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蜃楼志》问世以来,约二百余年间,对于它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其间,在涉及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但在作者考证方面稍显薄弱,有待以后研究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2.
清代小说《蜃楼志》中的性描写所体现出来的性爱观值得人们关注,它对性欲的肯定和宣扬,是与晚明以来的纵欲思想一脉相承;它在性爱叙事中形成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话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性爱小说的典型特点;它在性描写中蕴含的性和爱结合的观点则呈现出与传统有别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3.
清代小说《蜃楼志》真实生动地描绘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地区的社会百态,深刻地揭示出表面上的乾嘉盛世,实际上是政治腐败、吏治黑暗、世风浇漓、社会动荡,并从淡泊功名、追求情色肉体享受和轻财重义三个方面,成功地塑造出主人公苏吉士这个带有时代特点的别具一格的商人正面形象,具有浓郁的写实性。书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和人物的结局方面则带有理想色彩,具有一定的虚幻性。  相似文献   

4.
《蜃楼志》的因袭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蜃楼志》是继《金瓶梅》、《红楼梦》后,世情小说的又一力作。戴不凡先生在《小说见闻录》中曾这样评价:“就我所看过的小说来说,自乾隆后期历嘉、道、咸、同以至于光绪中叶这一百多年间,的确没有一部能超过它的,如以‘九品’评之,在小说中这该是一部‘中上’甚或‘上下’之作。”这确非过誉之论。不过,此书在创作上  相似文献   

5.
《蜃楼志》中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其中,施小霞的形象比较突出,她既有《红楼梦》中凤姐的泼辣精明,又有《金瓶梅》里吴月娘的大度让夫,她外表姣好,还深谙着装打扮之道;心思细腻,善于察言观色;有勇有谋,具有管理才能;才思敏捷,善于诗词评论。因此,施小霞是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7.
乾嘉“太平盛世”的形象画卷——读《蜃楼志全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清代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鼎盛时期,其标志之一是乾隆年间《红楼梦》一书的问世。从这以后,创作上模仿《红楼梦》之风兴起,成书于嘉庆年间的《蜃楼志全传》即是众多仿作中的佼佼者。郑振铎同志在巴黎偶得读之,感到“欣慰无已”,认为“《官  相似文献   

8.
方勇先生在四论、五论“新子学”中,均提出变革《汉志》“尊经卑子”思想的主张。沿着方勇先生的思路向上追溯,我们可以发现刘歆、班固等人所阐发的“尊经卑子”理念,其理论支撑是《汉志》《七略》所构建的“诸子出于王官”之学的思想脉络,其后《隋志》进一步将各派诸子与《周礼》中的职官一一对应,试图将诸子之学纳入“六经”体系。但若将诸子思想与《周礼》中各职官、职文仔细进行比对,则能发现《周礼》产生于各家诸子思想成熟之后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不存在诸子借鉴《周礼》思想而成己派之说的可能,这显示出《汉》《隋》两志在处理“诸子”源流问题上单一、粗简的缺点。在此种情况下,方勇先生所提倡的“《子藏》学”则较好地填补了《汉》《隋》两志在诸子学领域内的缺失之处,其对诸子的分类、评析与等而视之的研究理念,超越以往疏解诸子思想的常规路径,并俨然成为当今子学研究系统中的显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分析了《蜃楼志》这部长篇小说的产生背景,指出了作品较好地反映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广东岭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并且指出这是我国文化史上以大商人为正面主人公形象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内涵十分丰富,上至国家社会,下至平民百姓,从治国安邦到为人交友,皆有所涉及。文章从师范教育的角度,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从志存高远的治学格局、付诸阙如的人生态度、博学笃志的入世精神三个方面,阐释《论语》志与学的建构,以期对师范生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荡寇志》"反动说"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开始摆脱阶级论的政治思维,《荡寇志》的人物、叙事艺术、认识价值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人们对作品的主旨却往往避而不谈。立足于文本,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份来考察,可以发现,《荡寇志》与其他水浒小说一样,都是古代士人救世情结的流露,《荡寇志》以救世为宗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散步》的主题,在实际教学中,下面几种解读比较有代表性,且流传极广,影响至深: 1.《散步》描写了一家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的事,一家人和和睦睦,充满了温馨。事件看似很平淡,但却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儿子孝敬母亲,  相似文献   

