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法则、现代风险社会和灾难教育创新是大学生灾难教育素质化的内在动因,推进其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责任伦理为大学生灾难教育素质化进行哲学解说和本体论建构,重构灾难教育的理论基底,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建大学生灾难教育素质化路径:以观念再造推行生命教育,以后果审视进行责任教育,以典型示范开展道德教育,以情境体验实施技能教育。  相似文献   

2.
守候幸福     
"做幸福妈妈,养快乐孩子"是我们每一位妈妈的愿望和追求。然而在写下"幸福"二字时,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马航失联灾难事件,撕心裂肺的痛让我们惊悸幸福与不幸原来挨得那么近,这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尤其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亲情和家庭,正像有网友  相似文献   

3.
地震慢慢走远,余震渐渐平息,从悲痛中慢慢抬起头来的人们,在以不同的方式审视着这场巨大的灾难和这份巨大的财富,我们注意到灾区外的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对汶川地震的教育价值做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开掘,而更令人欣喜的是,灾难使人成长,许多孩子正在因为这场地震发生着改变。我们摘选了其中的几个片段。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震撼着世界、震撼着每一个人,但灾区师生不屈的顽强精神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每一个人。面对这样一场巨大灾难,在悲伤之余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进入全面重建的时候,反思地震带给教育的启示是开展全面教育重建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们呼吁并倡议,把即将来临的新学年命名为“中国灾难教育年”(2003.9—2004.9),让学生认识灾难,了解灾难,学会面对灾难,提高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6.
灾难教育(磨难教育),即"灾难应激",是指当一个人处于突发灾难之时,如何作为才能尽最大可能避免生命遭到损害。真正的灾难教育不仅是关注灾难本身,而是通过灾难让人们对生命生活的反思更加深入,并且正确、科学、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挫折、痛苦和恐惧。  相似文献   

7.
赏识你的学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日读了《赏识你的孩子》一文(载于《中国青年报》),心中波澜起伏,不能自已,因为我们确实很少用赏识的目光凝视我们的学生。当前在我们的身边,赏识教育少之又少,几乎已经难见其身影了。教师对每个学生特别是对待差生,总喜欢用挑剔的目光去审视。对他们的“孩子气”行为轻则批评,重则罚,罚抄、罚站、罚跪……《中国青年报》的另一篇文章《报复与报答》所报道的事也足以让我们认识到体罚学生的严重后果———逃学、对抗!毫无疑问,教育失当所导致的灾难,将伴随学生的一生。而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赏识、善待学生,就是要发…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一起     
《当代职校生》2013,(5):F0003-F0003
每一次大自然的灾难,都是一场天地和人类意志的较量。灾难可以夺走我们的亲人,却无法夺走我们大爱无疆的感动: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却无法摧毁我们重建幸福的信念。这一刻,我们都是芦山人,让我们满怀希望,重拾信心,将爱心传递;让我们守望相扶,祈福芦山好运,雅安好运。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幸福应当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是在积极心理学幸福观下审视当今学校教育,会发现目前学校教育存在一些误区,突出表现为:错误的幸福观、缺少幸福的教育过程。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改进对策,这主要包括:让学生充分体验教育过程的幸福、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现状及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和总结当前国内外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现状,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我国的中小学经济教育,进而提出我国中小学实施经济教育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向丽 《师道》2008,(6):6-7
5·12汶川大地震,迄今为止,已夺取六万余人的生命,家园尽毁,万民同悲。震惊、感动、悲悯、愤怒,我们百感交集,我们寝食难安。灾难,让我们同心协力;灾难,也让我们警醒反思。  相似文献   

12.
灾难给我们太多痛苦的同时也绐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感动,我们被华夏儿女的凝聚力、富有爱心打动,被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私打动,孩子们美好的爱心再次让我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爱心”将永远是中国人最珍惜的应对灾难的法宝。  相似文献   

13.
哲人韦尔斯上个世纪初预言:人类历史将越来越成为教育与灾难之间的一场竞赛。言下之意,教育搞得好,我们可以战胜灾难;教育搞不好,我们可能被灾难的洪水所淹没。海瑞斯·曼讲得更加直截了当:“教育是我们唯一的政治安全。”注意,一个“唯一”,一个“政治”安全。阿富汗战乱连年,  相似文献   

14.
灾难给我们太多痛苦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感动,我们被华夏儿女的凝聚力、富有爱心打动,被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私打动,孩子们美好的爱心再次让我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爱心"将永远是中国人最珍惜的应对灾难的法宝。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空前凝聚。灾难中我们凝聚力量,灾难中我们学会坚强。中华民族表现出了超强的凝聚力,中国人又一次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正值花季的孩子永远地沉睡了,但在同一场灾难中,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所在的四川桑枣中学所有师生都幸免于难,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不懈的“生命教育”。这,让我们触动、让我们思考,生命不存,谈何教育!《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生命教育是这样定义的:“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让小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生命价值则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站在今天的教育视点上审察我国的基础教育,我们大多以国外的教育作为参照进行比较.于是有很多长短高低的现象让我们左顾右盼,就像把缅甸玉与和田玉进行比较,拿长江沙与沱江沙进行分析.比较教育学让我们能够打破保守、扩展视野,发现端倪、把握动向,然而比较的方式毕竟是就事物外部现象之间的审察,当我们以素质教育为教育的全方位视点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向内的审视.  相似文献   

18.
孟迁 《师道》2007,(3):1-1
从一开始我就要让自己体会,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自己必尽的责任,也是自我生命的进一步完善。早期教育只需观察、帮助、创造条件。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早期智力开发,  相似文献   

19.
突然来袭的汶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地震灾害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到:对付自然灾害。要以预防为主,如何预防自然灾害,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教育理应包括灾害教育,不包括灾害教育的教育无疑是教育灾难。“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的要求采取适当措施使公众进一步认识减灾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训练和其他办法,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如今,大地震周年即将到来。地震所带来的巨大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全民抗震救灾的仁心大德、灾后生活及心理重建的延续性需求,并没有让这场大灾难只是以过去时的方式存在,而是在以完成进行时的方式存在。灾难不应该只是灾难,而应该是教育,尤其是生命教育。因为生命从来不曾离去,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对生命有更多的思考与体会。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矣注每一个个体生命,关注个体生命的身心和谐,实注个体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注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注生命本身的品质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