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郎故事是一则被民众口头传诵上千年的优美童话故事,它流传甚广,在亚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故事圈,在其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由于社会和文化生态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异,但其核心母题没有变。通过中国与缅甸蛇郎故事的比较研究,探寻两国对同一母题故事的各自文化表达以及不同文化的共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2.
蛇郎故事作为中国流传广泛、数量丰富的民间故事。其基本形式有蛇始祖型与蛇郎和两姐妹型两种。尽管这两种形式情节很不相同,却都是建立在尊崇蛇的文化心态之上,而这一心态源于古越人的蛇图腾崇拜,历经千年未能磨灭。蛇郎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一方面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蛇郎故事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流传的过程中渲染了不同的地方色彩。另外,蛇郎和两姐妹故事同现实人生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可以运用过渡性仪式来进一步探讨该型故事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将所收集到的日本国内的蛇郎故事本,分为“神婚与祖先之神”、“英雄的蛇子”、“人神之间的池中之物”、“农夫的女婿”、“原生态的淫”、“殉情之蛇”六种形态,并从民俗、化和学的角度对每一形态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4.
葛翠琳童话《少女与蛇郎》改编自民间故事《蛇郎》,它和作者的其他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一样,植根于民间文学的土壤中,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太平广记》中的蛇可分为蛇本性、蛇的神性、人化为蛇、蛇化为人四类,从蛇的故事分析中,可以看到唐代时志怪小说的发展在大量吸收六朝的因素同时体现出唐代的一种新面貌,从本篇对《太平广记》所收蛇故事的分析探讨,就可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6.
图腾崇拜的研究对于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对蛇存在着图腾崇拜的民族中,闽越人对蛇的图腾崇拜具有代表性.人们从敬畏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闽越人对蛇有着一份特殊的敬意,闽越人崇拜蛇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解读蛇女神话传说,运用人类学知识破译原始蛇女的成因,对其从神—妖—人的形象发展链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最终找到蛇女母题化意义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龙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然而蛇也是中国古代先民所崇拜的对象。有学者认为蛇是“龙”原生形象,蛇图腾崇拜早于龙图腾的崇拜。通过对古代相关文献资料和现今文化遗存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蛇图腾崇拜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其与龙图腾崇拜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图腾崇拜的研究对于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对蛇存在着图腾崇拜的民族中,闽越人对蛇的图腾崇拜具有代表性。人们从敬畏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闽越人对蛇有着一份特殊的敬意,闽越人崇拜蛇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双语学习》2013,(2):2-2,3
春节又到了”。在龙年之后我们迎来了蛇年;在中国文化中,蛇就是地龙。许多人都很惧怕蛇,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人非常喜欢这个动物。从古时候起,世界上就有许多关于蛇的故事,显示了蛇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神话反映了古代先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认识,因而神话的叙事结构极具想象性和象征性。九头蛇的神话便充满了想象和象征意义,世界各地多有相关神话,其中有些经过不断的演变流传至今。文章比较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九头蛇相柳以及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许德拉,探讨了其源头形象及流变发展,发现了不同民族的九头蛇神话存在相似的英雄除害和治理洪水的隐喻。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介之推"五蛇辅龙"的传说中介之推被喻为晋文公得以返国的五大功臣之一,此说与历史事实不符."五蛇辅龙"说的出现其实质背景是战国末期的秦相吕不韦在其所主编史书中所杜撰出来的故事,其目的是为秦王由诸侯王取代周天子提供舆论造势及历史依据,该传说的产生及流传是政治炒作宣传的结果.正是通过掌握着强大"话语权"的秦统治者,才使得这个明显是假的故事产生了真实的历史事实所拥有的效果.对该传说的辨析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与传说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张圆圆 《文教资料》2009,(11):69-70
"蛇"在所有的动物中备受争议,"蛇"一词在东西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东西方蛇文化的起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蛇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英汉两种语言上的应用,这种应用反过来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光芒.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日本的《蛇性之淫》与英国的《拉弥亚》是东西方人蛇恋故事的代表作,其中所折射出的东西"蛇"意象涵义的演变过程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其具体涵义又不尽相同.三部作品中蛇女形象的异同之处恰恰反映了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普遍性以及作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语境、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与西方史诗《伊利亚特》题材与母题的比较发现在两部史诗中都存在大量战争、婚姻与结义的故事。通过分析比较两部史诗战争、婚姻、结义这三个共同的叙事题材与母题,说明两个民族生活内容、生活方式上具有许多一致性;两个完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史诗能具有这种相似性,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一些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很相似。  相似文献   

16.
蛇的故事在不同时空的不同作者笔下被多次“故事新编”,分别打上了时代和作者独特的烙印。从冯梦龙的“情教”到刘以鬯的现代意识,再到李碧华的女性情感困惑和宿命,蛇的故事在不断地得到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民族文学中,鹿报恩故事作为一种故事主题,其故事情节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流传很广。从分类学的角度,对鹿报恩故事进行分类。对其中最为突出的鹿回头故事进行母题分析,对母题中所反映的几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介之推“五蛇辅龙”的传说中介之推被喻为晋文公得以返国的五大功臣之一,此说与历史事实不符。“五蛇辅龙”说的出现其实质背景是战国末期的秦相吕不韦在其所主编史书中所杜撰出来的故事,其目的是为秦王由诸侯王取代周天子提供舆论造势及历史依据,该传说的产生及流传是政治炒作宣传的结果。正是通过掌握着强大“话语权”的秦统治者,才使得这个明显是假的故事产生了真实的历史事实所拥有的效果。对该传说的辨析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与传说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各民族文学中,“发迹变泰”故事作为一种故事主题,其故事情节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流传很广。本文从分类学的角度,对“发迹变泰”故事进行分类,对其中最为突出的“家庭变故”型发迹变泰故事母题进行分析,并对母题中所反映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多样,但是母题情节仍以族源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础,匈牙利民间故事源远流长,早在匈牙利人来多瑙河定居之前,一些与东方文化有关的主题就已经出现在这些游牧部落的口传故事中,《白马之子》是其中的典型故事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相似母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