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国人有好的物理思想,好的实验方案,好的地理条件,但由于得不到相应的支持,从而失去了一次问鼎诺贝尔奖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度诺贝尔奖揭晓了,中国的科学界和文学界仍然没有能实现零的突破,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53年了,为什么至今诺贝尔奖仍然同中国无缘呢?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一般一个国家建国三十年,一定会有人获得此奖。就连巴基斯坦、南非等国都是如此,但只有中国却十分例外。过去中国的学者们认为:诺贝尔奖是用西方的标尺,对东方国家有文化歧视。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只是中国人自我安慰的好办法。为什么与中国毗邻的日本,其也处于东方却频频获奖呢?就诺贝尔文学奖来言,评委中就有懂汉语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终身教…  相似文献   

4.
5.
云手 《科学与管理》2003,23(5):13-13
<正> 日前,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已公布于众,这不仅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更是许多科技人员为之呕心沥血、奋斗终身而期盼得到的最高荣誉。这些科学家们几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最终搞得桂冠。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也已60多岁。从他们的年龄背后诠释出一种道理,就是科学研究不是朝夕可为之事,而是不断探索、长期积累,方能出成果。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  相似文献   

6.
中国切莫忘了诺贝尔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家的“诺贝尔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海内外科学家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动,“冲击诺贝尔奖”成了中国科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提出“向诺贝尔奖进军”体现了中国科学界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态度。但是,也提出了一系列有趣而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科学家是否做出过杰出的成就?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无缘?为什么中国现在会出现诺贝尔奖热?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探讨中国科学发展的症结所在这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9.
诺贝尔奖得主寄语中国未来的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5月25—26日,在纪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20周年的“21世纪科学前沿与中国的机遇”高层论坛上,6位诺贝尔奖得主做了精彩报告。在对中国科学的未来发展寄予殷切期望的同时,他们也对中国的科技政策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建议。现摘编如下: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S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苑》2010,(5):66-67
钮经义,兴化市昭阳镇人。中国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前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理事,原上海市政协委员。生于1920年12月26日。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化学系。毕业后在重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任助教四年。1948年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攻读生物  相似文献   

11.
12.
科学发现活动与所有创造活动一样,以提出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过程;以解决问题的答案、方案、对策作为成果。所以研究科学发现,我们必须了解科学家尤其是中国科学家当前正在关注哪些问题?如果仅仅列举几位著名科学家正在关注的问题,虽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但会给人不够全面的印象。于是,我们采取系统调研和分析的方法,系统调研和统计了《光明日报》的“科技周刊”从2000年7月到2002年7月期间的《院士论坛》上72位院士发表的80篇精辟短论,比较系统地考察中国科学家当前正在关注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分类;它给我…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科学家:现状和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生命科学家2001年在著名杂志发表论文情况 2001年在著名杂志上,中国大陆有5篇、香港有2篇生命科学的论文:三篇在《科学》、三篇在《自然·遗传》、一篇在《自然·神经科学》。其中三篇是全部在中国科学院进行的研究、一篇是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一篇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二篇是香港科技大学。而中国科学院主要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生物工程中心、和神经科学所)、一篇部分是生物物理所的工作。在学科分布上,三篇是遗传学,二篇是神经生物学,一篇是分子生物学,一篇是结构生物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写于2002年10月诺贝尔奖公布前一天,到2004年10月止,每年都有所列项目获奖,如第2项的Bob Horvitz和第15项的Sydney Brenner已于2002年获医学或生理学奖、第5项的Rodefick MacKinnon获2003年的化学奖、第16项的核磁共振成像部分获2003年医学或生理学奖、第13项的Aaron Ciechanover和Avram Hershko获2004年的化学奖。不过,作者强调,他不是预计得奖,而是列出他认为值得得奖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18.
江晓原:在美国爆发“科学大战”已经有十年光景了,两三年前,国内比较敏感的学者开始报导这场大战,并逐渐引进一批与此有关的书籍(本版曾评述过的《“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科学大战》等即是)。这本《沙滩上的房子——后现代主义者的科学神话曝光》是这批书籍中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和颁奖,总会一轮又一轮地刺激中国人的"诺奖神经"近似打摆子似地一次次振奋。特别是当某某国际科学界"权威人士"说,中国人离获得这个奖项不远了的时候,国人便越发地关注有关这个奖项的每一个细节:获奖者如何得知自己"中彩"的消息;他或她的第一反应;今年的奖金是多少,折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