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身体是每个人自我的标志性特征,身体意向涵盖了个体对自己身体特征、外型容貌的客观认知与了解,以及主观层面的评价和感受。对身体意向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关系到青少年心理层面能否健康发展;对外表吸引力的肯定程度,是青少年建构身体意向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有效预测其同伴互动关系发展的主要考察因素。偏见和歧视、社会影响和人际知觉共同影响和作用于青少年身体意向的建构。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积极发挥德育的功能,正视大众传媒和重要他人的效应,审视"多数的无知"的消极影响,消除"偏见"与"歧视"引发的态度问题,引导青少年获得客观全面的自我认同、积极正向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扩展版对手语能力的描述,提出我国通用手语等级标准的总体框架。该框架将手语能力分为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3个部分,设置5个手语能力量表,分别为词汇能力量表、语法能力量表、表达内容量表、表达效果量表和社会语言能力量表。量表的级别在初步确定的"三级六等"的基础上,每个等级增加半级,以满足不同手语使用者的需求。对手语能力的考查,建议灵活使用多种方式,从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2个方面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四所特殊教育学校的316名聋生和160名使用手语教学的教师进行手语使用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生主要使用的手语类型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两类手语并用"、"中国手语"和"地方手语";聋生主要使用"地方手语"的比例及其水平高于教师;教师主要使用"中国手语"的比例及其水平高于聋生;职前学习和同事教授是教师学习手语的主要途径;教师、师生、聋生之间的手语使用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聋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影响了师生及聋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影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对制定"通用手语"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4.
汉语手语语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了解释和分析聋人书面语使用中词汇量少、句子成分省略和颠倒、不使用修饰成分等语言现象。本研究在理论语法、教学语法和中介语法的指导下,把10个聋人手语故事分解为1757幅静止的手语照片、对比聋人的书面语提出了手势词语、表情词语、聋式词语、身体词语、口型词语等概念,指出聋人手语中聋式词语、表情词语、身体词语和口型词语缺失是造成聋人书面语言中词汇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手语的句法特点对聋人书面语中的句子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手语象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中国手语里的207个斯瓦迪士核心词建成语料库,然后分析研究象似性在中国手语词汇层面的表现和特点。总结出七种象似手段:直接表达、用手表达所指的形状、用手表达所指的动作、用身体表达所指的动作、从其他语言系统借词(比如汉字、汉语拼音)、用辅助口语的手势表达、通过创建一个相关情形表达。有一小部分词象似性不明显或根本看不出象似性。中国手语虽然展现出丰富的象似性,却依然表现为象似性和任意性的连续体。  相似文献   

6.
以汉语和手语对比为研究方法,以手语培训教材《中国手语实用会话》为样本,对聋人手语会话省略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聋人手语会话省略具有两大特征:第一是手语表达的特殊性,汉语的一些词语手语并不直接通过手势表达,而是通过方向、运动、空间布局、手指指点、表情体态完成特殊表达,实际并未省略,具有特殊表达的特点;第二是相对空缺性,汉语中一些词语,手语中并不存在,形成相对省略,具有空缺性的特点。基于此,聋人语文教学应明确手语语言特点,加强聋人对手语的学习,运用对比语言学方法。以汉语和手语对比为研究方法,以手语培训教材《中国手语实用会话》为样本,对聋人手语会话省略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聋人手语会话省略具有两大特征:第一是手语表达的特殊性,汉语的一些词语手语并不直接通过手势表达,而是通过方向、运动、空间布局、手指指点、表情体态完成特殊表达,实际并未省略,具有特殊表达的特点;第二是相对空缺性,汉语中一些词语,手语中并不存在,形成相对省略,具有空缺性的特点。基于此,聋人语文教学应明确手语语言特点,加强聋人对手语的学习,运用对比语言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卿 《文教资料》2014,(28):44-45
聋人自然手语中的非手控特征,即身体各种姿态和面部各种表情等非手势上的动作和变化,是手语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其除了具有健听人在交流时传递情感态度之外的作用,还具有强大的语法功能:表达不同的句式、词性、语气语调、陈述对象等。  相似文献   

