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整体状况是积极正向的,性别、父亲教育水平、汉族朋友数量和学校德育等因素对其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整体状况是积极正向的,性别、父亲教育水平、汉族朋友数量和学校德育等因素对其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喀什师范学院是新疆南疆地区唯一一所高师院校,学院维汉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对南疆地区各族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在对学院的248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维汉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是正面积极的,性别、母亲的教育程度等对维汉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有显著影响,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课程是维汉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媒介素养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维吾尔族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包含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小学儿童民族认同问卷》对三至六年级610名新疆小学儿童的民族认同状况、发展趋势以及民族间的差异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发现,新疆小学儿童民族认同的总体表现是积极和正面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高于对本民族的认同.儿童对本民族的认同表现为低、中年级段呈下降趋势,高年级段呈上升趋势;儿童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表现为三至五年级呈上升趋势,五至六年级呈下降趋势;在本民族认同上,不同民族之间差异不显著;在中华民族认同上,汉族小学儿童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即使是同一少数民族内部,由于采用不同的语言授课,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外来情绪Simon任务(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EAST)对42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究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反应时指标上,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维吾尔族文化上的EAST分数显著高于中华民族文化的EAST分数;在错误率指标上,中华民族文化和维吾尔族文化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的内隐认同态度更积极。  相似文献   

7.
新疆各民族大学生是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实现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由于新疆地理环境复杂,受宗教、国际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三股势力"常利用这些因素,把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和渗透作为重点。对新疆地区各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出加强新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跨民族友谊在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考察跨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跨民族友谊量表、民族心理距离量表、边界通透性量表、外群体认同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民族心理距离通过边界通透性、外群体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跨民族友谊;跨民族友谊通过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果对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此研究运用基于项目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一群维吾尔族初中学生的民族身份认同状况。文章分析了维族学生参与者对于"中国人"、"维吾尔族"和"中华民族"3个概念的认知情况,从而说明作为符号建构过程的维吾尔族学生群体的民族身份认同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文章最后建议,在实践中建构各族群的共同政治认同的同时,需要促进各群体间的不断接触与交流,保障各民族群体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等发展和自由流动;此外,在多民族传统下的现代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认同基础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突出国民共同的品格、文化抑或理念等属性,避免过分强调地理、历史传统等因素而导致国家认同构建中的"特殊化"、"唯一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125名佤族中学生作为被试,分析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佤族中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均值得分都高于3.0,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佤族中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2)佤族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本民族认同方面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但在中华民族认同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3)从民族认同的三个维度来看,英语成绩在本民族归属感、本民族文化两方面均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与本民族社会认同、中华民族归属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社会认同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中小学双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影响维吾尔族中小学双语教师心理健康因素调查问卷",运用调查研究法对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2所共205名维吾尔族双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从管理学角度提出了在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文化认同问卷对20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年级主效应在语言、宗教和身份认同上出现显著差异,性别主效应在身份认同上出现显著差异.家庭所在地对语言认同和宗教认同的解释率分别是4%和9%;家庭所在地和学习汉语的时间联合对身份认同的解释率为7%.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下降;影响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所在地和学习汉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维吾尔族群众宗教心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新疆维吾尔族群众的宗教心态展开了理论分析。主要反映维吾尔族群众对党的宗教政策、科学化教育和新疆稳定发展等现实问题的认同态度。研究宗教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作用及其原因,进一步探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对我国现阶段宗教理论研究的内容、视角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这种关系复杂多变。本文使用自编问卷对南疆1219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现状及其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都高于中等水平,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维吾尔族女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均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另外,父母是否为同一民族、所在年级和学习汉语时间长短等因素均对维吾尔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是世界民族服饰的一朵奇葩。通过分析新疆维吾尔族服饰中男女着装的各个方面的差异,探寻其生产方式、经济因素、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及文化的积淀等几方面因素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疆高职院校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的前沿阵地,让学生增强国家意识、增强"五个认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新疆社会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加强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维吾尔族13~18岁中学生身体素质中男生在速度力量这一项中要好于女生,而在柔韧性这个项目上女生要好于男生,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状,但是总体低于全国水平,有利于为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特点及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问卷对20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宗教、语言和国家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解释率是14.2%。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呈中等水平并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宗教认同、国家认同和语言认同对生活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教育援藏援疆政策自实施以来,有效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学生不断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和发挥重要作用。在回顾西藏、新疆面临的发展障碍及其历史成因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研开展了针对教育援藏援疆政策的学生在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调查,总结教育援藏援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最后提出新时代教育援藏援疆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目标,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顶层设计,以构建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20.
科学身份认同可以预测学生的科学职业兴趣、科学学业表现和科学参与感,已经成为国际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采用科学身份认同问卷对3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通过R语言附加pheatmap包采用均值方式进行聚类分析,旨在了解中学生科学身份认同的现状,进一步探讨科学身份认同的提升策略.研究表明:部分中学生科学学习经历与未来身份"脱节",科学身份体认感欠缺;科学身份积极反馈不足,科学认可度亟待提升;科学身份认同整体呈现4类群体特征,不同性别、学段的学生科学身份认同具有差异;科技活动参与度是影响中学生科学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建议积极培养与构建学生的实践身份和话语身份,增强科学实践体验;关注学生科学情感反馈,倡导科学身份多元评价;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科学学科教学;关注非正式环境下的科学学习,家庭、学校、社会共育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