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艾丽斯·沃克出版了她的最畅销小说<紫颜色>.小说讲述了一段黑人女性西丽亚在遭受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的困境中,通过不懈努力,挣脱精神枷锁,最终获得成功的艰辛历程.它说明妇女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自主,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和妇女之间的相互关心与救助.  相似文献   

2.
1982年,艾丽斯&#183;沃克出版了她的最畅销小说《紫颜色》。小说讲述了一段黑人女性西丽亚在遭受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的困境中,通过不懈努力,挣脱精神枷锁,最终获得成功的艰辛历程。它说明妇女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自主,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和妇女之间的相互关心与救助。  相似文献   

3.
曾看到一篇报道,一位年轻的母亲,扶着自己的儿子学走路.走了一段之后,孩子似乎想挣脱母亲的双手,自己试一试.  相似文献   

4.
梦幻高三     
像一个梦,已走得太远……   成长是这一年永恒的话题。永恒的一年,是一年;一年的永恒,是永恒。从梦想的羽衣里奋力挣脱,挣脱的不仅是稚嫩,也是一段段的人生,一段段自己走来又被自己推翻的路。   二十岁上下的年纪是仗剑落花、翠袖宝马的年纪;也是游鱼无尾、俊鸟失翼的年纪;是现实的苦与残余的悲交织成网的年纪。网住悸动,牢牢网住。即使没有方向,也注定踏上这条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只想轻轻哼唱“终于走到这一天……”悄悄尝尝自己的泪。   回想起八月末在西湖泛舟的一日:想像湖水的清凉甜美;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鲁迅小说女性形象的觉醒与挣脱的心理内涵研究,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妇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女性意识发展道路的艰难。《伤逝》中的子君在新文化的熏陶下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进而挣脱家庭的压迫和世俗文化的偏见,大胆地追求婚姻自主与人格独立。《离婚》中的爱姑由于女性惶惑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对漠视女性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企图通过与婆家大闹离婚来挣脱将被抛弃的尴尬境地,捍卫自我的人格尊严。《奔月》中的嫦娥的女性平等意识觉醒后,对美好的性爱生活有了追求与向往,所以不愿忍受苦闷的婚姻生活,最终选择离开丈夫以求挣脱性爱受到极大压抑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6.
虽然还不是春天,但我们十六七岁的心已经躁动不安,像是要挣脱什么又像是要证明些什么,或者我们自己都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了……春天的脚步正在悄悄走近,这是一段青草疯长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很特殊的一个季节,一段生活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又一段生活的开始。对社会的向往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渴望——挣脱学校的牢笼,外面才是属于自己的世界。打点好行囊,从校园中走出,再回首,才发现学校的门已经向自己关闭。曾经的校园,几年来记录了曾经走过的路。当目标渐次地被征服,我们发现原来这学堂竟如此的小,自己竞这般的“大”。  相似文献   

8.
江杰华 《师道》2010,(1):50-50
想挣脱,从分数堆中使劲挣脱。在私立学校近十年,为了每一个学期的期末奖金,两眼死盯分数的日子已经尝够。那样的日子,至今想起来,还有点害怕。  相似文献   

9.
挣脱     
涩涩的眼睛巴望着——白驹飞驰过的尾巴,跌落了阵阵尘埃。梦醒时,沉思中,宏图与黑白深情相拥。只是可怜了回家的梦。继续徘徊?让热情在风雨雷电中风化干瘪?让信心在争吵激战中化为云烟?让斗志在百无聊赖中消逝,又远去?如果黑与白都可以共处屋檐,如果埋葬今日就可收获明天,为什么初三的我们,却不能让苦水与泪水同眠?为什么年轻的我们却不能挣脱迷茫的浓雾一飞冲天?挣脱@佃贝贝$湖北松滋市万家中学~~  相似文献   

