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芙蓉蛋。我可以作一首打油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芙蓉蛋呀芙蓉蛋,我的最爱就是你。只要妈妈一做你.我的口水流不停。”我最喜欢的美味佳肴莫过于芙蓉蛋了。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母校北门里小学,有棵古老的芙蓉树。从我上学起,芙蓉树就很老了。粗粗的树干上印满了岁月的  相似文献   

3.
我始终没有看你,而是盯着窗外的那棵芙蓉树,因为我怕自己会哭;而你,不希望看到眼泪。直到班级里安静得只听得到哭声,我才发现,泪水已不知不觉地模糊了双眼。  相似文献   

4.
<正>壹我是苏笙,冀州侯苏昌的女儿,父亲视我如掌上明珠,为我修下这满是芙蓉的清庭苑。暮春三月,红墙黄瓦,纱帷罗幔,杨柳依依春色撩人,清庭苑里的芙蓉花开遍了整个园子。那日芙蓉花开得十分艳丽,我也早已出落成清澈如水的女子,端坐在雕花案前,把玩着那玫锦绣芙蓉香囊,却听到婉转的《杨柳词》从隐隐约约的芙蓉后传出,宛如隔世。寻音而去,我看到了那白衣黑发的少年,斜飞的英挺剑眉,削薄轻抿的唇,棱角分明的轮廓,飘飘逸逸,宛若神人,坐在那盛开的芙蓉花下,轻抚琴弦,抬头看到我,抱拳道:"苏小姐,在下是姬青,来找令尊赴约,冒昧闯入苏小姐院子,多有打扰。"  相似文献   

5.
淡竹·雅竹     
不知为何,我偏爱竹。竹不如兰的幽雅;不如梅的傲骨;不如菊的朴华。但竹有竹的美。人们常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女子天然清纯之美,芙蓉一举成名。殊不知,竹的淡,竟是比芙蓉还要天然的美。竹,挺拔,朴素,素中带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对有关文献的考证 ,认为唐代的曲江池并非就是芙蓉池 ,但二者的水体是相连相通的 ;芙蓉池位于芙蓉园内 ,属于皇家禁地 ;而曲江池位于芙蓉园外 ,属于公共娱乐场所。  相似文献   

7.
相忘于江湖     
十丈红尘饰你以锦绣,千朵芙蓉衣你以华裳,而你竟无半点回顾。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于光阴的两岸。彼处桃花盛开,绚烂满天凄艳的红霞,你笑得清浅从容,而我却仍在这里守望,落英如雨,印证  相似文献   

8.
宝黛重逢     
却说木石前缘,缘尽今生;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贾宝玉了却尘世十九年俗缘,终跟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而去。这日,他云游至一处绝佳胜境,但见一株芙蓉娇美异常。记起在大观园撰得芙蓉诔文祭奠晴雯一事,不禁暗自感伤。恍惚间有人影自树后走出,那情景与数年前何其相仿。“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  相似文献   

9.
陈阳阳 《文教资料》2010,(18):24-26
从汉至清,芙蓉赋的发展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但到了元、明、清,芙蓉赋中的芙蓉类型渐渐变得固定起来,芙蓉赋走向了一个狭窄的空间。从芙蓉赋的流变历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出赋体制的发展以及各个时期审美风尚的演变,又可以一窥芙蓉形象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当个老板真不容易,得会说,还得有心眼儿。这是我暑假到芙蓉广场第一次卖书得出的感悟。这一天,天刚擦黑,我就和王栋、孙超每人带上一包旧书,来到芙蓉广场。看看广场西侧的马路上已经没有空位了,只好把书摆在与王栋认识的一个同学的摊位上。大约过了十分钟,来了一位学生模样的姐姐,她一眼就看中了我的那套《新课标必读经典》丛书。这套书一共12本。她随手拿  相似文献   

11.
木芙蓉旧事     
正有段时间,我常到成都出差,在宾馆的花园里居然看到了木芙蓉,早上经过的时候还是淡粉色的,午饭再看已经是深红。在我家乡也有,是三醉芙蓉,又名千面女郎。因为它清晨初开时为白色或粉红色,后逐渐变为深红,傍晚时变为紫红色,越开越艳。所谓"晓妆如玉暮如霞",就是指这个特色。看到深红的芙蓉,我忽然就想到了小时候家里给我订亲的女孩。娃娃亲这样的风俗现在是绝迹了,即使是我小时侯所在的乡村其实也已经不多见,但是  相似文献   

12.
10月17日阴“芙蓉”一词在班上“脱颖而出”,一下子引起了全班的注意,可光有这股新鲜的劲还不够,于是,同学们便给我身旁这个傻乎乎的男孩——谢昊辰戴上了这顶“芙蓉帽”。“谢芙蓉、谢芙蓉……”鲁崔林乐呵呵地一边跳一边叫,嘴角边挂着一丝狡猾的笑意。  相似文献   

13.
每晚在睡觉前,笔者都要浏览一遍《班级日记》,常常被孩子们的某一件事或某一句话所触动,下面是部分日记的摘录:2007年3月19日我来芙蓉中学前是个"坏孩子",我之所以来"芙蓉"是为了改变自己,想好好读  相似文献   

14.
林舟(大学教授):饥渴的魂魄 多年以前,<鸣指>部分发表在<芙蓉>上的时候,就让我对一种不同凡响的表达方式心生期待.现在这部作品终于问世,一读之下,我感到它的意义已经不在于所谓形式,而更在于它唤醒了面对内心生活的一种自觉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刘冬 《山东教育》2005,(31):56-56
在我的母校北门里小学.有棵古老的芙蓉树。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含蓄优美的爱情诗。诗中通过描写主人公蹑足兰泽、采集芙蓉以寄远人的情节,表现了幽深绵邈的思慕之情以及"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憾恨之意。"采芙蓉"这一行为有哪些文学象征的意味呢?本文将通过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这两部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意义的作品中的采摘母题对"采芙蓉"进行深度解析,并结合"芙蓉"的同义词和衍生意义进行谐音探究与结构解析.  相似文献   

17.
窗外     
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相似文献   

18.
有幸比较全面细致地阅读了全国新课程实验区2005年中考作文试题,犹如春风扑面,让人喜从心来.我心底油然涌出的是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清水",便是课程改革;这"芙蓉",便是异彩纷呈的作文试题.这让我原本凝重滞涩的心里注入了一线清泉,平添了对于整个课改的信心和希望.因为圈内人士都知道,语文学科向来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典型的龙头学科;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其考试评价的杠杆的指向,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走势.  相似文献   

19.
我从寝室的 窗口望出去,可 以看到一株高高 的芙蓉树。在那 枝叶参差的树 上,花红点点,煞 是迷人。它牵动 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日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了。顿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哀掠过我的心头!我不由得感慨万千:最近  相似文献   

20.
荷花又名莲花、菡萏、芙蓉,她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上推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中及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下迄当今文坛新作,不管是民间文学还是文人文学,荷花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深深地积淀于民族艺术文化心理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随时都可能渗透于文学作品之中。在中国人眼里,荷花有多方面的品质和特征,既是“物之美者”,又是典雅高贵的象征。屈原的《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以荷花的外表形态之美,象征作者内质高洁之美,并以此突出“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宋代婉约派大词人柳永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