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下册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在《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下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并于2004年3月在全国各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中使用。新版历史教材与试验修订本(以下称“旧教材”)相比,做了大量的增删,体现了四个变化:一是删除了一些内容,使新版教材更具时代特色;二是增添了新的知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三是修正了文字说明;四是改一部分必修课为阅读课,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笔者现将新版教材四个…  相似文献   

2.
书院教育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书院史资料》是当代书院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对《中国书院史资料》作者对《文献通考》相关资料理解的再理解可以说明,书院史料的征引与解读应合于基本的语言学、历史学、逻辑学、教育学及所属历史场域的本真。作为一项历史研究,书院史研究理应追求主观与客观的共生,在主客观对话中迫近书院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充实丰富社会交往史(包括中外交往史和中国国内交往史)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3年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的一个突出特点。笔者认为对教材作这样的调整安排,既有其理论依据,又有其现实意义。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交往”和“社会交往”使用的频率相当高。马克思高度重视“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物质生产和由此产生的社会交往应该被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在论及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时,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信赖为基础的普遍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  相似文献   

4.
孙恒振 《历史学习》2005,(12):22-22
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标出黄河流向的地图共有35幅。在这些图中,最明显的是黄河入海口的变化,北宋之前黄河的入海口均在渤海,北宋以后至1855年在黄海(古代称东海),到1855年又回到了渤海。初中《地理》第三册曾提及“历史上,黄河就曾多次迁徙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却对黄河改道的流向没有说明,那么黄河改道的具体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黄河上中游行进于高原峡谷中,水流急迫,泥沙难以积存。因此,古今河道变化不大。黄河的改…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为什么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中讲到北宋名的科学家沈括及其作《梦溪笔谈》的时候,提到了英国学李约瑟给予了沈括和《梦溪、笔谈》极高的评价: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但是在历史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此很不理解:这与教材的表述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教材中只是着重点出了沈括在天学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2003年我国各省的高考,涉及到历史学科的试卷主要有三种类型:文科综合卷、文理综合卷和历史学科卷。其中,各种类型的试卷又有新课程版和旧课程版两种形式,其考试内容也分成新课程版和旧课程版两种。除文理综合卷只考高中必修内容《中国近代现代史》以外,文科综合卷和历史学科卷既考必修内容《中国近代现代史》,也考选修内容《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一、新课程版考试内容的变动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和《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  相似文献   

7.
北平与北京     
徐红岩 《历史学习》2005,(11):34-34
现行统一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全一册第125页中讲到:在朱棣打败建文帝后,“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北京为京师。在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下册第4页注释③中讲“1928年6月8日,北伐部队进入北京。21日,南京国民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及88页中讲到的“改北平为北京”。北京这个名称是明朝才有的。洪武元年,明军攻入元大都,改大都路之名为北平府,朱元璋封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为燕王,驻守北平。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为了争夺皇位向在位的明惠帝发难,结果是叔叔打败了侄子,“靖难…  相似文献   

8.
宗廷虎、李金苓先生的大著《中国集句史》能够发掘前人所未梳理过的集句原始资料,于众多的书籍中探矿融金,从史的角度进行爬梳,廓清了“集句”的滥觞,铺绪“集句”在史上的全貌,不仅对研究各种修辞格历史有牵动,亦能对推动修辞格史的全面研究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学高中历史教材有《中国古代史》(全一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近代现代史》(下)、《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共五册,教学内容多,时间性、逻辑性强,如复习方法不当,势必直接影响文科综合考试成绩,本人试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谈起,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0.
国人改编历史教科书 应该承认,作为历史教材乃至史学著作,《支那通史》和《中等东洋史》(汉文《东洋史要》)的学术水平都是相当高的,但将其原版引人或翻译而作为中国人学习中国史的教材则问题多多。首先,中国人学习自己祖国的历史,却用日本人编写的中国史教材,中国史学界和历史教育界脸面何放?其次,以《支那通史》和《东洋史要》作我国学校的中国史教材的书名也不妥。那珂通世也说了:“支那”是外国人对中国的“他称”,而非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自称。而且日本人以“支那”称中国,明治维新以后已有轻视、蔑视之意。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专业学生在《中国古代史》学习中要转变理念和角色,主动适应研究性学习。要达到《中国古代史》学习的新境界,必须具有良好的历史感和史学功底,必须强化知识的把握能力和提升问题的提出能力,必须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高度强调师生结合。  相似文献   

12.
罗红伟 《历史学习》2003,(11):14-14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在第13页“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表格中,在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栏中有一项《中俄北京条约》,而在上一栏中也列举了中俄《北京条约》,为什么要重复列举这一条约呢?中俄《北京条约》除迫使清政府确认《瑷珲条约》外,还规定:(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惟“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中国人照常渔猎”。(二)中俄西部未定边界,“此后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哨所)等处,及1728年(即雍正六年)所立沙宾达巴哈之界牌末处起…  相似文献   

13.
人称“邓书院”的邓洪波先生,孜孜求索二十载而铸就的力作——《中国书院史》,已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于2004年7月出版发行。这是邓书院继《岳麓书院史略》、《中国书院辞典》、《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中国书院史资料》(全三册)、“中国书院化丛书”、《中国书院》(画册)之后的又一部规模恢弘的学术作。  相似文献   

14.
杨洁 《历史学习》2004,(12):13-13
在人教版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出现了“修约”(第10页)和“换约”(第12页)两个概念,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对此不甚理解,现浅析如下:“修约”即修改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所订条约。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和掠夺海外殖民地。在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中有12年后修约的规定,英国援引“最惠国待遇”利益“一体均沾”的条款,也享有修约的权力。1854年、1856年,英法、美等国利用清政府正在倾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机,先后两次提出“修约”要求。其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历史科学社会功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挖掘、更新与整合。力图将体现时代发展、学生要求和历史科学社会功能的耳目一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充分彰显《中国古代史》课程应有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6.
张凯 《历史学习》2001,(11):20-21
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中曾提到“左”和右的问题,这个问题作为中国历史上两条路线的斗争,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始终。并且由于“左”和右的问题富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因而这一问题对于当代的中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很难理解和把握的问题,但是课本并未从理论上给予详尽的论述。因此,有必要从多角度给学生讲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学林 《历史学习》2003,(10):39-40
在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中,许多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中都含有一个“新”字,如何理解把握这个“新”字,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发掘。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分析,发现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中的“新”字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第一,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潮流。例如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能反映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例如新经济政策。第三,能体现出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例如19世纪晚期欧美的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等等。下面笔者就按时间顺序阐释世界史教材中“新”的含义。1.15世纪晚期,西班牙、…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说:“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版)中也说:“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相似文献   

19.
“五.六.六.三”教学法是笔在思考《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等几方面的内容。《中国教育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取行了“三动、三体、三主”的初步成效。章认为,深化《中国教育史》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深入探讨教学改革的目的、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第48页有一幅《导引图》(帛画部分),在教学中,学生经常问这是不是“五禽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