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公民社会已经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广泛地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社会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可以实现建立广泛而又理性的政治参与机制,有效避免政府失灵,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促进政策信息的充分性以及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民主的发展、全球化的国际形势等,都要求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实现更多的公民参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必要性、阻力,提出了实现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若干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是现代政府治理和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功能。它可以促进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公共性,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强化政府官员责任,增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提高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有助于民主信念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落实,充分保障广大公民的民主权利,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而且对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进而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日益显著。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利益集团的概况及其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通过健全利益表达制度,均衡社会利益集团发展,加强机制和法制建设,理顺政府同社会利益集团的关系等,引导我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健康发展,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公民通过各种不同的参与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本文主要探析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价值,我国现阶段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过程是由公共权力机构为梳理社会公共问题、整合相关利益关系及开展相关公共服务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其目标群体主要为具体的公民个体.在公民个体与公共权力机构之间的利益传达与政策反馈路径中,公民社会扮演着中介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公共政策自身的理性追求与完善,一定程度上诉求并保障了公民社会的成熟与完善,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长;而公民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民主的发展、全球化的国际形势等,都要求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实现更多的公民参与。公民参与已成为世界政治民主发展的热点,公共政策制定则是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环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已是大势所趋。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背景、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府公共治理和社会服务的关键环节,关乎国家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扩大有序的公民参与,它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内在要求。探讨转型时期我国公民参与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对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及保障公共政策的民主性与合法性、秩序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影响包括有助于促使政务透明化,提高政策制定参与度;弘扬社会正气,推动政策议程;维护公共利益,使政策制定更加人性化;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其有效性.消极影响是官僚主义阻碍网络舆论的发展及政策制定,不均衡参与造成政策制定的非代表性,虚假信息可能造成政策制定的决策失误.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培养高素质的网民和规范网络舆论管理等措施,将有助于规避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的次生性层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体,而是一个包含着复杂交往关系的多层级社会体,现代性的公共领域就是它的一个层级.公共领域是在市场交换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对于市民社会的原生性层级来说是次生的.然而,这一领域虽属次生却对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生产社会共识和创制社会规范的社会空间.它所创造的公共精神超越了契约原则的局限性,使市民社会产生出自我救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论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正当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代公共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公民社会以其特有的价值诉求与功能表达影响着公共治理的成效。公民社会在维护公共价值、促进民主行政、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实现其“善治”与“善政”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阐述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申存在的伦理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这些伦理问题的途径。这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理性化、合法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完善我国行政决策程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是提高行政决策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措施。完善行政决策程序首先必须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调整行政决策范围;其次应当对行政决策主体的权力以及行使方式和步骤予以规范;再次必须对违反行政决策程序法的行政决策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政治民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当前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然成为全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作为实现党在新时期执政理念的手段,公共政策的制定理应体现这一趋向,遂相应地被赋予某些价值的特征和取向。本文主要是讨论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政策的应然价值取向,旨在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政策的发展提供一个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6.
一个相对独立于国家的社会正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演进而在中国孕育、生成,因而我们在理论上也不应回避“社会主义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我国正在建构、生成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应是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唯其如此,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以及市民社会研究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尤其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管理。与此同时,还必须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创新。要真正做到公共服务创新,就需要在公共服务理念、公共服务机制、公共服务方式和公共服务能力等几方面苦练内功。  相似文献   

18.
葛兰西是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结构和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过程中展开对市民社会论述的,并从上层建筑角度定义市民社会,提出了国家=政治社会 市民社会的理论,成为其哲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范畴。对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内容、历史地位及其意义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视域中的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谐社会建设应当是在公共精神的引导下,做到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制衡与互动,形成和谐关系;同时,政治国家依法运用其公共权力,对公民社会内部所存在的压迫性进行干预,使公民社会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0.
公共精神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公共精神的孕育要以社会和谐发展为根基。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在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都树立起足够的公共精神,这需要我们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传统及西方公私理论中合理因素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国家相关体制的改进与创新,并努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