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读书贵在有疑 ,其中的道理古人早有揭示。宋代陆九渊说过 :“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宋代另一位学者张载也说过 :“在有疑而不疑者 ,不曾学 ,学则须疑。”张载认为 ,把一切学问都看得很容易 ,而自己觉得没什么可疑的人 ,一定是未曾学习的人 ,因为未曾学 ,虽有疑难也不知道。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疑 ,乃学之端 ,思之始。心理学告诉我们 ,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 ,问题的起点是“疑”。疑 ,最容易引起定向反映———探究反映 ,有了这种反映 ,就会积极思维 ,努力探求 ,进而获得真知。思维从问题开始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有疑和解…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英国思想家培根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从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正因为“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李政道语),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在质疑方法上给予指导,交给学生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人人参与,主动质疑,学会质疑,善于质疑。 1.抓住课题生疑。课题是课文的窗户,从课题可以窥视全文的奥秘。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审视题目,引导学生生  相似文献   

3.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古之学者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里所说的“知疑”,就是发现问题。如果读一篇文章,提不出任何问题,久而久之,便会养成惰性思维。反之,读书时能“知疑”,从知“小疑”到“大疑”,思维就会活跃,随着疑问的解除,智力就会逐步得到发展,自觉获得新知识的要求就会越来越强烈,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古往今来的许多名人,在求学时都是善于发现问题的。余冠英先生早年跟随朱自清学习时,就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有一次,朱自清讲《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时,以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的音调朗诵…  相似文献   

4.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南宋另一学者陆九渊则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仅把疑问作为进步的动力,还主张尽力拓展疑问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很大的作用.一、导入新课时激“疑”导入新课时设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启动思维…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宋代心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能力是让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主动参与学习的好方法。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而思维又是由疑引起的,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会促使他们向老师质疑,以解心中疑团.获取新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究过程中,引导其质疑,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他认为应当"开篇有疑"。疑问,通常是书中的难点或重点,也是引人更上一层楼的门槛。读书善疑者,往往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这样就能多思多问,深入其内,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是这个道理。读书能否有疑,也是检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在读书时能提出疑问是大有好处的,有一分疑问,就会有一分长进。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有价值。质疑不但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的积极性,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  相似文献   

9.
宋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语文课堂中运用设疑教学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设疑不当,“导”而无法,亦往往流于形式,误人费时。因此,探讨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一、于导课伊始时设疑——引学生入戏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正如好戏开头,鼓乐齐鸣,声势震天,…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宋代心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能力是让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主动参与学习的好方法。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而思维又是由疑引起的,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会促使他们向老师质疑,以解心中疑团,获取新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究过程中,引导其质疑,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火种,疑问与思维是孪生姊妹。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能有思维,没思维就不能解疑。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经过思维从而解疑释惑,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疑,即疑问,它是教学中的必然现象,是教学的先导和起点,可以说,没有“疑”,就没有教学。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法。虽然,设疑,也就是设置疑问的意思,但是一个“设”字就说明不是一般的疑问,它充分体现了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主导作用。疑问在何时设,何处设,怎样设,如何启发学生,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这些都涉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设疑的艺术问题。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进矣。”教师设的疑要能激发、唤醒、鼓励学…  相似文献   

13.
思维的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其思维路径、实践方式和思维成果能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总是以大胆质疑、勇于挑战、不墨守成规、不盲目地迷信和崇拜权威为前提的。知疑善思,就会“拓己之独见,察人之所未窥”。教师要百倍珍视学生所提出的“独创性”疑问,引导他们挣脱传统定论的桎梏,撷取真知灼见。宋代理学家朱熹论读书方法时指出:“读书,初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起疑。过了这一  相似文献   

14.
宋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历史课堂中运用设疑导学,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设疑不当,导”而无法,亦往往流于形式,误人费时。因此,探讨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一、于导课伊始时设疑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正如好戏开头,鼓乐齐鸣,声势震天,自然先声…  相似文献   

15.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有经验的老师们都很注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领悟.本文就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很多,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素质的教育,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预习引疑,在培养良好读书习惯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阅读文章,在阅读中产生疑问,而疑问又促使其进一步思考、探索,解决疑问。这就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反复循环的思维过程。而且提出的问题质…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充分证明了“质疑”的重要性。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实施“质疑”的方法,以疑引思,以思解疑,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来理解抽象理论,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既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乐学善…  相似文献   

18.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问、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和动机。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是上好一堂物理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亦是思考的动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上进。”心理学家认为:“疑是引起注意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一节成功的课经常是在设疑——解疑——释疑的循环反复中,探究新知,培养思维,完成教学的。因此,设疑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