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河下游断流形势越来越严重 ,给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 ;黄河断流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必须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断流形势越来越严重,给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的工农区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黄河断流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必须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3.
从已发掘的契约文书、碑刻资料来看,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油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代以来对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主要表现在茶籽、茶油及油茶林的商品化,油茶承载着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人们对油荼林的保护十分重视.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可为新时期清水江流域乃至贵州其他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孙赫 《文教资料》2015,(2):56-57
三姓副都统是清代长期管理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民族的行政区划,同时也是贡貂赏乌林制度的主要执行机构。然而,在清代相关档案文献中对三姓副都统设立初期的辖区范围记载存在混乱。通过研究论证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是经过二十年左右时间才划归三姓副都统管辖,而贡貂赏乌林制度又是在辖区范围划定二十多年后才完全归三姓管理。三姓副都统辖区范围的沿革与贡貂赏乌林制度归属的变化相互影响,但不同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近两年来在天柱实施田野调查所获之碑刻的解读,发现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自明初逐渐步入王朝国家系统而"易刀剑而牛犊,易左衽而冠裳"之后,教育作为"王化"统治策略之一,备受王朝国家的重视,同时,作为身份改变的一种途径,学校亦备受民众之欢迎。因而,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的教育在国家与民众的互动中发展尤为迅速。在运用碑刻史料对明清时期天柱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细致的梳理时,发现其教育范围涉及县学、书院、社学、义学、私塾以及清末的新式学堂,同时,碑刻资料也像我们活生生地展现了各级学校在筹集办学经费中的艰辛与困境。通过对明清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的教育状况的描述与分析,或可为当代教育提供另一种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在一年中某一个特定的时期总是出现某种天气特征,成为一种地方性的气候.最熟知的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此外华西秋雨和巴山夜雨虽不及梅雨的知名度高,但也是非常典型的地区性气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黄河下游干流断流频数增加,断流历时和河道长度不断增加,对下游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系统和工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缓解其不利影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治黄科技信息》2000,(4):14-15
1999年1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是黄河实施水量调度后的第一个完整的调度年。调度期内,在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下游沿黄地区又遭遇特大干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不利形势下,基本满足了沿黄各省区计划分配水量的供给,最大可能地兼顾了水利枢纽的发电效益,兼顾了国家重点在建工程和下游防洪工程施工用水要求,同时实现了黄河下游不断流。这也是自1991年以来,在此时段内黄河首次未断流。  相似文献   

9.
针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首先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基础、社会信用及金融资源三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水平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差异明显,从下游地区到上游地区逐渐降低,下游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远高于上游地区。最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经济结构、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和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还记得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灾吗?洪水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了。黄河河水变黄,下游变成地上河也与水土流失有直接关系。让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吧!  相似文献   

11.
李□的《黄河东流去》是对黄泛区流亡农民生活的真实描写。其中的女性形象“爱爱”性格鲜明,极具特色。本文从爱爱的性格、她对于爱情的希冀而环境却不允许以及其母老清婶只顾物质,对女儿精神方面漠视,硬行施予压力等多个角度分析该人物悲剧命运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滩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下游的广大滩区,是由于黄河数次的泛滥以及过水,逐渐淤积造就的.很多年以来,滩区一直重复着被淹一退水一再淹没的过程,致使滩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根据黄河中下游洪水水位变化规律和特征、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特点,以及滩区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黄河下游滩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新世纪、新的形势下,下游滩区发展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在简介长江中下游河道概况基础上 ,简述了河势控制地质观和河势控制工程在长江治理中的地位 ,重点讨论了河势控制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提出了河势控制工程地质研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16.
黄河三角洲文化源远流长 ,其产生的时限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三代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 ,灵活务实是其基本的特征 ,并对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黄河三角洲隶属齐国及秦大一统后 ,作为区域性文化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用模糊数学的二级综合评价法,对1999年枯柯河四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治理该河流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互动与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地域相近、资源禀赋和产业同构等现象是制约其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瓶颈。区域分工与合作会带来区域利益的增进,经济区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区域间互动与合作。而政府间的非合作博弈等原因导致了彼此间的合作障碍。构建区域间政府合作的互动机制和产业合作机制,对实现三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自先秦时期即已产生的商业贸易活动历秦汉而不衰。唐宋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商业贸易场所。明清时期,产生了专业性的棉花、紫草与牲畜市场,出现了促进买卖双方交易的中介机构———牙行,长山县周村镇与齐东县城发展成为与湖北汉口、广东佛山齐名的商业城镇。但黄河三角洲古代商业没有退脱地方化与封闭性的特征,属于封建小农经济范畴内的余缺调剂性质。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三角洲之一。草地是本地区主要自然植被类型。芦苇群落、白茅群落、獐茅群落和盐地碱蓬群落是该草地的4个基本类型。本文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及其环境因子特征。草地的平均年产草量可达2000 kg/hecta。将放牧区与割草区分开、控制放牧的时间和强度、限制牧群的数量以及适宜地造林是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科学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