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可以使人类趋于文明,它同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美育教育关键在于发现与创造。比如,从日常生活、教材中发现美,注意美育的潜移默化性;从各个方面创造美,使语文教育同美育结合起来,让语文教学成为一门艺术,帮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获得知识。具体说来,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掘美育的潜移默化作用。美育是人类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要把美的对象运用到对人的培养和教育方面。作为担负着  相似文献   

2.
刘红 《西藏教育》2009,(2):17-18
怎样才能让语文教育找回失落已久的人文性,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意味,让语文基础教育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对提升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呢?那就要从小学语文教师做起,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做起。通过每一节语文课教学,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注重学生道德情操、人格精神的形成过程,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本求,每一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具备语文课堂人文教育实践的意识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常听许多语文教师抱怨:语文教学没什么意思,教也这样,不教也这样,学生考来考去就这么多分,没提高,学生之间没差距,班级之间也没差距。学生们也抱怨:语文课怎么也这般枯燥无味,学与不学也没多大区别,最后考出来的分数也差不多。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集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身,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特点,对于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任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育人作用不可替代。就实现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完美结合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遨游。"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与数学同是现代中小学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却不是完全对等的并列关系。从历史渊源上看,语文早于数学;从涉及范围上看,语文大于数学;从两者的依赖关系看,数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比如应用题,还有编书的文字、讲课的语言等等,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是直露的,抽象的,而是含蓄的,潜移默化的。然而,笔者在听课中,感到不少语文教师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上仍有明显误区:  相似文献   

8.
罗雪霖 《湖南教育》2005,(12):42-42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我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这些学生太死板,课堂死气沉沉,没人主动发言,只好自己唱独角戏。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也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学生个个埋着头一言不发,而课后却判若两人,谈起什么恐龙大战、奥特曼、蜡笔小新等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太远了。学生走进课堂后,他们的思维被圈定在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他们的话语格式已被固定化,哪里还能产生奇思妙想?哪里还会有鲜活的语词?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把杜威的话倒过来说,认为生活即…  相似文献   

9.
一、针对语文教学与学习主题的思考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一体如是阐述:“学习主题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并按照学生特点(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所设计的引导学生能动学习、达到既定目标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主线索以及相应的内容载体、学习策略的总和。”显然,这是一个颇具操作性的行为定义,它比较注重实践,比较合乎构建层次的逻辑思维,也比较适宜于课堂教学的学习主题构建。  相似文献   

10.
通常人们所说的灵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但作为一个于国于家有用的人,单有聪明才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高贵的精神品质,纯正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成为完整的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相似文献   

11.
翻阅厚厚的语文读本,选材之灵活,内容之丰富,文质之优美,令我惊叹!这简直就像一座极具开发潜力的矿山,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好好开采,深入挖掘,学生定能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东西。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使教本与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读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呢?  相似文献   

12.
潘莉萍 《江苏教育》2013,(16):25-27
<正>郑板桥晚年时画《竹石图》,题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作画如此,教学何尝不如此?回顾自己站上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讲台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十有余年。想着当初师范毕业时怀着"不误人子弟"的自警走进校园,在经历了初为人师的紧张和兴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在知不足的苦闷、思无果的彷徨、遇良师的欣喜、获成果的幸福中循环着自己的教学生涯。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增强了人文性,加大了阅读量,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令人目不暇接。这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下述理念:“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育又怎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呢?我理解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走向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材的“例子”功能,不应带着教案走向学生,而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案。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教材限定的标准答案;我追求的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非教师“奉送真理”。  相似文献   

15.
语文之问     
柏拉图说: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是哲学的开端。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在希腊文中,哲学这个词的本义就是爱智慧。如何让语文教育工作者变得越来越有智慧呢?我以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产生疑问,思考疑问,追问事物的真相。我尝试追问几个问题,并抛出自己的几个观点,以期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王胜国 《现代语文》2006,(12):93-94
现阶段中小学使用的语教材仍然是选式教材,为了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追求在有限的时间里的最大效率,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那么,语言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呢?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  相似文献   

18.
【人物速写】他是一位年轻的"长"者:20岁参加工作,25岁担任教导主任,27岁任副校长;32岁调任教研室副主任。6年后,他又被提拔为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校长。  相似文献   

19.
樊颖 《宣武教育》2006,(1):35-38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该走向何方?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更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去除种种标新立异的概念说法,种种华而不实的辞藻句子,我想《学记》中“导而弗牵,开而弗达”这八个字可以作为答案。这就是说,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开启一扇语文学习的大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相似文献   

20.
陶红 《考试周刊》2013,(35):44-45
<正>现如今新课程教育改革广泛推行,卓有成效。在此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践行改革,从根本入手,从学生的素质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施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通过审美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语文教材中的美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因此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美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