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几年来美国体操运动飞快地发展起来,一些优秀体操运动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像一流的运动员托马斯曾经夺得过单项世界冠军称号。他在22岁时就获得第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冠军和个人全能第六名。在1979年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又取得了男子个人全能第二名和自由体操、单杠两项冠军。捷克体操专家阿·巴兹杰尔曾经在1978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收集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某些训练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这位京城著名的跑酷教练其实是练习体操出身,在5岁那年,孙洁被父母送进北京什刹海体校并开始接受专业体操训练,通过6年艰苦的体操训练.让孙洁的意志坚韧而又勇敢.在12岁那年他带着不俗的成绩被选人北京体操专业队继续深造。之后他生活的方向从运动员生涯转到为教练员生涯,并为国家队输送优秀体操人才。  相似文献   

3.
杨岳山,今年十三岁,在1978年全国体操锦标中,获得鞍马决赛第二名。杨岳山75年6月十岁调入体操队半训半读。一年半以后,从1977年2月起,随队正式训练,前后一共3年多。进队前曾在东城区业余体校体操班进行了两年业余训练,在技巧、鞍马等项上有一定基础。训练的指导思想: 当前,体操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不断提前,动作难度不断发展,对于体操运动员灵巧、速度、力量、控制身体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双杠是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滕海滨的强项.凭借高规格的完成质量,滕海滨多次在全国体操比赛中夺得前3名的佳绩。但随着体操技术的发展,各项目的难度分不断提高,滕海滨的优势逐渐被其他优秀运动员的高难度分超越。为了提高滕海滨的难度分,教练组为其重新编排了动作,添加了一个新的难度动作“挂臂2周挂”。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32名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进行研究,筛选出对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成绩有显著影响的力量素质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确定力量素质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理想标准值,为科学调控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训练,最优控制力量训练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桡骨远端骨骺炎是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多发病。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有关文献中已提及本病①,但至今尚未见到专题报导。我们于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期间,对50名健将级体操运动员进行了手腕伤病普查,在此基础上,结合60年代初期迄今的资料,对本病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一般资料一,健将组:随机普查健将级体操运动员50名,男女各半。年龄14—23岁,平均17.6岁。从事专项训练5—14年,平均8.2年。二、业余组:随机普查本省青少年业余体操运动员26名,男11名,女15名。年  相似文献   

7.
男子跳马自从日本体操运动员冢原光男于1972年创造以他名字命名的“冢原跳”(即侧手翻向内转体90°接团身后空翻)以来,侧手翻类型复合空翻动作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国内、外优秀体操运动员广泛采用。如第六届世界杯体操比赛,参加男子跳马决赛的8名运动员,在16次的自选动作中,侧手翻类型复合空翻动作有11人次,占68.75%,平均成绩9.8分,同时在动作难度上也有很大发展。目前侧手  相似文献   

8.
体操运动员的损伤程度愈来愈引起教练员、医生以及父母的担忧。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和培养工作,对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及其原因进行了一些研究;并调查了美国体操联合协会中四级——最高级水平(年龄在8—18岁)运动员的训练情况。我们经常听到教练员抱怨运动员因有其它任务,诸如教育和别的兴趣爱好而无  相似文献   

9.
1.青少年体操运动员选材的特点 1.1早期选材是体操运动的重要特征 现代竞技体操项目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呈现出运动员低龄化的特点,特别是女子运动员在13、14岁登上世界大赛领奖台的不胜枚举。由于比赛年龄小,则开始训练的年龄必然更小,目前各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开始训练年龄已经提前到6、7岁,甚是更早。  相似文献   

10.
李月久现在已经成了世界上知名的运动员了。他在一九八一年第廿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夺得自由体操项目的冠军,这是中国体操史上男子第一人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在去年第廿二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男队荣获团体世界冠军,做为主力队员的李月久又立了头功。他连续二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今年中国自五二年以后第一次派出大型体育代表团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廿三届奥运会,李月久又是主力。总之,李月久对中国和世界体操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功勋卓著。我做为李月久过去的教练确实感到光荣,不久他就要退出运动员队伍了,当年我为什么能选上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桡骨远端骨骺炎是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多发病。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有关文献中已提及本病,但至今尚未见到专题报导。我们于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期间,对50名健将级体操运动员进行了手腕伤病普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六十年代初以来的资料,对本病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一般资料 (一)健将组:随机普查健将级体操运动员50名,男女各半。年龄14—23岁,平均17.6岁。从事专项训练5—14年,平均8.2年。  相似文献   

12.
《新体育》1995,(1)
15岁,身高1米32,体重27公斤,广西运动员。她5岁入桂林少体校体操班,8岁进入广西体操队,1990年入选中国体操集训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25名8~9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进行研究,筛选出对8~9岁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成绩有显著影响的力量素质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确定力量素质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累进积分和百分位数法制定8~9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分标准和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国际体操协会最近在苏联莫斯科举行了会议。苏联尤里·基托夫再次被选为国际体操协会主席。会议还决定,将少年体操比赛的女子运动员年令由原来的12—14岁改为12—15岁。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查明了10-12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年度训练周期中运动量主要参数的变化。研究是在30名女子体操运动员(一级和预备健将,运动年限4-5年)中进行的。通过书面调查、访问、分析计划文件以及进行教学观察,其结果可以揭示出:在制定女子体操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原则。一个年度的几个时期运动量的分配,是由女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内、外部比赛日程决定的。在年度开始制定的时期日程  相似文献   

16.
一、撑竿跳高运动员基础阶段专项体操训练的目的 撑竿跳高是田径项目中唯一与体操难度相结合的项目,他在空中腾起高度和过杆技术是整个撑竿跳高动作中最优美,也是最吸引观众的技术部分。运动员从竿上悬垂、摆体、团身、拉引、推竿到过竿,完成这些一系列动作,要求撑竿跳高运动员具备有像体操运动员的协调、灵敏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1989年5月10日至15日在贵阳市举行二届青运会体操预赛。参加比赛的女运动员来自24个省市,共135人。比赛执行国际体操评分规则和国家体委88年公布的少年比赛特定规则(详见[88]体训竞四字137号国家体委文件)。由于比赛规程的规定,运动员全部是1975年1月10日以后出生的,即最大年龄为14岁,而此次比赛最小的运动员只有7岁。因此,可以说这次比赛是我国体操后备力量的一次大检阅,必将对我国体操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纵观此次比赛,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人员众多,竞争激烈该特点体现在团体赛、全能赛和单项决赛各个赛项上。参加团体比赛的共19个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男少年体操运动员训练开项问题男子竞技体操六个项目中的四个器械项目,是通过运动员的支撑、挂臂、悬垂来完成动作的,这就要求运动员上肢、肩带、腰腹力量较强。尤其吊环是最费劲的一个项目,在吊环上要完成一套有难度、有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1-17岁女子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肘关节损伤的规律及预防措施,为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1.创伤原因与机理1.1年龄和训练年限的原因体操运动员开始专项训练的年龄越来越小,她们本身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运动支撑器官还很软弱,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比成年运动员差,与高难度,大强度的现代体操训练要求不相适应。随着年  相似文献   

20.
王惠莹在1987年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的体操决赛中,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两枚金牌和个人全能银牌。并多次在国际和国内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已成为我国目前颇有发展前途的女子体操运动员之一。回忆她的成长过程,分析她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将有助于我们对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和基础训练工作. 王惠莹1971年生,从八岁半开始进体操业校(后改为体操运动学校),经过四年的业余训练(1979年11月—1983年9月),又在我市体工大队体操队训练十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