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和河南地域相连,人文相近;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作为中国古筝的两大传统流派,彼此影响较深。两派古筝艺术的代表人物:赵玉斋大师和曹东扶大师,他们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演奏技术和自成体系的加花规律;有一批内容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完美的创编筝曲,他们使传统古筝从民间走向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是现代古筝艺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们的古筝艺术特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古筝艺术的起源与形成、古筝演奏技术、音乐内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根据大量搜集整理的资料素材,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两位大师的古筝艺术成就,抛砖引玉,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幅员广阔,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方言.不同方在语音、声调、语法结构和风格上都有较大差异.每个地方的音乐发展与地方语言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每个曲种都建基于一定的地方音乐,并用当地方言演唱,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地方色彩.河南地方语言的声调、语气、语调与普通话大有不同,河南曲剧演唱中的吐字唱腔都是依据河南方言的特征而形成.由河南曲剧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河南筝曲自然也与河南方言的声调、语音密切联系,这些特点正是通过韵声的演奏表现出来.文章通过对河南筝派中韵声演奏方法的分析便于演奏者更加轻松地把握河南筝曲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3.
河南筝派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地域性风格的乐曲、独特的旋律变奏手法、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演奏技法和润色手段,加上一批影响较大的优秀演奏家,使得河南筝派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曲目和技法特征、朴实优美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成为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河南筝的演奏曲目包括以"河南板头曲"为主的传统曲目,以及以地方戏曲等素材改编创作的筝曲,河南筝派的代表人物有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等。  相似文献   

4.
河南曹派筝创始人曹东扶先生是20世纪杰出的中国民族音乐大师,他对奠定河南筝派在全国筝界的重要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是河南筝派的一代宗师.曹东扶订谱的板头曲演奏具有流畅、细腻、缠绵、华丽且地域风格浓郁的特点.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得益于曹先生丰富的从艺经历、深厚的技艺积淀以及高远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5.
在曲剧行将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民国时期不仅铸就其推唱守浪的演出风格,同时也奠定了曲剧安于浅近的剧目内涵,河南曲剧借此跻身剧坛绽放光彩。对民国曲剧形态及演出风格的探究,可为当下曲剧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南曲剧音乐,来源于说唱音乐——河南大调曲子。常用的唱腔曲牌有40个左右,主奏乐器为曲胡。曲剧的唱腔音乐优美、抒情、细腻而又明快、活泼,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7.
河南是地方戏曲的渊薮,素有"戏曲大省"之称。建国以来,河南近代戏曲史研究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成果颇丰,主要体现在对剧种、地域流派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然而,关于河南近代戏曲史的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研究理论方法和资料建设等方面。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河南近代戏曲史的研究定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对推动河南戏曲文化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南阳越调是河南越调两大地域流派中重要的一支。本文从南阳越调的产生发展为出发点,对南阳越调长期以来保持的传统剧目的正装戏、板腔音乐体系以及鲜明的盆地色彩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毛晋与《六十种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种曲》是迄今所见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明传奇选本,除传奇作品自身的艺术魅力外,选家毛晋独到的眼光和审美趣味是决定选本价值的极为重要的原因。本文试图对《六十种曲》进行分类,并在分析其艺术特征、与明传奇流派的关系等基础上探讨其流传至今的原因,以加深对《六十种曲》选本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1926年四月初七被认为是河南曲剧的"诞生日",标志性事件是朱万明等人在表演过程中甩掉了高跷腿,登上了舞台进行曲剧表演。但是,根据中国戏曲的发展规律,戏曲的"发生"往往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判断一种戏曲或剧种成熟,主要依据不是"甩掉高跷腿"的表演形态的变化,而应是声腔的成熟。据此,在河南曲剧史上,应重视自王凤桐至朱万明的戏曲声腔改革。  相似文献   

