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痕小说作为新时期的第一个小说创作潮流,是以打造了几代人关于“文革”的集体记忆而被镌刻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由伤痕小说引领出场的人道主义文学潮流,更是给新时期文学及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发展辟出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伤痕文学”的主流阵地,伤痕小说以其暴露“文革”社会和人性的黑暗面,批判“四人帮”罪恶而闻名于世,其中对于人性压抑、扭曲的揭示,代表了文学重新开始重视人性,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伤痕小说的兴起,也是民众迫切需要一个压抑已久的人性情感的宣泄途径,更是知识分子出于抚慰那个时代人性“伤痕”的需要。本文就将通过分析伤痕小说的兴起和发展,从而对伤痕小说带来的人性回归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革"时期片面强调阶级斗争,人的阶级性、革命性、斗争性被扩大化、普及化,而家庭、伦理和个体的情感教育则处于缺失和异化状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被严重扭曲,从而导致社会伦理和情感方式的畸形与变态。"文革"时期以阶级感情代替人伦亲情,以阶级教育代替情感教育,造成了严重的道德混乱和感情危机,使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陷入崩溃的边缘。这一灾难性后果在"文革"结束以后的第一个文学浪潮——伤痕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显现。  相似文献   

3.
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孔乙己、阿Q等人物形象,说明鲁迅对人物伤痕的描写既写出了人物的遭遇和思想性格,又通过人物与伤痕的关系深刻地反映了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这伤痕正是人物心灵创伤和民族劣根性的双重象征,鲁迅正是要时时揭出伤痕,揭出社会的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伤痕反思”小说的文本特征凸显了作家与民众封建、愚昧的奴性意识。在现代性危机日趋严峻的今天.要对历史作出客观公正的反思,就必须重构批判性知识分子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伤痕小说”主要是指控诉“文革”罪恶,揭露“文革”的黑暗现实给党和国家造成危害,给人们身心造成创痛的小说。在“文革”历史背景下,对人性的扭曲理解变本加厉。我们从惯常的“伤痕文学”主题出发,透视“文革”中被政治主题所掩盖的人性主题。即“伤痕小说”体现出的“文革”中的人性主题,即病态畸形的人性和健康优美的人性。“文革”时期,由于“社会生活变得残酷无情,人性的水平日益下降”。即使在“文革”那个恶劣的政治气候大环境下.也仍然有优美健康、催人感动的人性存在。  相似文献   

6.
"伤痕—反思"小说的文本特征凸显了作家与民众封建、愚昧的奴性意识。在现代性危机日趋严峻的今天,要对历史作出客观公正的反思,就必须重构批判性知识分子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伤痕文学虽早已远去,但其影响却远未消逝。《伤痕》是伤痕文学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它的影响意义深远。《伤痕》的影响不在于它的"伤痕"描述,而在于它所开创的叙事伦理。《伤痕》叙述了王晓华在组织与母亲之间的艰难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精神创伤,这个精神创伤通过对王晓华个人生活的娓娓叙述凸显出来,《伤痕》改写了过去近30年小说宏大叙事的主体缺失历史。《伤痕》引领了伤痕文学个人生活叙事的潮流,伤痕文学不再提供普遍的集体化的道德原则,凡俗人等的生活悲歌取代过去的英雄赞歌成为常态。伤痕文学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个体生存伦理取代家国生活伦理、悲剧取代喜剧的新型叙事伦理,为之后的先锋叙事、解构叙事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伤痕小说"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个人化叙事,是从个人立场出发的对历史之痛的叙述.但这种伤痛不仅仅是个人性的,也是属于整个民族的,个人性的历史记忆便同时又成了对于公共事件的叙述,个人之痛成为公共痛苦.由于痛苦的公共性和对历史感的关注,最终,个人化历史叙事反而成为更加"集体性"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9.
欧洲小说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至文艺复兴初期为"前小说时代",是欧洲小说的孕育生成时期,此时的神话、史诗、戏剧、骑士传奇以及原始小说等叙事文体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对后世欧洲小说的孕育生成产生重要影响;文学复兴初期至18世纪为"客观小说时代"之初级阶段,是欧洲小说的诞生、发展时期,以"故事为中心"的游历小说是此时小说的主流类型;19世纪为"客观小说时代"之高级阶段,是欧洲小说的高峰时期,其主流小说类型为"人物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小说;20世纪为"主观小说时代",是欧洲小说的嬗变转型时期,以"思想、意绪为中心"的种种现代、后现代主义小说是这一时期小说的主流类型.  相似文献   

