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的语言获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对影响较大的三派语言获得理论的分析·发现先天因素表现为靠遗传就能够展现出来,而后天因素为儿童在出生后影响他们语言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而源于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认知结构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另一重要原因。由此可获得四个方面的启示:应重视儿童语言发展中“关键期”的存在;重视认知结构与语言发展并重;创设宽松的氛围,把握生活化的学习情境;重视语言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儿童语言是怎样获得的?先天与后天观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争论由来已久且似乎势不两立,它们分别把儿童语言的获得看做主要是先天程序自然展开的过程或者主要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并据此解释儿童语言获得。但是,先天和后天理论在说明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都面临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两种理论面临的问题、两者对立的原因进行探讨,并结合语言获得研究的较新成果对语言获得过程中先天和后天的地位和作用做扼要的分析,以就教于识者。 在语言获得理论中,首先提出的问题是:语言是否可以通过一般的学习机制获得?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儿童生长过程中掌握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发展几乎影响到儿童发展的所有方面。多年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们对儿童语言获得这一问题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试图解释儿童语言的获得。先后形成了经典条件作用范式观点、操作条件作用范式观点、认知发展的观点、普遍性观点、成熟观点、"先天论"的观点、精进或调谐理论等研究成果,而从人类进化的宏观视角阐述与分析儿童语言获得机制又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试论成人同儿童交际的语言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儿童语言研究中,“儿童为何能够习得语言”这一颇具理论色彩的问题一直争论纷然。在这些纷繁的观点当中,影响最大的是行为主义的后天模仿论和乔姆斯基的先天能力论。后天论者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来获得语言的。先天论者则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这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获得装置,能够对儿童听到的成人语言进行能动地分析加工,抽象概括出各种语言规  相似文献   

5.
王娟 《现代语文》2015,(3):108-109
儿童语言习得过程是儿童在社会文化环境下潜意识地掌握语言和学习文化的一个过程。儿童学习语言虽然有先天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后天语言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试从语言观念、性格角色及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进一步促进儿童语言习得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语言受损的现象,长期以来对ASD儿童语言的研究集中于言语和非言语智力、孤独症严重程度等儿童先天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而忽略了家庭语言环境等后天因素带来的影响。当前有关汉语ASD儿童家庭语言环境的研究尤为匮乏,相较之下,英语等其他语言关于ASD儿童语言环境的研究起步较早,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本文梳理了英语等其他语言关于ASD儿童家庭语言环境与语言习得关系的研究,从语言输入数量、语言输入质量、家长回应性和语言习得辅助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汉语ASD儿童语言干预及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环境中的互动和交往与儿童数认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个体先天的生物因素外,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差异也是影响儿童数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化环境中的互动和交往对儿童数认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家庭中家长与儿童共同参与的数学学习活动以及家庭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数学活动对儿童数学学习和数认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参与社区中的实践活动,将数学学习置于真实的应用情境中.能促进儿童数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幼儿语言学习的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影响认知,早期语言学习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儿童早期语言学习包括儿童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的学习.有关儿童听觉语言获得的研究除了产生行为主义、心灵主义、建构主义等经典理论外,近来受到关注的是语言复杂性理论,认为复杂语言输入能够产生比简单语言输入更好的效果.在有关动、名词获得年龄的研究方面,出现了对立的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获得动、名词年龄的先后会因语言种类不同而呈现差异.有关儿童视觉语言获得的研究,以汉字学习为例,主要集中在汉字的正字法特征、汉字认知规律、汉字义符的作用等方面.有关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则表明人类大脑会受到语言经验的深刻影响,儿童与成人在语言学习的不同方面各自存在优势.有关儿童语言学习机制的研究提醒我们,一方面要多使用温暖的"妈妈语"与年幼儿童进行言语交流,满足其情感与心理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应随儿童年龄的增长,不断加大语言输入的复杂程度,促进儿童高级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儿童双语教育方面,既要重视环境的创设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更要重视教师与教养者的榜样示范作用,才能保证和提高双语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语言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如何获得语言引起了现代心理语言学家们的争论。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在1924年首先提出语言从模仿得来的观点。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来说明语言获得;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创始人乔姆斯基提出人类具有先天的能力。此外,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日内瓦派提出了认识和语言发展的关系的看法,这对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些理论基础上,近20年来,我国心理学家对儿童语言发展也做了不少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儿童语言获得因素有:学习模仿在语言获得中有一…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年内掌握各种复杂而抽象的规则,儿童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是单纯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是和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关,在此过程中儿童是主动的创造者还是被动的接受者(或模仿者)?这些问题在近20年来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热烈讨论的问题。无论讨论有多么激烈,有一点却是达成共识的,  相似文献   

