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尤为突出,主要有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等。通过她们的悲剧命运,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也说明个人反抗的无力。表现出鲁迅先生对于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被压迫被损害的妇女的深切关心和同情。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呐喊》,《彷徨》两个小说集中,深入描写了各种不同的妇女阶层。在众多的妇女形象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祝福》、《伤逝》、《离婚》中刻划的祥林嫂、子君、爱姑这三个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在鲁迅描写的妇女形象中,受封建压迫之重,摧残之烈,莫过于《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从她身上,集中反映了旧中国千千万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相似文献   

3.
爱姑是《呐喊》《彷徨》人物画廊中唯一向封建伦理关系宣战的非知识分子形象。在与夫权的抗争中,她有着强烈的反抗性。然而这种反抗却是自发的、盲目的,关键时刻又是软弱的,坚持了三年的抗争最终失败了。这是鲁迅作品中继祥林嫂、单四嫂子之后又一个悲剧性的妇女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标志着鲁迅反封建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祝福》、《离婚》、《伤逝》中深刻剖析了祥林嫂、爱姑、子君等身世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不同女性共同的命运悲剧.这些女性或多或少都对封建礼教进行过反抗,但最终还是“回归”自身封建思想的“牢笼”;而封建势力的强大,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鲁迅先生在一个世纪之前所探寻的女性问题如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再读鲁迅作品对我们思考今天的女性问题仍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前,鲁迅怀着对中国妇女命运的深深关注,以及子君就是她们中的典型代表。本文,笔者以这四个人物为例,的封建制度是她们痛苦的真正根源。塑造了一系列女性悲剧形象,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分析了造成她们各自悲惨命运的不同原因,揭示出腐朽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用饱蘸血与泪的笔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礼教桎梏下的悲惨女性世界,塑造了旧中国的妇女形象,祥林嫂(《祝福》)、子君(《伤逝》)、单四嫂子(《明天》)、爱姑(《离婚》)……,无不倾注了鲁迅先生对女性命运的深层思考,而《离婚》一文围绕着爱姑的离婚风波折射出作者一以贯之的民族国家之思。  相似文献   

7.
提起鲁迅的小说,不能不提及这三位女性:《祝福》中的祥林嫂、《离婚》中的爱姑、《伤逝》中的子君。 我之所以称她们为“女性”,是因为她们和传统的“女人”是有所不同的。从文化层面来看,“女人”这一概念,由于千百年来的父权制道德标准的锤炼和渗透,已经具有了沁入人们意识、灵魂乃至日常机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反映妇女问题的小说中,主要塑造了单四嫂、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四个妇女典型。这几个形象既是独立的,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拟通过分析这四个妇女形象,揭示旧中国劳动妇女从麻木到觉醒到反抗的斗争历程,并从中了解鲁迅先生对旧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进程。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鲁迅代表作中祥林嫂、单四嫂、爱姑、子君这几个妇女典型形象的分析.剖析鲁迅对封建社会妇女境遇的解读,以及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祝福》、《离婚》、《伤逝》是鲁迅二十年代中期创作的三部反映中国妇女命运的小说。三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善良勤劳的祥林嫂,还是大胆泼辣的爱姑,或是果敢又脆弱的子君,都给人留下了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作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妇女,如何才能从封建势力的重压下得到真正、彻底的解放?(-)《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淳朴、善良、本分的农村妇女,丈夫死后不愿再嫁,便逃到鲁镇帮佣,只希望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最起码的生活权利。因此,当她暂时做稳了奴隶,“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地劳…  相似文献   

11.
再现鲁迅笔下祥林嫂、单四嫂子、爱姑、子君四位旧中国女性的悲剧命运,以此为基础,对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制度对旧中国女性的残酷迫害;进而揭示鲁迅对旧中国女性问题进行深刻思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鲁迅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一生致力于对国人灵魂的冷峻剖析和人的命运、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妇女问题尤其给予了深切关注。祥林嫂、爱姑、子君这些看似身世经历、处境教养、思想追求迥然相异的女性,然而,在她们深层的思想命脉中,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惊人的相似:都曾对自己的命运有所反抗,最终却接受并顺应了现实社会对妇女的角色规范。其悲剧有着复杂的社会内蕴、文化根源和心理因素:对封建专制权威神圣的恐惧,源于无意识无主名杀人团的威逼、妇女传统角色意识和奴性心理。鲁迅在艺术手法上突破传统小说情节和人物言行描写的表现方式,采用不同人物的对照,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对比,人物言与行、表与里、情绪涨落变幻对比,人物悲剧命运与喜剧氛围对照,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悲剧女性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按话语能力的拥有和失落可分为两类:失去话语能力的子君和祥林嫂等弱女子,她们的命运是被弃和死亡;拥有话语能力的爱姑、七斤嫂等泼辣女性,她们活得看似恣睢实则虚弱,她们话语能力的取得是以其代表夫权的丈夫的存在为前提的,但她们话语的锋芒却往往指向其丈夫。而阿金则是这类女性在洋场的怪胎。  相似文献   

14.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笔下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她勤劳、善良、正直、本分,可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却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由人变成了鬼,然后在人群中消失。鲁迅先生借祥林嫂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读《祝福》我们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潸然泪下,却也为她那难能可贵的本能的反抗意识高声赞叹。也许祥林嫂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反抗封建礼教的第一声炮响,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5.
刘娟  王晓凌 《现代语文》2007,(9):102-104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与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通过对这两位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作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文化因素,即清教主义和封建礼教固然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她们自身的思想局限也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她们思想的局限主要体现在她们的反抗都有着主动维护旧传统观念的特点,这种思想的局限性更使她们的命运格外的悲惨。  相似文献   

16.
林香扬 《成才之路》2010,(16):74-75
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是鲁迅塑造的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女性,小说对女性形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揭示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鲁迅把“妇女解放”这个问题放在社会解放这个社会思想大课题来进行探索的,即社会解放了,妇女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 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论稿中》写道:“祥林嫂以自己全部的精神力量,默默地抗击着封建制度对她的摧残。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是塑造女性形象的能手,他的笔下,祥林嫂、子君、爱姑等都栩栩如生,各具风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有多篇鲁迅作品。为使鲁迅作品教学有趣而深入,本文试选择几个女性形象进行简要剖析,作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课题供同行参考。 鲁迅从小就目睹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命运之凄惨,同情她们不幸的遭遇。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中体验到了女性的悲哀和挣扎,也以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深刻的洞察看到造成她们身心悲剧的深层的文化根源。他用自己悲愤的笔触塑造了各种不同的妇女形  相似文献   

19.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  相似文献   

20.
娜拉与子君是易卜生、鲁迅两位作家分别在其作品《玩偶之家》、《伤逝》中塑造的个性鲜明的两位女性形象。两位作家身处两个国度,其写作背景、写作风格、文化色彩等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就是在这国度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背景下,两位作家都借描写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冲突来表达女性的悲剧,进而揭示出两位女性在悲剧过后的不同抉择。娜拉与子君都有着善良而诚挚的心,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但是在爱情受到考验的时候,她们的丈夫都暴露出了自私、冷漠的真面目。面对爱情的背叛,娜拉与子君也都愤然出走,但是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反抗方式。娜拉可以称为"妇女独立宣言"的代言人,她不但通过语言,而且用决绝的行动发出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人的呼声;而子君则是一个勇敢而悲壮地倒在女性革命征途中的女战士,她默默接受,不加选择以至于被人所弃甚至丢掉性命的结局。本文通过对娜拉与子君的比较,剖析妇女解放的道路问题以及对读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