10.
1940年代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文学写作一直遭受着处于主流地位的“工具文体”的严重制约.“新时期”文学突破“工具文体”的历史起点,并不是有学者所认为的“八五小说新潮”,而是“伤痕”、“反思”小说.这一突破,主要是通过“精英主体”的语言表达、“精英语言”的本体追求和“异语”的现代性录用等策略,从而建立“精英文体”的方式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伤痕梦工厂     
盛夏的圆心上,便是焦灼的高三岁月。这人生的跳板上,多少青春、年代与未来的思考宛若多姿的彩蝶栖息在教室的窗棂,恰似拂面的清风流连在校园的石道。与青春挂钩的是“80后”新新人类,与“80后”相关的是“80后”小说。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6,(3):59-64
古代党争小说是古代党争的产物。党争小说,指叙述党争内容的古代小说和即使无关乎党争内容却因古代党争而产生的小说,即党争小说包括两个层面:一、所有叙述党争内容的古代小说;二、所有因古代党争而产生的小说。在中唐朋党相争的政治环境中,党争小说是由小说叙写政治及政治斗争的写作惯例与小说创作"失实"甚至"假小说以施诬蔑"的尝试相结合而形成的作品。它们在中唐迅速走向成熟,涌现出许多相类的小说作品,其中《周秦行纪》是其代表作,它们对后世的党争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以对女性和女性关系的描绘为主,集中体现了她对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注.在对女性的研究中,多丽丝·莱辛提出了很多与众不同的女性观点,不仅突破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定位,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还引发了现在的人们对于女性的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和失落者的心态,对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母亲、父亲形象进行解构与嘲讽,同时用“巫女”般的恶毒“诅咒”爱情,把它解构得只剩自私、冷漠、恐惧。她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挖苦、嘲讽了亲情、爱情、友情。张爱玲极其冷静而残酷地撕下了蒙在情感上面温存的面纱,让那些猥琐、畸形、变态毫无保留地晒在阳光下,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无奈和讽刺。  相似文献   

15.
晨间广播操铃声响了,学生们来到操场上做操。奕奕(化名),一位中度智障且伴有语言缺陷的女孩,低着头,少了往日的活泼。其他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做操,她却一动也不动。 我连忙走上前:“不舒服?”她摇摇头。就在她摇头的瞬间,我发现她耳根后似有一道红红的“伤痕”一闪。这“伤痕”是谁的杰作?是同学间打闹留下的?问她,她又摇摇头,依旧一声不吭。急于知道事情真相的我再追问,她终于开口了:“爷爷打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翻译文本根据其具体的内容、题材、体裁以及译入语受众群等等的不同,对于翻译的忠诚度要求也会有所不同,而且不能只是简单地分为非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的本质也决定了它与非文学翻译或专业翻译的区别。以文学翻译为对象,探究译者在翻译中如何把握、平衡和抉择并实践对原文本的"忠诚",有助于揭开长久以来蒙在译者脸上不公的"背叛"的黑纱。  相似文献   

17.
苏童用一种隐秘的书写方式,展现了一个充满激情和荒诞的时代坍塌后对那个时代少年的精神创伤——他们对暴力的盲目迷恋、爱的能力的缺失和对生死漠然的态度。实际上这些不良少年的征候,反映的正是在经历人性恶被纵容的浩劫后,在面临重建秩序时内心的困惑和迷惘。  相似文献   

18.
爱情,被人认为是永恒的文学主题,是神圣、崇高、伟大的代名词。女作家们大都情感细腻,作品中常以爱情为主题。可池莉却反其道而行之,赫赫写出:不谈爱情。宴则池莉的不谈爱情说是在解构爱情。她把这种古典情怀中十分神圣的东西,放逐到当代社会强调物质化、功利化的世俗人生中,还其本真,实现了对传统的颠覆和反叛。  相似文献   

19.
“伤痕小说”书写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文学体制是影响较大的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分析文学体制场内的文学政策、文学出版、文学批评和文学评奖等各个子场域对文学创作场的规训,进而考察对“伤痕小说”书写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考察当代小说从伤痕小说到反思小说、改革小说以至文化观念引入后的当代小说的脉络,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新的文学观念生长乃至不断壮大的内在的发展线索,那就是当代小说对广阔的文化背景的关注,从文化的角度透视当代生活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