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世鹏 《文教资料》2020,(2):139-141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问题,目前有多种解答。无论哪种,都不可忽略海外孔子学院管理方式对师资问题的影响,不可忽视海外孔子学院在解决师资问题中的作用。本文从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问题、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培养两个方面,论述改变海外孔子学院对汉语教师及志愿者的管理模式,是缓解师资短缺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潜在高端人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从2004年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成立到现在中国已经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0多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可体现中国的"软实力"并且能帮助更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在美国至少需要5000个汉语教师,可实际上仅仅只有500个教师,可见孔子学院是相当缺乏师资的,中国需要培养更多的教师和自愿者到国外从事教学.本文将分析孔子学院的师资状况并根据海外孔子学院的需求寻求我国外语专业学生教学的突破点.为学生就业发展找到新的出口.  相似文献   

3.
孔子学院与海外汉语师资的本土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师资本土化建设,是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有利于解决“汉语热”中普遍存在的师资短缺问题,有助于实现汉语国别化教学,也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应积极采取措施,提供各种层次和形式的教师培训,积极支持本土化教学探索,增强与当地教育资源的沟通与合作,从而推进师资本土化建设,并且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4.
汉语势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云南区位优势明显,应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好机遇,大力进行汉语国际推广。通过对云南目前留学生招生现状、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状况以及对外汉语师资培养情况调查发现,云南汉语国际推广发展水平不一,孔子学院数量有限,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云南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借助孔子学院的桥梁作用,高校之间形成合力,与国外高校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汉语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5.
随着汉语热在西非的不断兴起,西非的对外汉语教师紧缺问题日趋严重。以利比里亚孔子学院汉语师资培训为例,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加强培养本土汉语师资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文化意识能力、研究能力,从而使西非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真正面向西非、扎根西非,成为一支持续稳定的高素质的汉语教学队伍。  相似文献   

6.
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过程。孔子学院作为中华文化海外推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精神面貌与大国风范。以孔子学院为例,分析指出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意义、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主要途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创新路径,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建设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的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的制度建设,应当通过设置受众研究、独立运行、质量监控、年度评价、师资投入、盈利投资以及多方参与等机制,加强与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配套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文件,制订《孔子学院建设和国际汉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等,有效推进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新师资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2008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在全国建立的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培训国内外国际汉语师资并承担相关科研项目。成立五年来,在主任许嘉璐先生领导下,基地先后开展了汉语国际教育擘业硕士培养、国内外各类国际汉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全球"汉语热"的高涨,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但合格汉语教学师资的缺乏却成为目前最大的发展瓶颈,而现有的师资培训体系也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师培训的理念、内容,构建全方位的师资培训模式,从而保证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歌德学院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德语文化活动的机构,孔子学院为我国在海外设立并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通过总结歌德学院在我国推广德语及德国文化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之上,结合孔子学院在德国发展的现状,从法律地位、经费保障、师资力量、校际交流和文化介入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孔子学院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后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淡化官方色彩;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改变孔子学院大把撒钱的印象;培训高质量的师资;更加重视网上教育.  相似文献   

12.
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介绍中国文化为目的的非营利教育机构,它满足了海外学习者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迫切需求,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孔子学院的数量已经达到200所,遍布五大洲6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推广汉语的最重要载体。鉴于汉语国际推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对孔子学院三年来的发展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梳理,发现目前孔子学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汉语基础课程不能满足国外学习者的职业需要,二者在衔接上的不对称表现在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本文就这方面问题提出对策,并展望海外汉语职业培训未来的发展,希望孔子学院成为未来中国职业技术培训开拓海外市场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3.
师资培养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孔子学院有了快速的发展,随之带来的师资短缺和良莠不齐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东南亚地区孔子学院为例,分析其师资情况的主要特点,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培训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现有的对外汉语师资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全球汉语学习市场的需求。分析了国内和海外汉语师资现状,探讨汉语全球推广背景下的国际汉语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传播型"培养模式(既能传授汉语知识,又能传播中国文化)的实施途径和能力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汉语教学走向国际化需要汉语二语教学理论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扩展与完善,尤其需要发展针对海外青少年汉语教学的理论。近几年,随着大量汉语教师走出国门,赴海外进行中小学汉语教学,师资培训与培养的实践使汉语二语教学得以完善并发展。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师"请进来"进行汉语教材培训也形成了海内外汉语教学之间的互动,为国际汉语教学共识的达成提供了有益的客观条件,加快了汉语教学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王妹妹 《文教资料》2011,(10):197-198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学习汉语的热情日益高涨。为了较快满足世界各国这种学习需求,让外国人能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我国相继推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国际推广的办学模式.其中孔子学院便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全球“汉语热”的大背景下.孔子学院建设的推进过程非常快。但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孔子学院也遇到了许多瓶颈问题,如师资不足、办学场地不足。以及学生分散等问题。本文试图从网络教学的特点看其在孔子学院发展中将起到的重要作用。以给孔子学院的发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7.
华文教育专业的定位与海外华文师资素质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华文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科。本文对该专业的定位和海外华文教育对师资素质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虽然该专业设置对缓解海外华文教育的紧张局面尚不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海外华文教育的长足发展却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有利于海外华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海外对汉语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华文教育师资培养的复杂性,由此引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和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适应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需求,孔子学院近年来也迅猛发展。笔者对海外孔子学院开展的意义、发展历程和发展背景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对海外孔子学院发展中的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促进其继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车正兰 《考试周刊》2014,(12):158-159
语言推广是一个国家提升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请进来、走出去"是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目标。本文从来辽留学生情况、师资情况、教育资源及教学现状、孔子学院建设等方面对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现状及瓶颈问题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0.
昌灏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1):23-31,98,99
追溯孔子学院自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其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迅猛而有序,海外分布日益广泛且相对集中;二是师资培训渠道与队伍结构呈多样化特点;三是教材建设从标准化转向国别化、本土化,种类日趋丰富;四是办学模式日趋多元。在孔子学院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了国内外对其性质、动机、发展速度、规模、教学内容以及经费的质疑。孔子学院应继续加强教师、教材和教学法建设,努力深化合作内涵,提升自身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