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习和掌握一定量的成语,对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大有益处。从二年级开始,我有意识地利用识字活动课及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成语,想方设法让同学们走进成语,欣赏成语,运用成语,调动大家学习成语的积极性。同学们在主动识记成语的过程中,认识了大量汉字。2000年6月,全班人均识字量已达到2080个。学生的日常口语中经常会准确地“蹦出”一些成语,写话中也能较频繁地准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英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数词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它们英译时需考虑数词的实指与虚指情况及其相应的文化内涵,否则难以比较完整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我们认为,无论在普通文体还是科技文体的语篇翻译中,成语中数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汉语数字成语的外延及内涵意义。  相似文献   

3.
伍秋菱 《时代教育》2007,(8Z):91-91
成语是汉语的瑰宝。它的存在。极大地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但由于成语的构成和运用比一般的词汇复杂,因此成语误用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在报刊杂志中都非常普通。研究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学习和运用成语,现就常见的八种成语误用类型进行举例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是语言材料的一个单位。成语作为语言特殊的建筑材料,在人们的口头和书面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运用成语有许多长处,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如若原封不动地将之拈来,有时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于是,人们就想办法对所要使用的成语加以改造,以求更加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这样,就产生了诸多的成语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语言资源,能否熟练、准确地使用成语是衡量一个人化素养的标准之一。为此,语教学要培养学生成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成人学习英语成语的基础在于比较英汉成语的不同来源,本文分别从来源不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经典作品、寓言和神话及不同风俗习惯的成语入手,分析汉语对英语成语产生干扰的原因,从而有助于成年人快速准确地学习和使用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7.
英汉成语各自承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色,这给跨文化翻译带来很大困难。只有掌握英汉成语文化内涵的异同,对造成英汉成语表达差异的根源进行探讨才能成功地进行英汉成语互译。本文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了英汉成语的文化异同。对英汉成语的互译进行了探索,提出应针对具体的语境采用不同的译法。  相似文献   

8.
成语语约意丰,表意准确而生动,历来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每年成语题都会准时出现,可见成语被看重的程度。而成语题得分率向来不高。不少学生觉得记忆成语耗时费力而又容易遗忘,下了工夫,成效却不明显。确实,到了高三再死记硬背成语,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不求甚解地生硬记忆也难以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所以成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靠平时积累。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性结构的词组或短句。它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约定俗成的。而且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所以成语中包含有许多文言知识。笔者尝试在课本文言文学习中,穿插成语的学习和记忆,既有效积累了成语,又可利用成语作为反证,帮助理解与记忆课本文言知识,一举两得,效果很好。一、在课文内容分析中学习直接来自文本的成语 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我们的文言文教材选择的往往正是此类作品,所以许多成语就出自课文文言篇目。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了解了“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作的喻证,说的是“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一”;学习《劝学》,知道了“青出于蓝”出自“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此成语为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超越前人之义。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就懂得了此成语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相似文献   

9.
赵禁 《今日中学生》2023,(33):27-32+48
<正>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中特定的词组或短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近年的中考,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成语,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旨在考查学生的积累和运用能力。教材涵盖的成语数量较多,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应对成语考查的最有效方法是养成积累、梳理并运用的习惯——持续不断地积累教材及生活中常见的成语,汇总语言材料,按照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自己的成语资料库。  相似文献   

10.
许多成语运用各式各样的修辞方法,既简练又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如果恰当地运用这些成语,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能收到极好的表达效果。常用成语的修辞方法有: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习语中,结构修辞是人们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人们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常对习语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平行结构、整齐结构、交叉结构、省略倒装结构是几种主要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英汉民族由于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其习语的文化内涵也相差甚远。文章试图在阐明英汉习语差异的前提下,提出英汉习语的基本翻译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国内外英语习语的研究都遵循着习语的固定性特征来进行。然而,习语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着转换的能力。文章从变异的途径、变异的理据和变异效果等方面对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变异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变形不变义和变形又变义,揭示了变异的理据主要是语法理据和语义理据并对变异的语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考生在四、六级作文中常常用到习语。准确无误地使用习语不仅可以增加文章中的亮点,而且也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有时甚至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为习语记忆不牢,使用一些不完整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习语,这不但不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反而会使文章的内容大打折扣。本文通过句型、押韵、对称、人名、地名等方法介绍了一些记忆技巧,以达到考生能够更好地运用习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源于《老子》一书的成语进行了鉴定,考察了成语的数量和频率,统计出源于该典籍的成语有41条,分析了成语的产生方式与格式,指出了源于《老子》的成语之特点:相当数量的成语含有反义词。同时与《论语》比较异同,通过成语揭示了儒、道思想的冲突、融合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时代的更新,网络新词层出不穷。成语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新成语以其独有的特征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之一,与传统成语相比,网络新成语有新的特征。其构成方式主要有旧词新解、词语缩略、汉字谐音和用典。合理规范网络新成语有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它反映了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服饰习语作为习语中的一部分,也同样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特点。本文试图探索服饰习语中的隐喻现象,并且对习语中的隐喻翻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认知思维方式,英汉成语隐喻与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密不可分;英汉成语在设喻上存在着许多差别。因此。在进行英汉成语互译时要注意对隐喻进行对应处理。  相似文献   

19.
英语习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鲜明有力的表达手段,它常被视为英语中的重要修辞手段,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习语中的比喻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诉诸于人的感官,使读者获得信息和美的感受,明喻和暗喻是它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文章着重论述了习语比喻及其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e thesis aims to English idioms with metaphors.English idioms should be one of the special forms in English,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English language ways and obtains the clear characteristics.The research hereby should be operat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