13.
《游褒禅山记》的主题,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发挥学道”,全文“一路俱是论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文观止》批语),课本的“预习提示”更具体地指出,“其中,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人教社出版的教参书在“思考和练习参考答案”中也把原文的中心段落第三段的结论(即主题)归纳为“要有志”。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窃以为《游褒禅山记》虽然写有“学者”字样,但表达的其实是王安石在其后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锐意改革的决心。与其说全文着重强调的是“要有志”的观点,倒不如说全文处处体现了  相似文献   

14.
初语第一册第四课“短文两篇”第一篇是莫怀成的《散步》,教材“自读提示”将这篇散文的主题分析为“写三代人之间深层的爱”(姑称为“情感”主题)。表面一看,不少读者都会引以为然,因为该文的确写出了一家三代四口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我疼爱儿子,更孝顺、敬重母亲,时刻为母亲着想。母亲信任自己的儿子,“很听我的话”;更疼爱自己的孙子,宁可自己吃亏,生怕丝毫委屈了孙子。妻子尊重丈夫,爱护儿子,对婆母也很孝顺。作为“我的儿子”的小家伙,不但活泼、聪明,而且从小就会体贴和尊重长辈。一家四口,上下三代,关系如此融洽、和谐,谁曰不美,谁曰不真? 但仔细想来,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轻易地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论"的部分,即标记为"项脊生日"一段,对于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感知语篇结构之美以及认识归有光散文艺术成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叶燮在《原诗》中论述诗歌创作时,明确地提出"以胸襟以为基"。但是对于"胸襟"的涵义,他并未给出清晰的说明。本文从叶燮《原诗》对"志"的解释入手,阐述了"志"与胸襟的关系,"志"与情的关系,实际论及胸襟培养的途径和内涵。继而阐述叶燮对于胸襟的具体运用,即以胸襟为基,建立诗歌创作论和诗歌发展论,并涉及诗歌批评论。  相似文献   

17.
申茂堂 《文教资料》2011,(21):13-14
叶燮在《原诗》中论述诗歌创作时,明确地提出"以胸襟以为基"。但是对于"胸襟"的涵义,他并未给出清晰的说明。本文从叶燮《原诗》对"志"的解释入手,阐述了"志"与胸襟的关系,"志"与情的关系,实际论及胸襟培养的途径和内涵。继而阐述叶燮对于胸襟的具体运用,即以胸襟为基,建立诗歌创作论和诗歌发展论,并涉及诗歌批评论。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有幸拜读了倪丽娟教授主编的《文书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该书用理论篇、写作篇、处理篇三篇构建了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读完这本书,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文书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涵盖的所有内容,收益颇多。笔者将倪丽娟教授主编的《文书学》(以下简称倪著)与以往所著《文书学》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出“文书学”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阿姆斯特丹》是麦克尤恩重要的小说作品,曾获得英国布克文学奖,它揭示了当代社会人性的道德伦理,尤其展现了人的孤独。在浮华的社会表面下,是人们空虚孤独的心灵。从心理和哲学方面解读孤独,孤独是一种理想与现实差距造成的心理失衡和心理空虚,《阿姆斯特丹》中的人物正是体现了这样的孤独感;并且孤独使人变得冷漠,而且会使人们不再受社会道德的约束,威胁整个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20.
鲁迅对“牺牲”的话题有着高度敏感和深切体认,这是鲁迅思想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他在小说中表达了“牺牲”主题,塑造了许多牺牲者的形象。在《故事新编》中,作者通过对古代神话、历史人物的重新塑造与“加工”表达了对于牺牲者命运的思考、体认:即牺牲者的被背弃、被包围。其中《补天》《奔月》《理水》《非攻》在表现这一主题上显示出递进、延续的关系,如果说前两篇表现的是牺牲者陷入被背弃、被包围的困境无法自拔的话,那么在后两篇中,鲁迅则塑造了两个力图从中挣脱出来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