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关联性理论出发,对ノダ文提示的既定性特征进行了分析:「ノダ」提示的不是客观世界的既定事态,而是发话主体随着语境假设的改变既定的认识与思考;另外,「ノダ」是一种解释性表现,是发话主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发话、思考进行的解释性说明,它改变了听话主体的认知语境,制约了听话主体的语境假设.减少了听话主体处理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是听话主体正确识别发话主体发话意图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会话是一种社会交际形式,会话关系是交换关系,在会话与社会交际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都是给予和接受信息;话轮是会话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话轮转换为听话人提供仔细倾听的强烈动机;关联是一个话语命题和听话人接受记忆里的命题集合之间的关系,关联大语境效果就大,关联小语境效果就小.会话是一种合作冒险行为,会话人不断寻找关联的命题是减少危险、成功交际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唐丽娜 《林区教学》2008,(8):103-106
所研究问题归属于词汇语用学研究范畴。主要探讨听话人对评价言语行为如何理解,其中是否存在宽式推论现象。运用关联理论进行分析阐述听话人的理解过程。以存在动词、评价性名词及形容词为例讨论评价言语行为中的某些特定的词汇是否构成听话人产生宽式推论的缘由。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传统言语礼貌研究的不足,运用关联理论,从语用推理和认知语境两方面对言语礼貌进行了解读,认为言语礼貌是听话人的一种认知期待,是听话人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最佳礼貌假设",认为礼貌是明示和推理的结果,说话人通过认知语境中的最佳关联来确定明示方式,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中的最佳关联来判断说话人的礼貌意图。该假设强调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互明的重要性,揭示了言语交际中双方的共同责任,帮助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把握礼貌程度。  相似文献   

6.
顺序象似性被普遍认为是句法象似性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语义范畴内的讨论热点。从关联认知的角度来看,顺序象似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是一种明示交际。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以获取最佳关联为目的来排列语符顺序或改变句子先后顺序,保证听话人能用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语境效果。听话人在不同语符顺序的明示刺激下构建认知语境,理解话语。  相似文献   

7.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从关联理论观点出发,话语标记语能对话语的理解形成某种制约.即通过话语标记语制约听话人认知语境的构建使听话人进一步寻找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达到说话人期待的语境效果,实现成功交际.话语标记语能对语用过程实施一种认知上的语用制约.  相似文献   

8.
关联触发语是明示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以语词的形式为听话人提供关联刺激的突显手段之一。实意副词是关联触发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实意副词都能够凭借自身语用刺激的突显性来发挥关联触发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握好实意副词在言语交际中的关联触发作用,对于留学生掌握汉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持续义助词"着(著)"如果出现在未然态语境中,且与听话人有关的行为动作在说话时还没有发生,则持续义弱化,并最终演变为语气词。"着"的祈使语气源于句式义。唐代以来书面语中表祈使语气的"者"乃是口语中"着"的借字。  相似文献   

10.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因此它已成为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对会话中的话语标记语进行认知语用分析,指出话语标记语在话语生成和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语境效果,减少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获得话语的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但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中的关联实际只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听话人的推理过程往往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为语料,分别从四个因素:先存经验的不同、对语境的不同评价、意向的动态变化性以及个体不同的凸显方法来分析汉语言语礼貌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来分析话语误解,结合关联理论,对产生话语误解的原因、日常交际中避免话语误解现象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在交际过程中要重视说话人的话语明示性及听话人的话语推理,尽量减少或消除话语误解。  相似文献   

13.
程兰芝 《考试周刊》2007,(17):40-42
语境与语言的关系极其密切,它在语言研究及其使用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中,语境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依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是用以解释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引导制约听话人的认知语境以及听话人对认知语境进行选择、扩展和延伸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听话!""乖,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你到底听不听话!"……从小到大,"听话"——作为长辈们最常用的训导词,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长久的熏陶和灌输,  相似文献   

15.
间接言语行为的推理依赖于语境。语境不是静态的、先前预设的 ,而是因人而异的 ,是随着听话人的信息量的增加、减少而不断变动、更新的。对《红楼梦》一则对话进行详细的语用推理表明 :由语境决定的最佳关联信息是语用推理最重要的环节 ,对最佳关联信息的理解运用程度决定着对主要施为用意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6.
话语理解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理解话语需借助语境。语境是认知性质的,是变项。要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才能正确理解话语。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语境对话语理解的影响。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话语的理解程度取决于听话人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朱紫健 《时代教育》2010,(3):82-83,85
省略是非结构性衔接中的一种,对语篇的语义连贯起重要的作用。在语义连贯的基础上,运用关联理论分析框架,还可以对省略的语用功能及其对语篇生成和理解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省略可以减少听话人所付出的努力,促使听话人对新信息的识别和理解,传递交际意图,产生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8.
蓝婕 《海外英语》2014,(6):221-223
在交际的明示—推理的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认知环境的差异、最大关联与最优关联的背离和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反差,幽默孕育而生。该文还提出了幽默的认知过程,方便读者或听话人更好地解读幽默。  相似文献   

19.
反语(Irony)是指说话人所说的话在字面上与他想要表达的意义恰恰相反,是一种通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来取得讽刺、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本文借助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指出反语理解是一个多维推理过程。反语交际发生时,听话人会结合认知环境,明显感觉到在话语和整个认知环境之间存在不匹配、有悖听话人的心理期待。在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中,听话人于是推测这种不匹配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说话人有意为之,代表说话人的某种批评性评判或评价,进而推断该话语是讽刺性话语:传递讽刺、挖苦、戏谑、诙谐、嘲弄甚或幽默等态度。其次,交际者的心态,语气、语调也能帮助听话者识别反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认为支配交际的原则为最佳关联,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倾向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语境效果,从信息加工论来看就是人们倾向于在长期记忆系统中以最小的努力找到与外界信息的最佳对应。从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角度剖析关联理论交际观的认知操作过程,并以此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