11.
从本世纪50年代末至今,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界对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机制、过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在相关因素的研究方面,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语言习得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并且在根本上受着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二是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社会交往理论,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和成人的交往中获得的。毫无疑问,上述两种理论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但是,对于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其它直接因素却没有给予合理的解释。本文旨在从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儿童早期的非言语交际方式——体态行为,进行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影响儿童语言学习的外在因素:构式语法与斯金纳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语言学习深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构式语法认为语言学习是"基于使用"的发展过程,强调外界语言输入对儿童语言心理表征及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斯金纳在言语行为理论中认为外在因素与儿童语言学习是多重双向互动关系,儿童语言学习中的"言语事件"不是单纯的外在输入,还包括语言产出及其前因后果.与"基于使用"的语言学习理论相比,虽然言语行为理论没有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但是两种理论都强调了外在因素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外在环境中的语言频率和形式--功能一致性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儿童在简单语言的基拙上通过学习逐步达到语言使用的创造性.言语行为理论为构式语法的语言学习理论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可以为构式语法将来研究不同交际任务要求与儿童内部认知能力发展之间的互动提供值得借鉴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有关儿童为什么在短时间就掌握语言系统,科学家们的研究理论主要有两类:一类侧重外部条件,认为主要依靠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一类侧重内部条件,强调主要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大脑的遗传机制决定的。本文主要介绍儿童语言习得机制的相关理论,阐释儿童语言能力获得的条件与语言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度弱智儿童语言能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本研究从中度弱智儿童的自然言语和测试言语中提取研究样本,从汉语语法功能角度对样本进行了言语能力、语法偏误以及言语活动中的心理机制等方面的初步分析,提出中度弱智儿童语言获得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即中度弱智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与正常儿童大致相同,他们具有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和语言能力.造成中度弱智者语言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和语言环境刺激的不足.因此,有效的语言训练和认知补偿对于中度弱智儿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二、再论影响现代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儿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认知水平不同发展阶段的“本质差异”。这种理论与“先天 (或遗传 )因素决定论”、传统智力测验 (主要测量数理逻辑与语言能力 )等理论共同构成了当时西方国家对儿童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解 :儿童发展有自己的规律 (包括速率 ) ,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儿童发展总体规律不能等同于每一儿童个体发展的规律” ,但有一点还是相同的 ,即先天的“自然潜能”和后天的“自然发展”的规律 (包括速率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维果茨基…  相似文献   

16.
心理免疫力是个体在后天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与内外环境刺激进行交互作用基础上获得的、并受先天生物性因素影响的、维持自身心理健康的应对能力.由免疫心理活动、免疫心理品质和免疫心理调控三个子系统有机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各子系统又包含自己的组成成分.理免疫力形成和发展既受到先天生物性因素的影响,又受制于后天社会性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城区人口中的听力残疾、语言残疾和听力语言残疾三种残疾患者的病因、发病率、发病年龄、级别构成、出生时间等的全面调查 ,发现引起听力残疾和听力语言残疾的后天因素远大于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以药源致残为主 ,患者失聪年龄多出现在 0~ 3岁 ,而听力语言残疾一经出现 ,多为重度残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后天因素对语言理解及表达力先天发育水平的影响,以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有对语言理解及表达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语言理解及表达力表现因素测评指标框架,依据其共性表现因素并结合3岁幼儿语言理解及表达力的个性表现,进行了测评指标实验研究。对西安地区不同水平幼儿园随机抽样的297名儿童进行测评,结果表明这种测评方法具有普适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用历史生态的眼光看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认知水平不唰发展阶段的“本质差异”。这种理论与“先天(或遗传)因素决定论”、传统智力测验(主要测量数理逻辑与语言能力)等理论共同构成了当时西方国家对儿童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解:儿童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包括速率),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儿童发展总体规律不能等同于每一儿童个体发展的规律”,但有一点还是相同的,即先天的“自然潜能”和后天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包括速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20.
语言治疗专家指出,六岁前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有百分之九的儿童会出现语言迟缓问题。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很多,包括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及后天环境的刺激不足,尤其是现代双薪家庭,不少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亲子互动,使得牙牙学语的幼儿出现语言发展进度跟不上年龄成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