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 ,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 ,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象出满园的春色 ,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心情由扫兴转为欣慰。怎样让学生读懂这首诗 ,即怎样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所表达的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教法的 :一、从题入手 ,自然切入本首诗的题目是《游园不值》。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自读课后的注释。课后注释为 :园 ,指私人花园 ;不值 ,没有遇到要访的人。那么 ,谁来讲讲题目的意思?(同桌讨论)有的说 :“诗人去游私人花园 ,没有遇到要访的…  相似文献   

2.
暮春时节,桃花盛开,桃园里一片火红。大诗人叶绍翁正在“网吧”泡网,他与“张飞”(昵称)聊得火热。忽然看见有人给他发来了E-mail,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敝人举行“世外桃园”开业一周年庆典活动,敬请绍翁兄来此小酌,务必赏光。落款是桃园山庄经理。这下绍翁先生可急了:我这正忙乎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游园不值》是九年义务小语教材第十册《古诗三首》中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想游园赏春景,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于是便猜测是园主人怕自己的木屐鞋践踏了青苔,破坏了春景。正待他扫兴地准备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出,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刚才失落的心情一扫而光。整篇诗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有感情、有韵味的朗读。  相似文献   

4.
这一年春天,一场春雨过后,春光明媚,江南诗人叶绍翁在家没事,想起朋友家的花园里肯定已经春意盎然了,想去朋友家游园。于是,他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朋友家门前。花香透过柴门飘出来。叶绍翁深吸一口,沁入心脾,忍不住往柴门里张望,隐隐约约看到柴门里花红柳绿。于是轻轻敲那柴门,可是很久没有人来开。可能是没有提前预约吧,叶绍翁不禁有一丝失望。刚想  相似文献   

5.
《游园不值》赏析○沧县实验学校/郭呈艳《游园不值》(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诗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草木茂盛、百花盛开的春景图。作者有一次去朋友家游园观花,可园内无人,园门紧闭,没能进去。在扫兴之际,一枝娇艳的...  相似文献   

6.
《游园不值》(五年制小语第八册第5课)是南宋叶绍翁写的一首七绝。叶绍翁是宋宁宗、理宗时代的江湖派诗人,善于描写山水景色,诗意含蓄,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游园不值》正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在我国唐宋时期,许多官僚地主和名人雅士都有私人园林,修建亭台轩榭,栽种花草树木,供自己赏玩享用。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准备到一位朋友私人园林里去游春,来到那座园林,却见园门紧闭,诗人只能在园门外逗留,猛然看见墙头上一枝红杏,因有所感,于是写了这首小诗。前两句写游园不值的情景。这两句用的是倒装句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游园不值》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教学理念:诗歌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丰富。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悟文本的形象,在对  相似文献   

8.
《游园不值》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丰富。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悟文本的形象,在对语言的玩味和人情入境的想象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打破古诗常规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朗读与吟诵中了解诗意,在品读中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诗人叶绍翁想:今天天气这么好,何不趁着这大好时光去朋友家的花园游玩呢?于是,他便向朋友家走去。一路上,他看到了一团团、一簇簇的鲜花,美不胜收、目不暇接。小草也从石缝里探出了小脑袋。一阵风吹过,柳树姑娘的“头发”随风飘荡,发出“沙、沙、沙”的响声呢!小燕子也在半空中“叽叽喳喳”地叫着,飞来飞去。真是春光怡人啊!诗人一边走,一边欣赏美丽的春景。不知不觉,来到了朋友家,诗人看到朋友家门前台阶上的青青苔藓,非常爱惜,他轻轻地走过台阶,生怕木头鞋下的横梁踏坏了绿色的苔藓。他轻轻地上前敲着柴门,可是半天…  相似文献   

10.
在古诗剑作中,有这么一种特殊而有趣的现象:一首诗往往脱胎于前人所作,但因超越了前人而成为传世佳作。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便是一例。全诗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最后两句互为因果,互相映衬,极其形象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色,诗意蕴藉,富有哲理,历来被誉为写景名句,为后人所传诵。其实,这首诗的景色早在唐代诗人吴融的《途中见杏花》中出现。请看:“一枝红艳出墙头,墙  相似文献   

11.
几阵隆隆的春雷过后,绵绵的春雨便纷纷扬扬地飘洒起来,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百花因它而开放,百树因它而吐翠。有了它,世界才被点缀得更加美丽。春雨过后,阳光明媚。邻居黄四娘家门前碧草茵茵,柳色一新,院里桃红李白,竞相开放。青翠的树枝上,一对黄莺跳上跳下,不停地鸣叫着。近处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只有细微的波纹在湖面上荡漾。远处,屋宇重重,酒旗招展,更显得焕然一新。我沿着蜿蜒的小路向前走,道路两旁的鲜花簇拥在一起,像可爱的小女孩绽开了笑脸。一棵棵桃树像迎接贵宾似的,彬彬有礼地站在两旁,被春雨打落的花瓣星星点点地洒落…  相似文献   

12.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传颂千古的名篇,被教育部列入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也经常被选入各种版本的小学教材。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出发,结合广阔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反复对比,旨在深入挖掘诗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3.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全诗含蓄婉转,但又不晦涩难懂,诗中有景,景中含情,情中寓理。特别是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段学生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4.
《游园不值》(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第五课<古诗二首》其一)这首七言绝句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佳作。诗人先叙事后绘景,寓情于景,描绘出一幅“红杏出墙图”,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特别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寓理于景,更为清新、警辟,充满诗情画意,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相似文献   

15.
小语教材每个年级都编有古诗。因此古诗教学不能总是停留在理解单一诗篇,教给零碎的学习方法的状态。教师应根据《大纲》及教材编排,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一般学法,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学法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自学古诗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万口传诵的七言绝句,写出了诗人游园不遂的特殊感受。“游园”而“不值”,如何写景呢?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抓住了富于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蕴藉的笔法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趣,因而使这首诗显得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诗的艺术特色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游园不值》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 3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在诗坛上虽然算不得什么名人,但这首诗构思新颖,语言清晰,趣味浓郁,生动地反映了春天万物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千古名句。只要我们仔细品味,深入剖析,挖掘其意蕴,就会发现诗人在这首诗中经历了“高兴——扫兴——快慰”的情感变化过程。   南宋的许多官僚地主和名人雅士都有园林,供私人欣赏。本诗描写的园林比较幽静,树木浓密,空气湿润。门前地上,经春雨一洒,就长满了青苔,像铺了绿色的绒地毯。园外都如此之美,园内必然更美。诗人在…  相似文献   

18.
引读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像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学生对课文的接读.我运用引读法教学&;lt;游园不值&;gt;,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听了《游园不值》一诗的教学,我对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体会。片段一:师:这首诗的确写得好,给人以无限的想像。叶绍翁最初写这首诗时,最后两句不是这样的。(出示诗句)生:(比较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开得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师:品味一下,修改后的诗句好在哪儿呢?生:原来的诗句只是向我们展现了春天的景象,而修改后的诗句还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的,压制不了…  相似文献   

20.
《游园不值》有文可做一、从人物角色出发,抓住诗句,要求学生合理想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从伸出的一枝红杏领略到满园春色,但作者并没有写出想象中的满园春色是怎样一番情景。“请你来当一回诗人,出来想象一番,把你所想象的说说看,再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