11.
正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养老,传承胶州地域文化,胶州市委老干部局倾力打造特色庄户剧团,积极推动庄户剧团活跃于镇村社区、老年学校、田间地头,让小剧团唱出大文化,成为胶州文化服务老年人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2.
李涯 《华章》2013,(27)
河南安阳曲沟抬阁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是曲沟人民逢年过节、庙会等传统节日中的一种仪式,更是曲沟人民特别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和群众自娱性的歌舞活动。这里的人喜欢它、热爱它,抬阁艺术已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城市化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曲沟抬阁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令人担忧。本文通过对河南安阳曲沟抬阁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曲沟抬阁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如何保护与弘扬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陈硕 《中国高校科技》2023,(Z1):155-156
<正>在当前高校笙演奏教学中,回归传统、向民间“取经”已成为推动教学发展和改革、实现民族音乐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趋势和途径。自20世纪50年代高校音乐教育步入舞台化和教学专业化发展以来,在笙曲创作、演奏技巧运用、音乐表现、教学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近20年的笙演奏教学实践中,由于过多地追求“先锋”和“时尚”,在很大层面上削弱了对传统地域音乐风格笙曲的教学。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缺少有关地域风格笙演奏教学的教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过于“求新”而导致对地域流派笙音乐艺术的忽视。上述原因导致笙演奏教学实践忽略了对传统音乐审美品质的追求,同时也不利于笙专业学生艺术、文化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 ,从阴柔婉约的格局氛围、浪漫诗性的传达和清隽淡远的神韵风骨等三方面透视吴越文化对“白马湖散文”的深层次影响 ,以期从地域文化和文学的关系上诠释该流派的成因及艺术特质、美学风范等。  相似文献   

15.
《童年泪》是现代女作家林蓝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儿童电影文学剧本。作者继承了"五四"知识分子关注现实、悲悯下层人民的创作传统,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河南农民抗争苦难、反抗压迫的情绪和愿望。同时,作品圆熟地运用反复与对比的艺术手法,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农村贫雇农以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成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那个地域的一部历史文献。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是作者童年感知与晚年艺术素养的充分融合,它借助河南方言、河南地域文化所达到的高超的艺术水准,是令人称奇的,可谓河南地域文学的奇葩!  相似文献   

16.
南阳大调曲曲牌《软诗篇》与河南板头曲之间在音乐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在板头曲内有一个以《软诗篇》为母体的体系。南阳大调曲的曲式结构、调式及风格特点对形成河南板头曲这一乐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清末戏曲改良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作为戏曲大省的河南戏曲改良活动逐渐展开,河南新剧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新剧团不仅演出和推广新剧,同样也改良旧戏,因其不同于传统戏班的全新形式,加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在民初河南戏曲改良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启蒙。  相似文献   

18.
古筝属于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也代表了中国音乐文化,古筝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代表流派有山东流派、潮州流派、河南流派、客家流派等等。从目前来看,古筝音乐分成传统与创作两种,筝曲创作过程中,可以将古筝与民族音乐相结合,促使文化和文化有效结合,进而实现古筝与民族音乐的碰撞。本文对不同阶段民族音乐和古筝融合特点作了分析,提出现代创作中古筝和民族音乐融合对策,为促进古筝创作和民族音乐之间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钢琴表演除了独奏之外,还有伴奏的形式。得益于优美的音色和极强的表现力,钢琴在伴奏曲中能够显著提高音乐的美感,让音乐获得更好的展示效果。舞蹈钢琴伴奏曲中不仅有音乐艺术,也融合了舞蹈艺术,音乐和舞蹈两种艺术形式合二为一,增加了舞蹈钢琴伴奏曲的节奏和旋律的表现力。在主题方面,舞蹈钢琴伴奏曲又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渲染,表现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旋律的画面感。  相似文献   

20.
郝军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6):126-128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演奏技法、风格特征。对传统筝派进行主要特征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在了解某一流派的同时,横向深层次地掌握其它流派所蕴藏着的内容,从而对古筝这门艺术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阂筝和客家筝派都是我国古筝重要流派的代表,由于地域和渊源关系既相辅相成又各异其趣。本章希望通过两个流派的演奏技法、音韵特点和演奏风格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阐述两个流派演奏中特点特色及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