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中西区过渡带微生物驱油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英 《今日科苑》2006,(3):I0008-I0009
本文结合过渡带地区油层沉积特征和原油性质,优选出微生物菌种,结合室内实验研究,开展了微生物驱替和吞吐现场试验。通过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该地区应用的效果评价,证明该微生物菌种可以在过渡带油层中繁殖并运移,在其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下改变了油层渗流特征及原油物性,从而改善过渡带地区开发效果,为更好地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石油强化开采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发展石油强化开采技术的战略意义 ,强化采油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有关的重大科学问题 ,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涛  蒲万芬 《内江科技》2011,32(7):19-20
泡沫驱油是提高恶劣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起泡剂的优选至关重要。对于常压下各种起泡剂的起泡性能研究较多,但油藏条件下的起泡性能研究报道甚少。本文通过对季铵盐类、阴非离子等多少种表面活性剂在高温(60℃-120℃)、高盐(矿化度20000mg/l)条件下的起泡性能研究,表明同等浓度(0.2%)下ALCD-1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起泡性能,并在120℃温度下、老化30天后半衰期高达500秒,泡沫细腻,强度高。同时还表明ALCD-1这种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对盐度和温度并不敏感。通过自主设计的油藏条件起泡性能评价装置,对CO、N、烟道气复配0.2%的ALCD-1在(温度范围60-120℃,压力范围4-15MP)下形成的三种22泡沫体系进行了起泡性和稳定性研究,实验表明:①CO2泡沫在90℃,8MP条件下的起泡性能最好,且起泡性随温度降低而降低;②N2泡沫的起泡性在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下,起泡很稳定,在120℃,8MP条件下,起泡高度和半衰期都呈现最佳;③烟道气泡沫烟道气泡沫的起泡性能很好,且半衰期也较长,但不同的气液比对起泡效果有一定影响。本文针对CO、N、烟道气三种主要驱替气体22进行了在油藏条件下的起泡性能的研究,对于实验结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今后的非混响提高采收率方向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聚合物驱为例分析了溶剂驱油模拟中的吸附现象。利用包括吸附项在内的聚合物驱油的数学模型,通过求其数值解,分析了三种主要的等温吸附方式(Henry,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吸附方式的选择,并分析了吸附量大小对采收率的影响,为油田现场应用聚合物驱油及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孤东油田六区东南部注聚区由于注聚前存在注水倍数高,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等问题,在注聚2年半即将结束注聚时虽见到了一定的降水增油效果,但与方案设计有较大差距。为加快二元复合驱试验进度,在六区东南部注聚区延长注聚的同时实施转二元复合区驱扩大试验,见到了明显的降水增油趋势,比单一注聚更大幅度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水驱油藏井网密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振霞 《内江科技》2009,30(11):42-42
针对目前胜利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本文研究了胜利油田经验公式的适应性,并进行了修正,从而为油田开发方案部署及潜力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文新 《内江科技》2011,32(8):126-127
由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开发效果差,采收率低(平均20%左右),本文研究了低渗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等特征,开展了注水、注CO、注、气水交替等不同提高采收率方式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驱和水驱后的气水交替方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高,同时在矿场进行了气水交替先导试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2N2CO2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在邵家油田沾3块开展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室内进行了激活剂的筛选优化,现场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表明注入的激活剂能够大量激活油藏内源微生物,并且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金龙等 《内江科技》2014,(4):88-89,137
<正>本文以俄罗斯某油田为例,应用多种方法对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的采收率进行标定,标定结果证实了静态法不适用于碳酸盐岩的采收率标定,动态法中的相渗曲线法也不适用于该类油田的标定采收率计算,而动态法中的驱油效率法、图版法、水驱曲线法及其变形公式、无因次注入采出法预测的采收率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0.
长周期吞吐后汽驱开发普遍存在对应油井受效差异大,汽窜现象严重等问题,开展汽驱井多功能自适应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能改善稠油油藏汽驱状况,提高非均质储层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李基昌  李真  赵凤敏 《内江科技》2004,25(4):69-69,72
本文针对罗801块油藏开发实际,提出了注水早期开展徽生物驱油试验,并对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传统注入剖面测井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稠油疏松砂岩油藏注入井注入剖面测井实例进行分析,阐述了注入剖面流量测井方法的重要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张炜  张小龙  郭艳艳 《内江科技》2011,32(11):97-98
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三次采油方法,在提高油藏水驱和聚合物驱采收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背景、研究方向以及聚合物驱油体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通过矿场实例评价了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效果,对交联聚合物的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楠  田敏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8):185-186
空气泡沫驱综合了空气驱油和泡沫驱油的双重优势,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提高采收率新方法,阐述了空气泡沫驱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注空气/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其安全性,空气泡沫驱可用于中高渗油藏的调驱或驱油,效果较好。指出对注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相关油田的应用与推广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德民,采油工程专家。河北唐山人。1960年在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采油专业毕业。大庆石油管理局原总工程师、原副局长。50多年来,坚持在大庆生产第一线苦心钻研采油工程技术,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3项、省部级发明创造和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4):272-274,318
1 首席科学家沈平平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博士生导师。 196 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流体力学专业。兼任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工程学会主任等职。在油层物理和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油气田开发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 ,在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效果。应用油藏工程学、渗流力学、计算数学和分形几何学等方法 ,使油藏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将实用油藏工程方法与渗流力学理论有机结合 ,在宏观与微观油水运动规律和渗流物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主持…  相似文献   

17.
邹俊杰  王爱敏  江华 《内江科技》2010,31(10):24-24
在油田注入水处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量的舍油污泥:污泥中含有油和石油类物质、各种矿物盐及重金属,COD高达1000mg/L以上。若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由于我国环保法规的逐步完善和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含油污泥的污染治理技术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油泥(砂)既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有可能经过处理变成二次资源。因此,针对含油污泥研究出一种经济实用的利用方法,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胜利油田Ⅲ、Ⅳ类油藏和聚合物驱后油藏总和约为7亿吨,资源丰富,成为今后化学驱的主阵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挖潜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研究其微观驱替规律,有利于油田现场的应用和推广。本文详细分析了聚驱后二元驱的驱油效率、波及效率对剩余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原油田目前采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非润湿单分子成膜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非润湿单分子膜剂驱油机理,对单分子膜剂的表面性质、驱油效果以及对岩心的污染性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单分子膜剂不在于降低表面张力,而在于改变固液界面的润湿性,它可以使水湿(接触角<90°)或油湿(接触角>90°)界面变为中间润湿(接触角约90°);加入单分子膜剂可使固体表面的水膜破裂,从而剥离表面的残余油;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单分子膜剂比注入水驱可提高采出程度10%以上,且对岩心的污染极小,或没有污染.室内实验及先导性试验表明,非润湿单分子成膜技术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是一项具有很大潜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可动凝胶深邵调驱是高含水老油田二次开发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技术之一,特别是SMG微凝胶颗粒分散体系是总结了过去传统本体凝胶体系的优缺点后新发展起来的可动凝胶体系,是能够有效地实现同步调驱剂机理,具有抗温抗盐等优异功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