8.
每个单纯的手语词由4个视觉要素构成,即手形、位置、运动和方向.各种自然手语表达方式的差异,均是因这4个要素的不同而产生,这些差异受到手语词使用频率的影响.通过分析西部地区7名聋人大学生表达的195个常用词的手语录像视频资料,结果发现: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越高的词汇,在自然手语的表达上越趋于相同,尤其是手形和方向要素的差异明显随词汇使用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北美聋人使用的美国手语作为人类语言之一有着与其他语言许多的共性,同时,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空间语言,它也有着不同于有声语言的表达特点和语言特性。它不仅通过使用手势符号表词达意,还借助头部、面部表情和上身体态的变化辅助表达更为细腻的情感、语言和语法意义。美国手语中对时间信息的表达更是体现了其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性。通过对美国手语时间信息表达方式较为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探究其作为视觉空间语言所体现出的语言表达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7-15岁聋生心理理论发展的特点以及对其心理理论发展产生影响的各因素.方法:采用<聋儿手语能力评价表>、意外地点任务和误导图片任务对138名7-15岁在校聋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聋生的心理理论发展没有显著差异;先天手语聋生在7、8岁时已经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而后天手语聋生约在11岁时获得心理理论能力;年龄、手语能力、家庭等因素对聋生心理理论发展产生影响.结论:先天手语聋生和后天手语聋生在心理理论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年龄、手语能力和聋生的心理理论发展都有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身姿语言、手势语言、眉目语言这几个方面来对红楼世界中的女性体态作个归类,并对体态含义进行了分析,透视作品中体态语所包含着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初步探讨了体态语在《红楼梦》研究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Specialized psychotherapy for deaf people in the Dutch and Western European mental health systems is still a rather young specialism. A key policy principle in Dutch mental health care for the deaf is that they should receive treatment in the language most accessible to them, which is usually Dutch Sign Language (Nederlandse Gebarentaal or NGT). Although psychotherapists for the deaf are trained to use sign language, situations will always arise in which a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is needed. Most psychotherapists have the opinion that working with a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in therapy sessions can be a valuable alternative option but also see it as a second-best solution because of its impact on the therapeutic proc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our years of collaborationship as a therapist and a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If this collaborationship is optimal, it can generate a certain "therapeutic power" in the therapy sessions. Achieving this depends largely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therapist and the interpreter, which in our case is the result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our experiences during the last 17 years. We analyze this special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which has several dimensions and recurrent themes like, the role conception of the interpreter, situational interpreting, organizing the interpretation setting, or managing therapeutic phenomena during therapy sessions.  相似文献   

13.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审美的语言活动,它是以一种变异的超普通语言的手段来创造出生动可感的意象而实现其审美功能,完成其艺术效果的。一切语言材料到了艺术语言中都要经过艺术的熔铸和加工,使之为创造艺术形象服务。古人所说的“立象以尽意”,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化的途径。人的精神美质,情感美质,只有通过“立象”的过程,也即艺术化的过程,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在纷纭的世象中,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把握至美,外化于形,于是,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玩味不尽的美的语言世界--艺术语言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语象"作为显现在语言中的图像,是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文学作品具有图像感的一个桥梁。艾特玛托夫在小说创作中,主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语象",利用白描、比喻、象征这几种修辞艺术生成语象,使得小说极具画面感,有了一种图像般的审美特征与审美效果。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正是因为对"语象"出神入化的运用,而使其小说得以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5.
聋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纵观一百多年来我国聋教育发展史,实质上是聋校语言教学法的发展史。从"口手"之争到"多元化"聋校语言教学法的提出,可以清晰把握我国聋教育理念从效仿移植西方到自我创新的发展演变,对深化我国当前聋教育改革,引领我国聋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Campus slang, a variation of social speeches recessively spoken by the youth occurs, survives, develops and changes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Being a special social sign of language, it reflects the state of social conventional culture and the youth’s recessive mental traits and value orient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slang of common concern in the world of communities, schools, families and media can be passed down and integrated positively, vividly and culturally into regional dialects and national linguistic culture  相似文献   

17.
This cross‐sectional survey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 between mental imagery (i.e., seeing images of a story ‘in the mind's eye’) and perceived self‐competence in reading.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a group of seventh‐grade to ninth‐grade students in the prevocational educational track of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Netherlands and their parents. Results showed a moderate relation between mental imagery and self‐competence beliefs, also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 Examina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revealed that girls outperformed boys in self‐competence beliefs. Furthermore, boys perceived themselves as better readers when their parents had higher mental imagery skills. No direct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parents' and adolescents' mental imagery skills.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parents and teachers may need to be mad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imagery strategies as it may enhance the reading experiences of boys as well as girls.  相似文献   

18.
艺术语言的审美体现了审美活动的情感的思维形式,它是发话主体一种特异的审美发现。它是一种自然的表情语言,使言语脱离木讷之气,瞬间鲜活灵动起来;它是发话主体自然的心象形成,所以艺术语言之兴,关键在于取象,使之升华为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9.
在聋校课堂上教师使用文法手语教学出现信息交流不顺畅、答非所问、传播信息错漏、传播信息效果异化等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一些现代汉语词汇在编码为文法手语的过程中出现部分信息流失;文法手语不完全符合聋生的思维规律和交流习惯;聋生要理解、掌握文法手语,需要一个学习过程;文法手语词目数量有限,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汇中只有一小部分有对应的文法手语;手语具有信息传播物理空间局限性;聋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手语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反思传统聋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聋校语文教学法———通过手语和汉语互译训练,帮助中高年级聋生提高汉语书面语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为:聋童的第一语言是自然手语,聋校语文教学应当从二语习得理论中借鉴方法;明确聋童的汉语学习实质上是从自然手语到书面汉语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严格区分自然手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