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教书近30年.有一个问题总是让我感到很迷惑,即面对新一年级的学生.你若问他上一册语文书还记得哪些东西.许多同学都会一脸茫然,个别记性好的同学也只能回忆起几篇课文的题目,其他东西则所剩无几。呜呼悲哉,一册语文书,近百节的语文课,最后只让学生记住几篇课文的题目.我们的语文课还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上,一名学生非常熟练地背诵完《马说》这篇课文后,教师十分生气地说“:怎么搞的,一点感情都没有,还背错了许多字,课下到办公室去……”这个学生被批评得灰头土脸,其他人也一脸茫然。可见,在教学中有很多教师惯用批评,十分吝惜甚至吝啬表扬,在表扬与批评的运用上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3.
田芳 《宁夏教育》2005,(11):58-58
语文课上,我像往常一样充满激情地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课文某一段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文中角色的把握不够到位.为了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没有让学生再接着读下去,而是委婉地说了一句:“老师也想参与你们的朗读活动,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青春期存在着迷茫、困惑、矛盾、自卑等心理。班主任正确引导学生调整好这一时期的心态,将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健康的心理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佚名 《高中生》2009,(6):70-71
困惑一:学习时心生杂念 高三的学习更紧张了,小宇却有了许多杂念。做作业时,头脑中会重复出现一些数字和符号,比如“34”“7”……这些数字和符号就会幽灵一样,  相似文献   

6.
整体感知就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性,对课文的内容、语言、结构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疑问和看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以阅读材料为基础,把阅读材料当作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无论是对材  相似文献   

7.
在上学期刚开学的第二节语文课上.我正上得起劲.突然看见倒数第二排的张松林同学在睡觉.我巧妙地停下了课.让学生自己朗读思考.自己则闲庭信步地走到他面前.摸了摸他的头说:“张松林呀。大好时光可不能睡觉呀!”他猛地抬起头,看到周围同学都在看着他.有点激动,小声骂了我一句:“关你屁事。”当时我有点懵了,第一感觉就是想掮他一个耳光,可我还是忍住了。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故作轻松地说:“好,我们先上课.”  相似文献   

8.
整体感知是新大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如何带领学生整体感知呢?这一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探对。下面以《七根火柴》为例,来谈谈我是怎样设计教法.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  相似文献   

9.
翟晓芳 《河南教育》2005,(10):45-45
昨天布置了一篇短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做文后的几道题。今天上午一上课我就问:“完成作业的同学请举手。”“刷”,全举手了,我很高兴。又问:“谁能说说短文写了什么?”这回和刚才完全反了,全班学生竞没有一个人举手。我疑惑了:“你们不知短文写什么,怎么做的题?”“我是抄的答案。”一个同学大声回答。  相似文献   

10.
一、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带来的高耗低效.  相似文献   

11.
一、着眼整体,选准感悟的切入点。 所谓整体把握,有的教师认为就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这种整体感知还不够全面,因为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阅读时,抓住这些点、线、面,就能顺利地拓展全篇,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提高感悟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学习数学中常出现一些学习困惑.如心理困惑、假性理解困惑等,这些困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了学习动力,影响了学习成绩。针对种种障碍.教师应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采取有效措施,疏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身心健康,积极进取,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3.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5,(34):31-31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深感忧虑。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节《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15.
农村学生的心理困惑主要表现在:一、对国家现行不分配政策的困惑农村不比城市,城市竞争激烈,学生没有文化,今后就面临失业,迫使很多家长拚死供子女读书。农村不同,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农村学生也因袭了他们的很多思想.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不用担心当不成农民。何况国家采取的现行政策是考取大学、中专不包分配、自谋生路,这对祖辈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他们感到前程无望,读书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进取心、求知欲。因为他们既无后门可寻,又无关系可拉,各单位的门,都对这些农家子弟关闭着,他们只能在门外…  相似文献   

16.
李广仓 《教育文汇》2010,(12):25-26
如果在你的课堂上,有学生在搞恶作剧,你会怎么办?恐怕有些老师会大发雷霆,大声训斥学生一番。 一次,一位语文老师在引用一句名言时,不知是他忘记了该名言的出处,还是故意想让同学们猜一猜,于是就问:“这是谁的名言呢?”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关键的一部分,其承担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半壁江山,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其迅速发展,极大的提升我国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并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起到关键的缓解作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社会发展和经济科技对职教的教学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能正确认识各类人才培养的不同规律和多种形式,改变我们曾习惯教学的方法,通过多元手段,循循善诱,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学有所成,使他们成为社会人才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才是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张凯宣 《考试周刊》2014,(12):31-31
<正>当前,一些语文老师总是在诉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困惑呢?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呢?要加强学生动脑、动手、动嘴的训练。现在,各种教学观念纷繁陈杂,让部分教师思维混乱。一方面证明语文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努力传新,力图在语文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创出一片新天地。这会给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带来困惑,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语文教学潮流,我们到底选择什么,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更利于学生的发  相似文献   

19.
教无定法,学要有法,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以读为主,以问互补,学会读书”的阅读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 1.会读课文。能总结归纳出自己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认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位学生寄来卡片祝我生日快乐,同时寄来一封信谈上高中的感受。提到语文课时,说感觉不太适应,老师讲得很快,有时甚至不讲课文,很多时候都是自学,现在都不知道如何学语文了。他听说我准备到高中任教,问我为什么不选择去他们的学校,他和许多同学都希望能在他们的学校见到我。那几天正是学校放假期间,几个学生来我家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