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常熟文人的诗文创作,在整个明朝代不乏人,到了晚明则更显光耀。明中叶的桑悦、徐恪及晚明的顾大章、瞿式耜都有好诗传世。顾大韶的小品文,瞿式耜的政论文、家书,瞿昌文的纪行文也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晚明大山人陈继儒化性格的构成有极其丰厚的土壤。晚明社会思潮与生存环境对化心态的影响使陈继儒具有圆通的处世哲学、强烈的忧患意识、严格的道德自律和清醒的审慎心态,从而构成了他独具有性的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陈继儒是晚明大山人,小品文大家。他对晚明小品的兴起、发展、风格、价值都有精到的理论见解。他的小品创作注重对凛然正气的张扬、真情至性的崇尚、个性自我的肯定、闲逸生活的追摹,意象淡静典雅,语言整丽细婉,意境清逸放旷,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晚明江南,园林作为一种承载人生追求的综合体,存在于文人生活之中。嘉兴词人作品对园林的抒写,反映了晚明文人特定的人生追求,即返归自然的居所追求,陶然隐趣的精神追求以及诗酒书琴的行乐追求。  相似文献   

5.
陈继儒是晚明时期著名的文人,幼颖异,能文章,却在29岁时自愿放弃了科举,这不能不引人深思。本文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江盈科与袁宏道均为晚明公安派的主将,他在诗文理论及创作(尤其是寓言)方面,成绩卓著。黄仁生博士整理《雪涛阁集》,是一项值得称道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女性是晚明名士潘之恒的主要写作对象。他对女性的审美从道德、才艺和外貌三个方面展开。通过他的女性审美观能够看出明代节烈风气的盛行、晚明文人集体征色活动的时尚性以及青楼曲艺的繁荣。同时这一审美观还体现出晚明风尘佳人独特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当时文人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对女性角色功能的多角度认识,及其对女性才能的肯定,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元代诗文创作虽无大的建树,但仍然对明代诗文产生深远影响。明中期在诗文创作上为革除时弊,挽救文风,众多文人提倡古代的风雅精神,然各有变化。在元代诗文理论及创作实践的影响下,明代的文学理论以辨证接受的态度,对前代文学取长补短,并从创作实际出发,构建新观念新理论,从而作出卓越的建树。  相似文献   

9.
晚明袁宏道一生追求闲适自由,其思想性格及晚明特殊的时代背景促使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袁宏道闲适思想可以上溯到佛道两家,同时历代著名文人对他疏放闲散性格的形成亦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包括"竹林七贤"贵适意的生活观、陶渊明的退隐思想、白居易的知足保和心态等等,这些对袁宏道闲适诗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范渊是明中期桂阳(今湖南汝城)籍文人,行为高洁,享誉当时,又擅诗文创作。由于其别集早佚,文献无征,学界不能对其生平、交游及文学成就展开研究。论文从有关文献辑录出范渊诗歌15首,且予以校证。并通过蛛丝马迹的文献记载对范渊生平及其与"前七子"等文人的交游情况作出考证研究,以为范渊是明中期诗文复古运动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11.
范渊是明中期桂阳(今湖南汝城)籍文人,行为高洁,享誉当时,又擅诗文创作。由于其别集早佚,文献无征,学界不能对其生平、交游及文学成就展开研究。论文从有关文献辑录出范渊诗歌15首,且予以校证。并通过蛛丝马迹的文献记载对范渊生平及其与"前七子"等文人的交游情况作出考证研究,以为范渊是明中期诗文复古运动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12.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前期的诗文理论是其全部诗文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是反对摹拟,主张通变,一是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李贽与安徽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对整个中国的哲学与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李贽与安徽的关系,从他对安徽历史名人的评价、与晚明时皖籍文人的交往来探讨他们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之诗文传到朝鲜后,朝鲜文人以阅读其诗文、次其韵等方式表达了对其作品关注和欢迎,同时也对他的诗文及理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批评。多数人对他的复古理论、创作风格、总体成就持赞誉态度,肯定其在明代文坛的领袖地位,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理论和创作提出指责。虽然朝鲜文人的评价多受中国文人的影响,但这些褒贬不一的批评是对中国李攀龙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对李攀龙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娅 《鸡西大学学报》2014,(5):89-90,93
在晚明小品的创作大家中,张岱诗文兼擅,他将自己诗歌中的精神内涵和表现手法充分融入小品文的创作之中,"以诗为文",使小品文饱含了诗性特征。以《陶庵梦忆》为范本,探讨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岱针对晚明文坛因袭模拟的弊病提出诗文创作需有“冰雪之气”的审美理想,即要求作品有主体精神灌注其中,艺术上清新空灵、气韵深厚。他追求“独立不倚,别出手眼”的创作个性,显示出他作为文学家的自觉和定见。在文学批评方面他亦坚持批评家需要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张岱小品文以空灵晶映、率性自然著称,而其诗兼具慷慨激昂、雄浑悲壮、劲折奥衍、古朴平实之风,其诗文创作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反映了他的辨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晚明吴越风俗与戏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吴越地区的戏剧演出与戏曲创作一样 ,都因文人的参与而呈现出繁盛景象。这一地区的市民文人 ,在民俗节日的娱乐活动中展开戏剧传播 ,扩大了戏剧的影响。他们面向民众组织戏剧演出 ,展示艺术才情 ,影响戏曲的创作、表演和欣赏 ,进而使文人戏剧成为风俗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禅与诗的融汇发展到宋代,达到了顶峰,文人和僧人的交往也愈加频繁,出现了文人僧侣化和僧侣世俗化的倾向。禅人以诗寓禅,士人以禅入诗,使盛唐之后的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气象。其中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在这方面成就最为突出,他不但自觉地接受禅宗思想,而且他的诗文理论、诗词创作中无不深深刻上了禅学影响的烙印,以致影响了整个江西诗派,并成为后世几百年来评论家争论不休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禅与诗的融汇发展到宋代,达到了顶峰,文人和僧人的交往也愈加频繁,出现了文人僧侣化和僧侣世俗化的倾向。禅人以诗寓禅,士人以禅入诗,使盛唐之后的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气象。其中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在这方面成就最为突出,他不但自觉地接受禅宗思想,而且他的诗文理论、诗词创作中无不深深刻上了禅学影响的烙印,以致影响了整个江西诗派,并成为后世几百年来评论家争论不休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绍兴文人辈出,无不好酒,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酒文化成为绍兴古诗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旨在通过选取典型的绍兴名士的诗文来探讨绍兴古诗文中的酒文化,以拉近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