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篇 三原以境内横亘孟侯、丰原、白鹿三塬而得名,素为关中文化教育大县,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学古”、“宏道”、“正谊”三所著名书院,其中“宏道”书院为明清关中四大书院之一,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早年曾就读于此。  相似文献   

2.
天启五年(1625),诏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涉其名目者,以东林为中心,兼及首善、关中、江右、徽州等书院。主持者均入东林党籍,学术旨向皆问道东林,力主正学。密切的盟员关系,开放的学术交流,在生存抑或毁灭的党争大背景下,一扫王学之流弊,复揭程朱之中天。  相似文献   

3.
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相似文献   

4.
一、清代书院学术风气腐败书院学术风气主要取决于其教学内容。就教育内容而言,清代先后出现过几类不同的书院。清朝入关不久,统治阶级还无暇顾及到书院。明末清初有些学者承明代书院讲学精神之余绪,陆续恢复了一些以讲求理学为目标的书院讲学,如孙奇逢讲学于百泉书院,李二曲讲学于关中书院,黄宗羲讲学于浙东各书院等。但随着统治者对书院控制的加强,它们的影响并没有传播开来。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股以学习“实学”为主,反对学习理学和贴括的书院教育,以颜元主持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关基础教育根基,事关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乡村教育改革必须顺势而为,必须有声有色。这样,才能铸牢乡村教育的根基,提高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教育改革"红利"福泽更多乡村孩子,绳子绝不能在"细"处断!  相似文献   

6.
关中书院创始者冯从吾,字仲好,号少墟,明长安县(今西安市)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是一位刚正不阿的直臣,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因上疏斥时弊,触怒皇帝,辞官归里。后虽诏拜南京右都御史、工部尚书,但他辞官不就,终其一生讲学于关中书院,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为当时社会风尚之楷模。  相似文献   

7.
天启五年,诏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涉其名目者以东林为首,兼及首善、关中、江右、徽州等书院,其主持者皆入东林党籍,学术旨向略与东林同,皆“问道东林,力主正学”。以东林书院为中心,彼此交往不断,一扫王学流弊之迷雾,而使“程朱之说复揭中天”。  相似文献   

8.
胡居仁是明初重要的理学家、书院教育家.他绝意科举,毕生与书院结缘,先后受业、掌教、创建、主持和访学多所书院.他在生动的书院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书院观,包括"刊落浮华,一趋本实"的书院教育宗旨、"好古信道"的书院教师观、"汲汲于奔竞者不必招至"的书院生徒观等.胡居仁以发明书院之独立和不妥协精神,在中国书院吏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徽州书院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形成于唐、五代,盛行于宋、元、明、清,前后存在了一千多年。从宋代起,书院数量的多少就成了衡量中国区域教育发展程度和学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徽州的书院一直十分发达,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徽州学术的繁荣和徽商的兴起,徽州的书院更是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明末即有“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①之说。本文就徽州书院的若干问题进行粗略地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徽州书院数量考 从宋到清,徽州地区到底存在过多少书院?据吴景贤的《安徽书院志》所记,从未到…  相似文献   

10.
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始于唐。书院不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教育制度,而是民间人士自发创造的学校教育模式,书院的名称也因此极不固定,"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存在着互用、通用的情况。徐梓先生在《元代书院研究》中认为唐代的东佳书堂已有书院之实,但尚无书院之名,从而否定了作为教学机构的书院起源于唐代的观点。从"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名称的互用、通用来看,这一说法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1.
书院志只有确立了"主教育"的体例,才能从一般方志中真正独立出来,从而成为教育史尤其是书院史的资料宝库.梁廷枂<粤秀书院志>以书院人述书院事,首次确立了在书院志"主教育"的体例特点.反映了清代广东书院的生存、发展与运行情况,也折射了清代初期至中叶的书院教育的变迁,在书院志史上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唐宋至明清时期为最盛。中国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一说,但究竟哪四所书院可以称得上"四大",说法不一。在笔者看来,河南商丘南湖畔"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山"嵩阳书院",江西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在史上是有着重要地位的。还有石鼓书院、徂徕书  相似文献   

13.
为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本科教育组织模式,中国多所一流大学(原"985"工程大学)开展了书院制探索.从全国范围看,一流大学在书院的设置数量、学生覆盖面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一高校内部不同书院的管理也存在不同.一流大学书院按照管理模式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为"书院-学院"一体化模式,二为"书院-学院"双院制管理模式,三为学生社区模式.展望未来,中国高校书院制要注重对古代书院精神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书院制管理要进一步凸显"学生中心"的地位,书院制发展模式应多元并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书院的章程集中体现了书院创办者的教育理念。明代湛若水创办的大科书院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传统的"大学精神",而且更注重"大学精神"在书院管理中的养成,即从格物致知着手,在修身齐家中磨炼,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显人性,完成人格,这就是湛若水"以精神养精神"的大学精神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并称为北宋"四大书院"。因其成立较早,为州县置学之始,居"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创办于五代时期的后晋。商丘虞城学者杨悫,热心教育,聚徒讲学  相似文献   

16.
具有学校功能的书院,有"聚书"、"聚徒讲学"和"习礼"这三个"要件".乃古代"留意斯文之地方贤士大夫"所为的一种学校模式.其产生的年代曾长期有争议.建于唐代的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于二十多年前,在江西已发现有确实的证据.东佳书院(东佳书堂、义门书院)史料的发现,已使书院起始于唐代成为中外教育史学界的共识,而后又发现了多处,如桂岩书院、景星书院、施肩吾书院(石室书堂)、都官书堂等等.近年有人又提到了丰城的罗山书院、进贤的栖贤书院亦建于唐代,然而这两所书院当时(唐代)是否已具有学校性质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17.
导师:现代书院的“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导师承载着书院建设者的教育理念、影响着书院的生活方式、引领书院追求"读书、修身"的境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业指导以及承担全人教育之责等作用,导师决定了"书院制"的生存与发展,是书院的"魂"。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就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提升书院导师的素质、提高书院导师任职条件、明确书院导师岗位职责、支持并依靠导师,同时把对导师的考核作为考核书院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书院改制是指晚清"新政"时期对传统书院制度的改革。在清末"废书院,兴学堂"的浪潮中,贵州逐步完成了对大小书院的改制。书院改制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产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特殊的国内社会环境,是多种社会力量合成的产物。贵州书院改制不仅仅是贵州教育制度的变革,也是清末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古代书院,当属南宋时期最为繁荣昌盛,比较著名的是被称之为"四大书院"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象山书院和丽泽书院,它们在其办学与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能技巧,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致于其他书院也纷纷效仿学习,并逐渐形成了以"四大书院"为代表的教学方法论。这对于当今面临着众多困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无疑可以提供重要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素材。  相似文献   

20.
晚清的"新政"改革中,书院退出历史舞台。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新教育实施所带来的弊端,引发人们对传统教育和新式教育的反思。书院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应时而生。同时,书院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资源,在"整理国故"运动中,备受学者重视,由此推动了书院研究的兴盛。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前期,书院研究达到顶峰。近代书院研究呈现出针对性强,现实意义突出;实证研究与计量研究并重;教育学家与历史学家共同参与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