64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省双柏县彝族"老虎笙",是一种有关图腾崇拜的乐舞,其舞蹈动作是以彝族的虎图腾为依据的,是一种戏剧化了的图腾祭典,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智慧,保留着许多原始遗韵,是彝族文化特征的标志,体现彝族人民的生命本质特性,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对本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图腾崇拜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现象,是民族繁衍发展的关键元素,在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滇、川、黔彝族以"罗罗"自居,自命是虎族的后代。在彝族文化中,虎是天地之源,是虎造天地而生万物,一代又一代彝族人民智慧的积淀,形成了彝族虎图腾文化。彝族先民的丧葬习俗就是虎图腾文化的具体体现,彝王披虎皮显示身份,葬礼中通过披虎皮火化而葬入向天坟中,朝向一定的星辰,生前是虎族死后亦归于虎族,是对民族"人观"的阐释。彝族虎图腾崇拜是族群身份认同、文化教育、生产生活应用等功能的体现,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归属。  相似文献   

5.
简说蛇的图腾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之图腾崇拜,是中国远古图腾崇拜中起源最早、分布最广的一种动物崇拜,至今仍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广为流行。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现存的蛇图腾崇拜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以期对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动物崇拜有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口头神话与民间信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浑沌为一,难解难分。云南彝族马樱花口头神话与原始信仰相适应,先后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阶段,口头神话使民间信仰得以传承、延续,而民间信仰使口头神话得以再生、强化,并最终由神殿复归人间。  相似文献   

7.
作为彝族文化中重要的两种自然崇拜现象,水与火对彝族的日常生活、观念信仰产生着重要作用。文章试通过对彝族文献和习俗中的水火崇拜现象的哲学解析,揭示这一文化现象所蕴含的彝族辩证统一的阴阳观念。  相似文献   

8.
试论楚雄彝族的土主崇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彝族的土主崇拜是“万物有灵”观念下产生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多信仰多崇拜的衍进、简化,一石一木可以代替一切,一间庙宇可以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9.
彝族民间调解是我国民间调解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有必要解决彝族调解和人民调解的衔接和协调问题。要确立人民调解为主,彝族民间调解参与的原则;对彝族民间调解的调解主体、调解依据、调解范围等进行整合,以解决彝族民间调解和国家法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支嘎阿鲁是彝族最具广泛认同的始祖之一,他的身世和经历充满神奇与神话色彩.支嘎阿鲁因历史贡献与突出影响而被彝族神化,彝族原始信仰意义上的图腾崇拜化内涵、代表着象征等级与权威的徽号等,无一不集中到他的身上.从保护利用彝族历史文化资源的角度,研究支嘎阿鲁对该文化的影响因素和由此形成的精神财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影响,本命年系列产品逐步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本命年系列产品不仅体现了人们崇红的民俗,同时也是人们借以相互传达爱意和祝福的物品。本命年系列产品需要结合民俗文化特色以及市场需求特点来进行包装设计,以使本命年这一传统民俗文化得到很好的诠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歌之初入手,阐明人性之歌和动物自然呼号的区别,以实例证明雏形民歌的自然存在,驳斥传统民歌概念错误,从传统民歌概念的现实误导,从雏形民歌的特点分析,论述了雏形民歌概念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肖文化由古老的“图腾”发展而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民俗文化。中国的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在隋唐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并很快融入于当地的民俗中,也成为今天韩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文化传承大同的前提下,从文化词汇学的角度对中韩两国生肖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略作分析。可以发现:韩国稀少甚至没有的动物形象,其喻意基本传承于中国,词汇比较贫乏,或是完全来源于汉语;中韩两国各有能代表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动物形象;中韩共有的动物形象,其喻意比较接近,词汇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4.
陇中民众利用鹞子和麻雀之间的天敌关系,人工驯化鹞子用来驱赶和捕捉麻雀,保护糜谷等秋季庄稼免受麻雀糟蹋,这种生产民俗在当地称为"放鹞子"。20世纪80年代前,"放鹞子"这种生产民俗陇中农村普遍存在。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工农业迅速发展,"放鹞子"这种生产民俗在陇中逐渐消失,但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将动物食物链中天敌关系合理运用于生产实际仍具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代吐鲁番地区畜牧业发达,官营畜牧业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牧养、管理制度,民间畜牧业生产也相当普遍,有较先进的牲畜繁育、饲养、防病技术,畜牧业成为当地的经济基础之一。吐鲁番出土的文书和随葬品充分证明了这一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16.
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许多关于羌人的记载。历史上,羌人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高原农牧文化的创建,都曾起着重要的作用。今日岷江上游的羌族,由于历史发展、居住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生活等诸多原因,人们仍有原始信仰、自然崇拜等宗教观念的遗存,"释比("巫师)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导者,许多民间舞蹈形式,多是在"释比"主持下的民俗活动中进行的。本文拟以羌族舞蹈的动态形象特征作为切入点,探索"释比"文化对羌族民间舞蹈影响;探索羌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规律;以及动态保护与多种开发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动物图腾崇拜是哈尼族自然崇拜中的一种,是哈尼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崇拜对象丰富多样,其中以虎、龙、鹰、燕子、蛇、狗等动物图腾崇拜为主,并具有崇拜的起因、发展、崇拜的形式和方法以及民俗事象。它是哈尼族最初的原始宗教文化之一,也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台州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地理环境是台州方言动物俗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同时,这些动物俗语也承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因此,对台州方言动物俗语的研究,不应该避开其文化背景,而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来更好、更充分地解释一些特殊的动物俗语。  相似文献   

19.
异类婚型故事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故事类型。它以独特的吸引力和体现民众心声的特点为人们所关注。异类婚型故事中的女性研究角度多样,表现在女性形象、女性地位在历史潮流下的变迁和文化阐释。从民间文学视角来探讨女性文化,可以使女性研究的角度更加多样化,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卓舞是藏区独树一帜的民间歌舞艺术,本文通过佛教文化在卓舞歌词、队形中的体现和佛教文化与藏区农牧文化结合后对卓舞艺术的影响三方面阐述藏族卓舞艺术中的佛教影响因素,说明藏族卓舞在继承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仍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藏族人民虔诚的宗教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