10.
获曼布克奖小说《大海》通篇弥漫着存在和死亡主题,作者班维尔通过小说表现了其向生而生与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哲学思考,旨在引导人们挣脱虚无感和缺失感的束缚,在这个充满荒诞性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挣脱虚无、感悟死亡、寻找精神家园,坚持积极的自由选择,坚持本真生存,实现自我的生存价值,赋予存在以本质。  相似文献   

11.
我们谈到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民族,它挣脱了文明的许多标准的约束,挣脱了挣钱花钱的忙忙碌碌的俗套:既不放浪形骸狂饮取乐,也不着意追求舒适奢华,装饰摆设,过着运动员似的节制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并不昂贵,我们在古希腊城市中就看到了种种最美善的内容,在这样的城市中,城市本身就是就可尽情享用。  相似文献   

12.
台湾学者陈武镇曾提及:“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的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深受其害;教的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两种极端,而我们认为: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美术技能技巧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3.
松本清张开创了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先河,被称为“社会派推理小说的鼻祖”。挣脱与逃亡的人性表现是贯穿其推理小说创作的主线。小说《兽之道》中主人公的鲜明形象是对这一主线的完美体现。通过分析以《兽之道》为代表的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小说中主人公人性表现上的“挣脱”与“逃亡”的共性,以此探究这一文学创作特色的形成根源。  相似文献   

14.
曾看到一篇报道,一位年轻的母亲,扶着自己的儿子学走路。走了一段之后,孩子似乎想挣脱母亲的双手,自己试一试。探索是难的,孩子居然知道扶着墙走了,孩子可能感觉自己本事大了,干脆放手离开墙的帮助,自己走。啊,他成功了!  相似文献   

15.
忧伤的年代     
每个人都要经历18岁,这是一个内心青涩的,变化的,动荡的,敏感的,想挣脱温暖茧子的年龄,这是一个荒谬又奇怪的年龄。作家王安忆18岁时写下的日记,将一段最真实的青春体验带给你——  相似文献   

16.
《谪仙记》在白先勇的小说作品中是有特殊意义的一篇作品。它不同于以前的留学生题材的小说,其中有对命运拨弄人的深刻阐释。作品中的蜘蛛象征着无法挣脱的时间之网、命运之网、历史之网。李彤与命运的关系犹如眼镜蛇与魔笛,一个是竭力的挣脱,一个是魔力无穷的制住。其中“中国”与“谪仙”有很强的文化象征意味。文中的色彩也有文化的象征意味。对于个人命运与文化命运的深切关注,显示了白先勇博大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7.
挣脱了,终于挣脱了,一切尘世的纷纷扰扰再与我无关。我是一只鸟儿,一只鸟儿啊。向着远处的天空,我振翅高飞……  相似文献   

18.
南北战争是惠特曼一生中一段极为复杂而深刻的经历,它将诗人从创作的低谷带进了一块富饶成熟的园地,引导诗人从爱的孤独枷锁下挣脱出来,转而直面血淋淋的人生;而战争的残酷和对战后美国的失望,又促使诗人对战争荣耀和刺激的浪漫关注上更深地沉入生生死死的现实生活中。《桴鼓集》真实而严肃地纪录了这一切。在捕捉战争的悲剧意义方面,惠特曼可以说是当时美国文坛上一位独树一帜的诗人。  相似文献   

19.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与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黎红 《教师》2008,(6):37-38
现代美术教育要从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中挣脱出来,从“小美术”的圈子走向“大美术”的范围,应与人格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放假喽     
《小学生》2005,(Z1)
寒假来临,同学们又拥有一段自由而欢乐的时光。抖落学习的紧张,挣脱作业的束缚,趁时间这么充足,梳理一下一年来成长的记忆,体味一下春种秋获的得失与甘苦,构想一下明天的希冀与蓝图。你整理心情,一身轻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玩中学,学中玩,充实又轻松。我们一起来阅读:激情心主张动感心时空创意心生活春节心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