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理论认为语篇具备对话性,并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态度。演讲是特殊的对话现象,是演讲者与听众就观点和立场进行的协商。本文通过对卡梅伦辞职演讲中的介入资源进行分析,揭示其演讲语篇如何通过介入协商实现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取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叙利亚危机最为紧迫的时候连续两周电台演讲作为样本语篇进行分析,运用Martin的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来研究新闻演讲语篇中的介入资源。通过对这两篇演讲对话性紧缩资源和扩展资源的数据统计分析,揭示说话者如何隐性地将介入资源融入到演讲中,来表达不同的观点、态度和立场,开启或压制对话空间,以达到感染和说服听者的目的。研究结果发现,新闻演讲中,借言系统的对话性紧缩资源突出,演讲者更加倾向去表现权利,传达话语信息,企图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听众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演讲语言大多具有"表情"、"呼吁"和"感染"功能,Martin的评价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通过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和介入系统对骆家辉北外演讲语篇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所表达的观点、态度、立场以及与听众的联盟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理论系统,对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进行介入资源分析,旨在研究政治演讲者如何通过介入资源实现与听众的协商,达到其政治目的,以此来探讨政治语篇中的人际意义是如何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政要演讲历来是政治语篇的重要形式。文章以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期间在四川大学的演讲为例,通过对其语篇中介入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所起的作用进行统计分析,阐述、论证演讲者是怎样利用不同的介入资源来树立话语权威或扩展对话空间,从而达到合理表达政治立场和感染听众的目的。文章将为演讲语篇的分析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视角,分析探讨了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讲语篇中的应用。文章丰富了对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研究,同时为中外学者在相关学术写作中有效表达评价意义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叶婧晶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43-44,47
评价系统是Martin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提出的涉及人际意义的理论。其中态度系统和介入系统能很好地运用于分析政治演讲。通过分析奥巴马发表拉登之死演讲中的态度和介入资源的使用情况,试图揭示其交际目的和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人际意义被认为是交际对话中话语双方的一种关系,是说话者对这种关系的态度或入侵,评价理论最初是由语言学家马丁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评价理论包括三大子系统: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本文以马丁的评价理论为基本框架,选取奥委会主席罗格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演讲致辞为研究语篇,对演讲语篇进行态度资源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据,从及物性、情态、人称代词三个方面对2013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连任就职演讲进行分析,探讨政治语篇作者如何利用语言策略及技巧达到自己的目的,并试图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研究政治演讲语篇的特点,对伊丽莎白二世2017年圣诞演讲进行功能语篇分析。研究揭示了该政治演讲语篇的语言特点,并进一步夯实了形式与意义的体现关系,以及语言分析是语篇分析的基础,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提供又一实例。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在使用的同时也在构建七个事物或七个"现实"区域,即意义、活动、身份、关系、立场与策略、联系、符号系统与知识。通过七个问题来解析伊万卡·特朗普的演讲中的七项话语建构,以期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这篇演讲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易利 《宜宾学院学报》2014,14(7):104-108
根据Martin的语域分析相关理论,中美企业介绍语篇在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企业多以公司历史开始,存在大量政治词汇,有第三方的介入,对话性程度低,期待回应程度低,整体为一个不分节点只分段落的篇章;英文企业多以公司性质开始,无第三方介入,展示出交流双方的平等和亲密距离,期待回应程度高,通常包括纯文本、分节点多数据和空白化三种语篇形式,给予读者更大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3.
艾永芳 《海外英语》2012,(6):221-223
运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衔接理论,分析苹果公司前总裁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一次毕业典礼上的演说辞中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衔接手段的巧妙运用。通过对乔布斯演说辞的语篇衔接分析,探讨了衔接在增强语篇逻辑性,增添语义感染力等方面的作用。加深理解衔接手段在演说辞中的运用,有助于演讲者有效地谋篇布局,精准地传递演讲信息,增添演讲的文字感染力;同时也能加深读者和听者对演讲内容的领悟,正确领会演讲主题精华。  相似文献   

14.
刘涵 《英语广场》2020,(11):60-63
具有元语用功能的话语标记语you know广泛出现在各种类型的语篇中。本文基于Verschueren的元语用意识论,对Ted演讲语篇中的话语标记语you know展开研究,分析you know是如何反映演讲者的元语用意识,以及you know在演讲中具有哪些元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黄颖 《海外英语》2012,(14):215-216
元话语是作者组织语篇的重要手段。根据Hyland(2005)[1]理论,作为元话语重要的次范畴,互动元话语对将读者引入语篇,实现作者和读者的良性互动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模糊语、增强语、态度标记词、自称语、介入语五方面探讨其在英语商业广告中的应用,展现广告如何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及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16.
况新华  徐佳 《海外英语》2012,(17):13-16
该文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2009年奥巴马在亚利桑那大学毕业典礼上所作的一篇演讲进行了语篇分析。文章以语言具有的三大纯理功能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演讲的及物性系统、情态系统和主位系统的运作情况,试图从词语、句子结构以及语篇等不同层面探究奥巴马在演讲中是如何表明立场、鼓舞听众以及连贯全文的。该文认为系统功能语法框架既可以用来揭示语篇的深层含义,又可以用来理解和解释语篇语义和文体特点,是十分有力的语篇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7.
杂文中作者的介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以“评价系统”理论中介入次系统为视角,以语篇和句式为基础,分析杂作的介入方式,及介入的主、客观性。章认为“评价系统”是目前批判研究本的便于操作、较为理想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话语标记语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在演讲语篇中的使用尤为明显。话语标记语尽管不参与命题表达,但在话语建构、情感传递和辅助听话人理解上均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与英语母语者演讲语篇的对比,考察了我国大学生优秀演讲语篇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特征,发现我国学生话语标记语使用具有中介语特征,不仅在整体使用频数和主要话语类型使用上异于英语母语者,在特定话语标记语的细微应用中因逻辑思维不足、语体意识不强和课堂规约性教学等因素也异于英语母语者。  相似文献   

19.
以乔治·莱考夫的框架理论与概念隐喻为基础,对奥巴马与特朗普两篇关于移民政策的演讲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两篇演讲都针对移民政策,共同使用"国即家"框架,概念隐喻的使用较为不同,潜移默化中构筑不同的家庭框架影响民众认知。奥巴马演讲侧重移民的艰难生活,强调共情与责任,从而构筑"慈父家庭模式"。特朗普侧重非法移民对美国法律秩序与规则的破坏,强调外部威胁,从而构筑"严父家庭模式"。演讲文本层面折射的是美国政治的变化,移民与传统中产阶级白人之间的矛盾激化,美国民众当前对"政治正确"话语关注度的持续走低,以及美国两党两极日渐走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系统中的介入资源,对《经济学人》中的一篇新闻报道中的介入资源进行分析,统计其分布状况,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介入资源,更好地进行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