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辞海》里是这样解释"得罪"的:冒犯。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得罪于母弟之宠带子。"学校管理中的"得罪人"应该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2.
梁伯好土功     
梁亡,不书其主,自取之也。初,梁伯好土功①。亟城而弗处②,民罢而弗堪③,则曰:"某寇将至。"乃沟公宫④,曰:"秦将袭我。"民惧而溃,秦遂取梁。(选自《左传·僖公十九年》)【注释】①土功:指修建宫殿等建筑工程。②亟:多次。城:此处用作动词,筑城。③罢(pí):同"疲",疲惫。④沟:此处用作动词,开沟。【译文】梁国灭亡。《春秋》不记载它是被哪个国家灭亡的,是想表示它是自取灭亡。起初,梁伯爱好修建宫室,多次筑城而不居住,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叙述句中有这样一些句子: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将虢是灭,何爱於虞?(《左传·僖公五年》) 秉国之钧,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  相似文献   

4.
董玮 《课外阅读》2010,(12):184-184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它记载了公元630年发生在秦、晋、郑三国之间的一段史实,反映了春秋时期列国之间复杂的矛盾斗争情形。当时三国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昭穆"小辨     
在我国古代,非常讲究地位的尊卑、位次、排序,尤以宗庙祭祀时最为重视."昭穆"就是分别地位尊卑、高下的特定词语.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常见的是用"昭穆"来分别地位、次序.如《左传·僖公五年》:"虢仲虢叔,五季之穆也".  相似文献   

6.
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齐桓公伐楚》(选自《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非常讲究地位的尊卑、位次、排序,尤以宗庙祭祀时最为重视。“昭穆”就是分别地位尊卑、高下的特定词语。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常见的是用“昭穆”来分别地位、次序。如《左传·僖公五年》:“虢仲虢叔,五季之穆也”。在祭祀时,父居右为“昭”,子居左为“穆”。《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穆,庙序也,一世昭,二世穆。”《礼·祭仪》:“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父昭子穆……(是昭穆所生谓子孙)”。  相似文献   

8.
庙,进行供奉和祭祀的场所。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宗庙,即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即天子的宗庙,《礼记·王制》中也有“天子七庙”之说。“七庙隳”即天子的宗庙被毁灭,也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在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就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起一个“庙号”。如李世民的庙号为“太宗”,赵匡胤庙号“太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庙号则是“圣祖”……当然,并不只有皇室才有宗庙,其他贵族也各有自己的宗庙,称为“家庙”。所以《春秋谷梁传·僖公十五年》说:“天子至于士皆有庙。”  相似文献   

9.
楚文王:临终处臣,善定后事《说苑·君道》、《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以及《左传·僖公七年》记载:楚文王病重时,对大夫说:"管饶这个人总是用礼仪来规范我、约束我,与他相处总是感到不安,不看见他也不会想他,但从他那里我得到不少益处,一定要替我封他爵位。申侯伯这  相似文献   

10.
薛强 《教育》2010,(12)
在我国的道德哲学中,信是五常之一。所谓常者,亘古不变是也。翻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信用无处不在:退避三舍(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传达出疆场争战中王侯的信用;一诺  相似文献   

11.
上通“尚”,表示劝勉、命令等语气;崇尚,尊重。《诗经·魏风·陟岵》:“上慎旃哉!犹来无止。”《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管子·立政》:“上完利。”《韩非子·五蠹》:“上德不厚而行武,非  相似文献   

12.
“美刺”之称,溯其源当在先秦。据朱自清《诗言志辨》考证,本于《春秋》传家。公羊、谷梁解说经文时多用“褒贬”、“美恶”诸词。例如,《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谷梁传·僖公元年》:“齐师、宋师、曹师城邢。是向之师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齐侯之功也”。  相似文献   

13.
《鲁颂》四诗颂美鲁僖公,均鲁僖公生时所作。鲁僖公收复常与许而修建寝庙,奚斯因其事而作《閟宫》。其事、其时于诗中皆有线索可寻。其他三诗亦大抵时臣奚斯、史克颂鲁僖公之诗。《鲁颂》纯为颂美,无告神之事。  相似文献   

14.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着秦穆公的一句话:"尔墓之木拱矣。"杜预为"拱"作注说:"合手曰拱。"在今人看来,这个注解似乎可作两种理解:其一,指"双手手指对接";其二,指"两手手臂合抱"。较有影响的今人译注,均作后一种理解,可是杜预的原意却是前者。  相似文献   

15.
“风马牛不相及”一语究竟是什么意思?自来有不同的说法。关键所在,就是一个“风”字。新《辞海》在[风马牛]一条中说道: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风,放逸、走失的意思,谓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一说兽类  相似文献   

16.
“所”字的用法大致有这么几种: 所: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所:王遇盗于云中,余受其戈,其所犹在。袒而视之背。(《左传·定公五年》) 所: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所:(县门)可容一人所。(《墨子·备城门》) 所: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国语·周语下》) 所: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  相似文献   

17.
1.人杰。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2.仁人。典出《礼记·中庸》,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3.玉成。典出《西铭》(西晋张载撰),比喻为人成全好事。4.璧还。敬辞,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  相似文献   

18.
位于咸阳市底张乡的晋公庙始建于何时?晋公又是何时何许人也?虽有晋文公重耳的传说,但因史无记载,很难确证;又有此为晋国公裴度庙一说,这就更增加了考证的难度。本文根据搜得的有关资料扣对晋公庙的实地考察认为:晋公庙乃为纪念晋文公重耳所建的庙宇。  相似文献   

19.
折腾过这一场之后,眉娘的那颗被荤油蒙了的心渐渐地清醒了。对钱大老爷的思念虽然还是不绝如缕,但已经不是那样要死要活。心上的伤口虽然还是痛疼,但已经结了疤痕。这是莫言《檀香刑》第六章《比脚·四》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对成语"不绝如缕"的运用值得商榷。"不绝如缕"原作"不绝若线",出自《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意思是说中原诸国在异族冲击下形势危急,就像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后来写为"不绝如缕"。该成语有两个义项:  相似文献   

20.
最近,台湾澎湖县一座关公庙被传"关公显灵",因该庙供奉的关帝像近10年胡须竟自然地越长越长,现今已几乎擦地。这座关公庙奉祀一尊遭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