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重大责任,深刻认识时代精神的核心内涵,正确把握时代精神的本质要求,科学选择时代精神的教育路经,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尽快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八荣八耻”是我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将“八荣八耻”引入校园德育与心理教学之中,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一个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从实践层面比较与分析中关两国高校德育模式建设的异同,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具体说来:一是在德育理念上,坚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二是在德育内容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在德育环境上,采取优化与开发并举;四是在德育方法上,注重统一性和多样性融合。  相似文献   

4.
深入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做为实现高校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能部门,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是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德育效绩的航向标和指示灯。  相似文献   

6.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每个大学生的头脑是高校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高校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既是应对多元挑战的现实需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内在需求和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需求.为此,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融入的首要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融入的主题主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融入的本质内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融入的重要体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路径选择上,健全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根本保障;弘扬大学文化是力量之源;加强高校党建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之一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其核心要素。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具有重要价值。要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去大力弘扬与培育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根本,是新的历史时期引领高校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提出了理论要求: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积极倡导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为高校干部队伍思想作风指出了实践路径:加强理论学习;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10.
情商培育与德育的分离,是当前学分制下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情商培育与当代德育的融合是学分制下高校构建“以人为本”德育理念,实现“占有式德育”向“生存式德育”转换的内在要求。情商培育是实施情感教育法的本质要求,有助于拓宽学分制下高校德育的实践途径、丰富德育方法论研究.是学分制下高校德育走出实效性低下困境的现实之维。  相似文献   

11.
方小培 《中国德育》2014,(11):69-70
正地理课程承载着重要的德育功能,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地理德育是学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育应以育人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重点,着力突出地理德育内涵,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一、地理德育目标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概括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1986年颁布的地理教学大纲提出了"要进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高校担负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思想学术自由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发挥社会主义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服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时代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强调的集体意识和爱国奉献;改革开放时期注重的开拓创新和锐意进取;新世纪新阶段的“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一直是时代精神的内涵,而其外延则呈现出丰富的内容.时代精神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全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其内在关系是既有机统一,又层次分明。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课程现状及其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德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政治参与能力.其目标体系一般包括五个方面: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目标.高校德育目标的这一定位,已经确定了高校德育内容的基本框架.思想品德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大学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该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发挥自身优势.重视和加强高校德育课程的建构,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着眼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如何正确定位,是落实德育首位的关键,又是回应时代挑战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为新时期高校德育确立了新的战略方向,只有在全面理解“三个面向”对高校德育的内在要求的基础上把握德育的正确定位,才可能逐步推进德育科学化的进程,才可能在新时代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二者内在一致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体要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改革创新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高校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高校外部德育环境,要求我们对当代高校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高校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当代高校德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进行高校德育创新,实现“学校人”与“社会人”的同构。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完美地结合了中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了明确而清晰的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