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是所有知识学科的基础课程,讲好语文、学好语文是师生共同的任务和迫切的愿望。正是基于语文学科的重要意义,从语文教学实践出发,探索了当前语文课堂中学生“沉睡”的现象,提出了“唤醒”学生沉睡心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道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以过它。不打开注意这道门,外界的一切都不能进入心灵,人就不能认识世界。”真是一语中的,道出了“注意”的重要作用。兴趣是各种注意发生和保持的前提条件。多变的、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明确的目标、坚强的意志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二者经常相互转化、相互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应善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展现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板书美和创造美,引导学生把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同语文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洗礼。  相似文献   

4.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教授在广泛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予者,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相似文献   

5.
周婉慧 《考试周刊》2011,(46):68-69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做学生的引路人,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四变":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相似文献   

7.
一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是啊,很多明智的教学大师无不注意到这一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学就是让学生由知道一些向知道得多一些。由认识肤浅、片面向认识深化全面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点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呼唤有效的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要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度”。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语文教师,要讲究“讲课”艺术,要注重教学实效,就必须做到“四忌”: 一忌口若悬河,“满堂灌”。 语文老师不能因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接收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没有突出“主体”地位,主动意识,创新思维和实用操作等,不注重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技巧,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变动,这是不可取的。上课一开始,老师从释题到简介作者作品、范读课文、分析结构、总结主题等,滔滔不绝地讲,不是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成了“肢解课文”的“刽子手”,老师成了“主体”,学生成了听众,毫无自由支配时间。如教《看云识天气》一文,老师从云与天气  相似文献   

1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就十分重视阅读的作用。叶圣陶先生也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会学习,学生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2.
梁飞妮 《广西教育》2012,(25):75-75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观念在转变,理念在更新,用新课程理念打造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也发生相应转变。  相似文献   

13.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美的体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事物的主观感知、欣赏和评价。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世纪之初就提出了美育完美人格的主张。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也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14.
铁凝的《哦,香雪!》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描写细腻。特别是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取一个铅笔盒,并为此夜行了三十里才返回小站的情节,是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绝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上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训练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需要进行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情感体验、语言品味,当然更需要传"道"。做到了对作品的"感受"和"品味",才是还原了阅读作为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做到了传道,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得以美化、思想得以升华,才能获得强烈而持久的文化自信力,才能具有献身伟大事业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6.
王素勤 《学语文》2006,(2):54-54
新课程的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语文课堂,但在实践中,我们的一些做法却不知不觉地出现了一些新的偏差。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复写,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同“个性的、生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与生、生与生共同组成的多边活动,它是一个由师与生、教与学彼此控制的系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学仍然是注重言传口授,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没有真正参与教学,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新鲜感、好奇心上语文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主要把好以下“四关”。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教?笔者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让他们激越的梦想从这里起飞.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